高吕
芭蕉林中有多少棵树[1]结了芭蕉
芭蕉林是全园孩子非常喜欢的地方,近期孩子们发现许多芭蕉树都结了芭蕉,有一部分孩子便不由自主地数起来:“一棵、两棵、三棵、四棵……”其余的孩子看见了也不由得数了起来。芭蕉林中有多少棵树结了芭蕉呢?每个人数出的结果都不一样(结芭蕉的枝茎很长,伸得很远,有些又被芭蕉叶挡住了,因此幼儿统计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怎么会这样呢?”我问道。有人提议说:“我们要去数一数,肯定有人数错了,这一次我们需要有人监督。” “那怎么监督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监督方法。商议后他们决定以男生数、女生在一旁看的方法重新数。这一次他们发现有的人重复数了,有的人漏数了。
怎么才能不漏数、不重复数
教师 :“那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漏数和重复数的问题呢?”
幼:“做标记。”(班级幼儿以前有过做标记的经验)
教师:“用什么做标记呢?”
幼:“用布条系在结了芭蕉的树上,然后,我们看着布条数。”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系好布条后,孩子们开始数了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反复数了许多遍,数出的结果还是不一样。
教师:“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我们能数清楚呢?”
瑞杰:“嗯,是不是可以标上数字呢?”
教师:“怎么标数字呢?”
瑞杰:“我在爸爸的园林公司看到过,他们是在同样的树上分别标记上1、2、3、4、5……最后就能统计出这种树有多少棵。”
思琪 :“那就是说要给每棵芭蕉树标上数字。这个方法好!”
瑞杰:“我们可以先在教室里准备好数字卡,然后去贴上。”
茜茜:“我们还要注意顺序,不然会贴重叠的。”
教师:“那从哪里开始贴合适呢?”
茜茜:“从靠近沙池边的树开始贴。最后在动物角那里结束。”
瑞杰:“我们就和玩游戏时一样,分组去吧。”
洋洋:“怎么样分组呢?”
瑞杰:“一组写数字,二组送卡片,三组贴数字,五组统计,六组记录。”
思晴 :“那就不能在教室里写数字,要在外面写,这样好拿。”
于是,大家便开始分组收集材料,准备好后再次出发。全班孩子都去数了数,这次终于数清楚了,一共有13棵芭蕉树结了芭蕉。这也是幼儿验证用数字做标记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的过程。
芭蕉结在芭蕉树的哪里
发现芭蕉树已经结了芭蕉后,孩子们为芭蕉树画了像,他们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画的结芭蕉的位置不一样。孩子们都认为自己画的是对的,开始为芭蕉到底结在哪里争论起来。可见,虽然幼儿每天都在观察芭蕉树,但是他们的观察不够仔细。由此,我们开始讨论芭蕉结在哪里,幼儿给出的回答有八种:
1.芭蕉结在树叶下面。
2.芭蕉结在叶子上面。
3.芭蕉结在叶子与叶子间交叉的位置。
4.芭蕉结在叶子两边。
5.芭蕉结在芭蕉树最顶上的那个叶子上。
6.有块“棒棒”(枝茎)从叶子下边长出来,芭蕉就结在上面。
7.芭蕉叶的上面长了一个“长方形的东西”,芭蕉就长在上面。
8.芭蕉结在芭蕉樹的树干上。
孩子们坚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提议:“到芭蕉林中去看一看就知道了。”于是,我们请家长接园时带着孩子一起去观察、验证。
第二天来园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原来芭蕉长在芭蕉的枝茎上。这时又有人提出:“那枝茎又长在哪里呢?”孩子们又进行了讨论,梳理以下五种观点:
1.枝茎长在树干上。
2.枝茎长在树叶与树叶之间。
3.枝茎长在叶子下边。
4.枝茎长在叶子的旁边。
5.枝茎长在树顶上又弯下来了。
和上一次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孩子们决定再次去芭蕉林观察。这次观察后,他们的观点集中在了两个点上:
1.枝茎从树叶与树叶之间长出来,结上芭蕉。
2.枝茎从树顶上(树心中)长出来,结上芭蕉。
连续观察几次后,幼儿最终得出结论:原来枝茎从树心中长出来,长到弯下腰,然后结出芭蕉的。
为解决“芭蕉结在哪里”这一问题,幼儿倾听同伴观点、讨论解决方法、观察、验证,最终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辨、分析、梳理、整合信息等能力得到了发展。
怎样采摘芭蕉
哪些芭蕉可以采摘
这段时间,孩子们一直关注着芭蕉,时不时就会问:“芭蕉熟了吗?能摘了吗?”一天,川川兴奋地说:“老师,芭蕉林有的芭蕉黄了,能摘了。”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都纷纷说看到芭蕉黄了,想要去摘芭蕉。
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芭蕉能采摘呢?”
