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发祥 邹飞
2月27日下午,黄霞出现在重症肺炎应急区的安全区,忙着为战友春花细心穿戴白衣战袍,时不时地问一句:“会不会太紧?”
穿戴妥当后,她在防护服上写下:“春花,加油!”转身又投入忙碌当中。
现在的黄霞是被禁止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先休息好,何时能进去等通知。这道“禁令”,源于她几天前的一次缺氧晕倒。
黄霞是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的副主任,整个渝东北片区的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患者,都由黄霞和她的同事守护。在这里,紧急情况随时都在发生。
1月19日,黄霞和同事先后从死神手里夺回两条人命。
“10床患者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
黄霞和同事立马进行抢救,这边刚处理完,6床危重病人又出现血压不稳、体温下降。她来不及歇息,与专家组沟通紧急施救方案,又转身从死神手里抢人。两个半小时的争分夺秒,令两名危在旦夕的患者转危为安。
就在黄霞准备通过视频与专家组通话时,她突然双腿一软站不住了。身旁的护师赶紧扶住她,消毒后走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并揭开口罩发现,她呕吐出一些清水。
“幸好是空腹。”黄霞说,当天从早上忙下来,她疲惫得没有胃口,中午也没吃啥东西。
在严实的防护下戴着多层口罩呕吐,是非常危险的——极可能导致窒息。经诊断,她因缺氧导致急性脑水肿。
为保证黄霞的休息,医院领导下令强制她至少静心休养一周。可才过3天,她又向医院提出申请复岗。在对她的身体进行检查评估后,医院领导同意她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严禁”进入隔离区。
“大家都在忙,怎么坐得住?”黄霞说,“不让我进病房,又没说不让我在外围打杂。”
黄霞是医院最早一批奔赴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我是党员,又是长期在急救分院与重症打交道,我肯定要先上。”黄霞说这话时一脸平淡,“至于怕不怕,是后头才会想的事。”
1月19日,考虑到丈夫没在万州区,黄霞将父母和孩子送回梁平县。
“今年春节可能忙,可能不得回来。”临走的时候,黄霞叮嘱父母好好照顾自己,等她忙完后再回去接他们。
“通知来得有点快!”1月21日凌晨4点,重庆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转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次日一早,已被任命为应急病区副主任的黄霞,走进病房开始战斗。
自那之后,黄霞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疫情的消息,都会刻意设置屏蔽,让父母不可见,“要是他们晓得了,不晓得好担心,这样我就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病区里突发情况随时有,晕倒的前几天,她忙得不可开交。
2月16日一早,黄霞就进了隔离病房,直到中午12点才出来。下午4点,有几个患者病情不稳定,她又冲进病房为病人置管、安装动脉导管。傍晚7点,黄霞走出病房,得知要为一位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肺”。
“这在医院还是第一次。”黄霞说,“人工肺”是尖端生命科技,对她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忙起来,居然忘记了累。”从深夜11点做准备工作,到17日凌晨2点走进病房,直到早上6点“人工肺”正常转机,黄霞才与大家一道走出病房。上午稍稍休息,她又回到病房。
2月18日,本该黄霞休息,但眼睛一睁,她又去了病房。
疫情发生以来,黄霞“全副武装”在病房呆得最长的一次超过30个小时,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她经常汗流浃背。
“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这是黄霞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一句话。
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里,她陪伴许多患者走出了难关,周平就是其中一位。
入院之初,周平情绪急躁,一度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想要放弃。黄霞一有空就和他谈心、给他打气。
“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出院,这么多医生、护士都在帮你……”
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黄霞与患者之间。患者们虽不能一眼认出黄霞,但她的声音他们非常熟悉。自从住进隔离病房,很多个辗转难眠的深夜,这个声音经常在耳边响起。
“被病人需要就是我的动力!”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挑战随时都有,时间一久,难免吃不消,但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黄霞告诉自己不能倒下。
这位可以在同事想孩子偷偷抹泪时轻声劝慰的女战士,在这场战疫中也数次流下眼泪。
“明天你就可以出院了。”
重庆治愈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的前一天晚上,黄霞告诉患者这个好消息,一向乐观的患者顿时泪流满面,不停地向在场的医护人员表达感谢之情。
“我当时也哭了,不过转身就擦干了。”黄霞说,那一幕对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触动都很大,大家看到了打赢这场战“疫”的曙光。
截至2月底,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病区病人数量减至个位数。黄霞说:“我们再努力一把,早点让重症病区患者‘清零,这才是我们的答卷。”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