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褚晓莉是我到新疆后相识的艺术家,这与我之前几十年的交往完全不同。无论是地域,还是地域所属的文化与人情,都是不同的。而直到现在,我还在逐渐认识新疆特殊而丰富的文化形态,它的山水人情满是多元文化交错所形成的独特轨迹。褚晓莉作为新疆本土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是源自于这片独特的疆土,自然有着天性的独特。
不过,并非以地域这一种因素就能完全描绘艺术家的背景色。在一个多元文化杂陈的社会语境下,艺术形态往往与多重的事物有着多路径的交流,创作的作品也会带着这种复杂性。褚晓莉的作品中就是既带有了传统工笔艺术的新变,又带有了地域文化的新变。从艺术演变的角度观看,作品所带来的新认知就是将范式变成一种模糊的定义,而自我属性与自我风格成为了艺术家自身应该追求的核心。
褚晓莉作品的某些角度,带有精致与浪漫的同时,充溢着浓郁的西域情调。正如她的《丝路使者·细君公主》这件作品,就是她从多个角度所营造出的自我风格的体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看,她的工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即兴式的抒写性激情,而将勾勒物象与晕染层次的技巧视为一种路径;一方面,在色彩运用上,她更注重于品位的提升。传统敷色有两个层面的特点:一是保持色彩的原生态性,不加调和,以石青、朱砂、藤黄使用率最高,接近三原色的纯度;二是以色写色,追求单一的装饰性风格。而褚晓莉则与传统的形式不同,她使用的颜色品类较多,也不排斥对调和色彩的使用,色调处理上不再严格遵循随类敷彩的固有模式,尤其注重环境色的表现效果,这就使得色调层次与虚实关系彰显了一种对空间营造的关注。而这样一来,她从创作的意境上,就与只注重形式的工笔不同,她以新的形式,营造出意境幽远的古风情韵。
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的现实就是面对着不停的重组。我们常探讨的交流与演进,是中西融合派先驱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火种传至国内,并身体力行,将中国绘画带进现代艺术思潮的洪流里。然而,这种以创造性与颠覆性的新文化生成,忽略了本土古典艺术创作的某种精致演进。事实上,本土文化有着自我的交流方式,其所生成的新思路与新思潮,也带有了文化的多重层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褚晓莉所处与所表达的新疆,其作品的创作就带有了两方面的特质:一是地域视觉性与跨地域艺术形式之间的艺术融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艺术多元生态环境下,传统艺术在外来文化模式的构架中,其实是通过借鉴与融合,进而弥合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二是以当代艺术的绘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新解读,这种对文化的推进,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形,而且是从文化内部将笔墨语言、形式、题材的一些时代印迹做出的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褚晓莉并非是以个体的艺术家的创作出现在新疆这个地域。她的这种典型画风形成的同时,其工笔风格趋于成熟乃至艺术影响日剧、教育理念传播的过程,将成为一种新的范式,直接促成了这股发生在工笔画内部的一股变革思潮。从新疆这个区域上,其从艺术理念与审美趣味本就存在着上一种独特的语汇与历史逻辑,那么褚晓莉工笔画的影响,则是建筑了一种观照工笔画风价值意义的有效路径。
■帕米尔·春 褚晓莉 中国画 228cm x 185cm 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 古道霓裳 褚晓莉 中国画 187cm x 187cm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最后,回到最初相识的时候,就曾和她说,在她的作品中,我读到的是一种真画者的稀音。在纷攘的喧嚣世界里,她着古色以新陈,寻求着自我的艺术语汇,我更期待她的这种观念和创作为画坛注入新的生命力。
■ 帕米尔·静谷 褚晓莉 中国画 197cm x 191cm 2016年
■ 丝路使者·细君公主 褚晓莉 中国画 240cm x200cm 2015年
■ 援疆大爱 褚晓莉 中国画 240cm x 200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