思晴:“要是大的,黄的。”
岱涵:“还要胖的。”
泽泽:“胖不就是大吗?”
岱涵:“不一样,胖是很鼓的那种。”
孩子们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我说:“我们到现场去看看哪些是可以摘的。” 孩子们来到芭蕉林,非常仔细地观察着。有的指着树上的芭蕉说:“老师,这棵树的可以摘了,你看,比那棵树上的大。”有的说:“这棵树最上面的芭蕉已经黄了,可以摘了。”还有的说:“这棵树的芭蕉不能摘,花都还在,还很小。”
再次观察和讨论后,孩子们将采摘芭蕉的标准定为:个头大而鼓、表皮是黄色的、没有花的。接着他们便依据标准,开始在芭蕉林里寻找。随后,他们沿用之前做标记的经验,用另外一种颜色的标记带(区别于之前数芭蕉的标记带)标记了可以采摘的芭蕉树。
用什么工具采摘
经过一番筛选后,孩子们发现只有三棵芭蕉树适合采摘。可是,班上这么多小朋友,怎么采摘比较安全呢?孩子们想到了以分组的方式:“就用之前摘樱桃的方法,全班分成三大组,一组摘一棵树上的。”
分好组后,孩子们按组讨论需要准备的工具。
好好:“可以用竹竿把芭蕉打下来。”
书涵:“可以用雨伞钩。”
熙熙:“我家有很多电线,可以用线钩住芭蕉,然后我们一起拉。”
宇宇:“我家有割草的镰刀,可以把芭蕉割下来。”
孩子们用纸和笔记录下想到的采摘芭蕉的工具,并进行了分类,分别罗列出幼儿园已有的和需要从家里带的工具。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网子、竹竿、钩子、布、雨伞、绳子、剪刀和篮子等工具。书涵说:“这个工具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我发现芭蕉和樱桃不一样,芭蕉树很高,家里的杆子很短,够不着芭蕉,所以我们把雨伞和杆子捆在一起,这样就够长了。”其他孩子听了之后问道:“我的是不是太短了,也需要捆上雨伞呢?”于是,他们请老师帮忙将雨伞与杆子组合绑在一起。
采摘芭蕉咯
整理好工具后,我们便去摘芭蕉了。孩子们兴高采烈,有的搬桌子、椅子、凳子,有的一起搭梯子。开始采摘后,有的在下面牵着布,有的提篮子、拿筐子准备接采摘下来的芭蕉,有的扶着梯子、椅子保证同伴的安全,有的在上面摘,有的在下面钩……有了之前摘樱桃的经验,这一次的采摘井然有序。
第一组的潇潇爬上梯子看了看芭蕉,说:“老师,芭蕉的杆好粗好大。”随后,她对下面的萍萍说:“萍萍给我一把剪刀。我来试试。”她拿起剪刀用力一剪,芭蕉杆上的汁水“飞流直下”。珂珂问道:“这是什么?芭蕉哭了吗?怎么会有水?” 潇潇喘了一口气说 :“这是杆里的水。哎,不行,我弄不动。”小雪说:“我从另一边上来帮你。”小雪从梯子另一边上去拿着剪刀对着一根芭蕉用力地剪,多次尝试后,终于剪下来一根。“耶!”孩子们开心地跳起来。
洋洋想试一试钩的方法。他将雨伞的钩把钩在芭蕉的杆上,下面的朋友便使劲地拉。这时,芭蕉树有点倾斜,萍萍焦急地说:“不行,不能这样,这棵树会拉断的。快住手!”大家立即停了下来。萍萍说:“钩整个不行,我们钩一根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钩下来。”于是洋洋爬上梯子,钩住一根芭蕉,萍萍在下面拉。一次、两次、三次……尝试了好多次,但芭蕉还是没有掉下来。川川说:“是不是钩的芭蕉太少了?多钩几个看看。”果然,钩住两根芭蕉用力拉,芭蕉有点松动,但是仍然没有掉下来。这时一旁的思晴说:“再加一个绳子试试。”浩浩说:“我上去帮忙套上。”不一会儿,几根芭蕉便掉落下来。孩子们都欢呼着,拉着我看他们摘下来的芭蕉。
看着第一组成功了,其他组也开始使用同样的方法摘芭蕉。我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带来的工具采摘。第二组的孩子想用绳子来套住芭蕉的根部,然后用力拉下芭蕉,可是他们太矮了,够不着,便来请我帮忙。我帮他们套上后,他们也成功了。后来,有人提议用绑了镰刀的棒子来钩,为保证孩子的安全,教师在旁协助他们采摘。这次采摘下来整串芭蕉,孩子们激动地将整串芭蕉抬到草坪上。
