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期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与你们重逢

2020-04-26 01:46朱琳韩基琛夏静芳等
党员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像王先生医护人员

朱琳 韩基琛 夏静芳等

我们不仅是医生护士,还是临时家属

作者:浙大二院呼吸内科护士 朱琳

时间:2020年2月15日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正式上岗第一日,武汉大雪纷飞。

晚上8点,我们开始收治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同,我们护士和医生就成了他的临时家属,一起帮忙办理住院。

我们穿着防护服,笨拙地给病人吸氧,做好相关生命体征的测量。患者并没有多说话,但是透过眼神,我们能看到他对我们的信任、对健康的期盼。

有个病人,三四十岁的样子,晚上睡觉不愿关灯,说害怕。

我只能鼓励她、告诉她,我们24小时都在她身边,有事随时按电铃。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后面,她总共按了3次电铃,我都及时前去处理了。快下班时,我再去查看,她已沉沉入睡。我没有给她关灯,如果灯光能带给她安全感,那么开着也无妨。

有个病人小声问道:“你们啥时候回去?”

“我也不知道。”我说,“但是你放心,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一定搞定了这个事情再回去。”

整个夜晚,电话铃声不断响起,重症病患被陆续送来。

一位69岁的大伯情况很不好,储氧面罩下血氧饱和度仅为60%。我的同事——经验丰富的护士张健早早准备好高流量吸氧的装置。经高流量吸氧,大伯的血氧饱和度在85%至88%之间波动。

大伯一脸焦虑地问我们:“现在血氧饱和度好吗?上来了吗?”张健回答说:“放心,上来很多了。我给您关灯吧?安心休息,才能降低氧耗。不要多想,您的情况,我一直监护着呢。我一直在您身边,加油!”

只见大伯努力点了点头,泪水瞬间从眼角流淌出来。

上岗第一天,武汉送给我们一场大雪纷飞。期待胜利的那天,武汉送我们一场樱花满天。

这儿的人,都有一股劲儿

作者:人民网记者 韩基琛

时间:2020年2月18日

地点:雷神山医院

“第一,遵医嘱隔离14天;第二,去献血;第三,跟家人好好团聚。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月1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首批治愈患者出院。说完出院后最想做的3件事,36岁的王先生不忘给大家伙儿鼓劲儿。

王先生此前一直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2月9日晚,住进了雷神山医院。刚入院的时候,他情绪比较低落,不想吃也不想喝。

雷神山的医生和护士一再鼓励他,要多吃,提高免疫力。在院治疗期间,除了正常的医药诊疗,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他们经常给我加油鼓劲,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医护人员。”王先生说。

王先生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8个月。每天视频聊天,大的一个孩子都会冲着他喊“爸爸,你要加油哦!”“我自己给自己鼓劲,家人也给我鼓劲,这里的医护人员也给我鼓劲。我能战胜病毒,全靠这三股劲儿。”王先生的喜悦溢于言表。

王先生说,隔离期结束,他要去捐献血浆,“我们身上有抗体,可以去救其他人——能帮一个是一个,能救一个是一个!”

前不久,这座与疫情赛跑的医院还在网友的“云监工”之下,而如今,首批治愈患者已经出院。这儿的人,都有一股劲儿,一股火烧病魔、雷劈疫疾的劲儿,一股中国人与生俱来、众志成城的劲儿。

我们都是被宠爱的“宝贝”

作者: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 夏静芳

时间:2020年2月28日

地点:武汉

晚上,闵志华主任又在群里公布菜单了:明天午餐白灼黑虎虾、红烧牛腩,晚餐红烧猪脚、乌鸡汤……

我们医护人员都是被宠爱着的“宝贝”:省里就怕我们吃不好饭,专门安排了大厨来给我们加餐。其实,这只是众多后勤保障里的一小点。领导和同事们三天两头地追着我们问:“还缺什么?还需要什么?”