从对比观察、辨别芭蕉是否成熟,到讨论适宜的工具并做准备,到最后小组协作成功采摘芭蕉,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看到大班幼儿在面对问题时能调动已有经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集体商量、分工,同时还能创造性地组合运用工具。
芭蕉怎么这么难吃
采摘完后,大家围坐在芭蕉林前的草坪上,看着自己采摘的芭蕉,脸上洋溢着笑容,很是开心。孩子们看着芭蕉谈论起来:“芭蕉和香蕉的味道是不是一样的?” “可能一样的,也可能不一样。” “是的,還没吃过,也不知道什么味道。”“应该很好吃。”
回到教室,我们把已泛黄的芭蕉切成黄豆大小分给孩子们,他们迫不及待地尝了尝。“哇,好难吃!”“幼儿园的芭蕉真难吃!”好多孩子失望地摇头,有的放进嘴尝了一下,又跑到厕所把嘴里的芭蕉给吐了。他们总结出芭蕉的味道是:苦、麻、有点辣嘴、怪怪的。
怎么贮藏芭蕉
这时候,我们班的“小博士” 岱涵说:“芭蕉要贮藏过才能吃。”果辛也说:“嗯,就像猕猴桃一样,贮藏过后才能吃。”“可怎么贮藏呢?”又一个问题摆在孩子们面前。
瑞杰:“放在纸箱里贮藏,我家以前买回来的猕猴桃就是放在纸箱里慢慢地变成熟的。”
茜茜:“和苹果放在一起,用袋子系起来。”
思琪:“放在筐子里,给它盖上厚厚的被子。”
志伟:“给它抹一点快速成长药,芭蕉就成熟了。”
果辛:“我们应该让它留在芭蕉树上,等它再变黄一些再摘。”
孩子们说了许多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可以催熟芭蕉呢?我们把采摘下来的芭蕉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带回家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贮藏,并观察与记录贮藏过程中芭蕉的变化。
后来,我们陆续收到家长的反馈与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孩子对芭蕉的探索仍未结束,芭蕉的故事仍在继续。
教师的思考
在“芭蕉丰收乐”系列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预设解决方案、实施验证,他们经历了一次快乐、有趣、美好且有深度的学习。他们多次讨论与记录芭蕉结在哪里,对比观察哪些芭蕉可以采摘,讨论采摘方法,动手制作采摘工具,合作成功采摘……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提高了细致观察、对比观察、推理判断等能力,萌发了喜欢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尝试使用了猜想、记录、统计、比较、分析、梳理、验证等科学探究方法。采摘芭蕉的活动中,幼儿分类整理所需的工具,分工收集采摘工具,分享工具的使用方法,合作采摘,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活动过程中幼儿认真专注、坚持、不怕困难、主动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本是我们的周围世界,是太阳、树木、花朵、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探索学习最丰富、最生动的课堂。” 我园以“自然教育”为理念,利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开展了许多自然主题活动。“芭蕉丰收乐”系列活动后,我们认为教师要以幼儿所探究的问题为主轴,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主动探索,获得新经验。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敏锐地筛选并抓住一些有价值的点与生成性问题,适时设疑,提供相应的支持,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