我想说,我们什么都不缺了,我们缺的你们都想到了,帮我们千方百计送过来了。现在,就连我们没想到的,你们也给我们送过来了。

就在刚才,听说我们一线人员需要天天更换消毒衣服,护理部华皎主任亲自挑选面料。后勤保障部、工会安排定制的速干衣又送来了,每件衣服上面,都贴心地标注着每位医护人员的姓名。这不由让我想起出发前的夜晚,半夜接到通知,医院的同事、领导彻夜未眠,连夜帮我们准备各种物资。

闵志華说:“除了医疗,其他的都交给我。”他彻夜不休为我们协调接送车辆,安排补给物资。我看到最多的,是他在驻地搬运、分配完物资后一脸疲惫地靠在沙发上;听到最多的,是他询问医疗队成员的需求,统计数据。我们大家都亲切称呼他“大总管”。

我们,已经从来时的踌躇满志却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我们深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今天,我们负责的病区已有十余人痊愈,全院至今仍保持着零死亡纪录!

“我们夜班的同志很辛苦,我们集体为他们鼓鼓掌吧!”这是许红阳主任在我们刚刚接手夜班时的提议,这个习惯我们至今保持,让我们时刻感受到来自战友的鼓励。

一份特殊礼物

作者:济南医院职业病科副护士长 李娜

时间:2020年2月27日

地点:武汉方舱医院

今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方舱医院的一位患者在他即将出院前,给我做了一个专属的微信头像,让我感动不已。大家能及时看到我在舱内的工作照片,都是这位患者给我拍的。

我最近在入口上班,协助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已经有段时间没进舱了。他这几天没见我上班,特地给我发微信,问我身体怎么样,为什么没有见到我,问我还安全吗。

昨天他告诉我,他马上就要出院了,出院前一直想送我点什么来感谢我,就用手机软件给我做了一个专属的微信头像。上面画着穿防护服的我,写着“英雄逆行,花开再会。请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他说,待疫情过去,邀请我再来武汉,带我吃遍武汉的所有美食,逛遍武汉的所有美景。

看到头像的一瞬间,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赶忙谢谢他,也叮嘱他出院后要严格按照出院指导,适当锻炼,增加抵抗力,并跟他约定,等疫情过去,我一定会再来湖北,带着家人一起来,再来看看我战斗过的地方。

在每天的工作中,他們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很配合,甚至反过来关心我们,让我们多休息,问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彼此理解,相互关照,共同奋斗,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最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对我而言,这幅图片不仅仅是一个微信专属头像,更是患者对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认可,让我既欣慰又感动,这个头像也给了我满满的能量。

我很平凡,却有拥抱世界的勇气

作者: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ICU护士 刘启慧

时间:2020年2月27日

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今天是支援湖北的第31天,我们,“满月”啦。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送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经历了不适应到适应、紧张到从容的改变,而依旧不变的是眼神里的坚定和心底的希望。

刚来的时候,任务难,病人病情重。而现在,稳定了,出院的人也一天一天地多了。看着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数据的下降,以及不断增加的治愈病例,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每天走在那条熟悉的上下班路上,虽然依旧很空荡,冷冷清清,但却隐隐感到这座城市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

这一个月,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它是那么渺小!病痛与折磨说来就来,所有的抗争力量都那么微不足道。而生命亦是顽强的,靠着那股希望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个月,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间真爱和温暖。一声召唤举国驰援,戴一副口罩砥砺前行。湖北人民表现出来的稳定和感恩,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肯定,让我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一个月,我见证了中国实力,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当任何灾难到来,祖国总是守护着大家的平安。我们有人,有财,也有才,有凝聚力,有创造力,有生产力,还有执行力,这让我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幸运与庆幸,还有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这一个月,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很平凡,却有拥抱世界的勇气。我很渺小,却一直拼尽全力,只为守你安好。我们永远是家人眼里长不大的孩子,但会为了追求梦想,坚定而执着,为突破自己,勇敢而无畏。17年前的非典,我被保护得很好,17年后的我,也可以竭尽所能守护好这座城市“受伤”的人。

我相信,将来我会感谢这段记忆的,等到疫情结束后,我想重新认识武汉:期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与你们重逢!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网 人民网)

猜你喜欢
头像王先生医护人员
不速之客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可爱的卡通头像
警惕提升信用卡额度的骗局
用钥匙画头像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通 知】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