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理和路径─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2020-04-26 09:23靳菁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省份居民

文 武 靳菁华

(1、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对中国经济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同时也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发挥了毋庸置疑的作用。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其使得居民沟通效率提高,从而使更多的消费信息和消费方式被大众接受,进而逐步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另一发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大的拓展了居民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并以此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效率,进而增加了其消费需求。目前,关于互联网与家庭消费关系的研究文献不多,对于互联网是否能够极大地刺激居民消费还需要实证数据的进一步检验。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从而具体到家庭在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其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是否得到了改善和增加。进一步地,本文区分城乡间、不同省份间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异质性,从而为互联网影响消费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角度,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理解互联网发展对提高消费水平的作用。可以说本文是少数几篇利用微观数据研究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影响的文献。

表1 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回归结果

文献综述

关于消费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及重点课题,而这一主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一是,集中研究消费本身的特征,比如消费不平等情况,消费差异的地区特征以及消费结构的分解;二是,研究并解释消费增加或者减少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消费增加提供政策建议,如常见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宏观政策、居民收入分配以及城镇化等。文献方面,段先盛等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变动主要受其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且中国消费率的波动结构特征表明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呈现国家市场和社会良性波动的新经济特征;韩立岩等研究表明,要实现居民消费的增长,政府不仅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如将资源更多地倾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在财政金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消费金融的长足发展;张大永等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对房屋价值和金融资产等多种类型的家庭财富形式进行了分析,其研究发现那些拥有自住住房与具有更多金融资产的家庭在消费方面表现的更为积极。本文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作用进行详细研究,从而为相关主题提供了一定的补充。

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分析

本节对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进行分析,为下文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互联网通过改善居民家庭消费环境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分工,其扩大了居民家庭消费的可选择对象和消费品范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突破了消费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消费者行为边界,这有利于降低消费主体间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提高消费环节成功的概率,从而促进消费达成。互联网使用在弱化消费者预算约束方面具有优势,其能够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而这一作用主要在互联网通过实现商品价格优惠、降低消费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以及寻找合意商品的搜寻成本实现。互联网提供的多中心平台降低了商品分销的成本,其极大地缩减了建立实体店铺的租金成本以及员工管理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进而能够更多地让利与消费者,借此消费者便有了更多机会获得低价商品,进而便增加了其消费倾向。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产品缓解了居民家庭的预算约束和流动性约束。互联网金融具有易得性、可操作性和便利性,其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能够降低居民消费压力。

模型与数据

为了验证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作用,本文使用新颖性、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即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数据进行验证,并以此深入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及异质性家庭消费的不同影响。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数据;CFPS对消费有详细的分类,本文不仅采用家庭总消费,还用居民食品、衣着、文娱和医疗消费四个分项检验互联网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效应。核心解释变量为互联网数据,利用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表示。同时,为控制一些影响居民消费的居民个体特征因素,本文主要采用居民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和住房情况等变量来衡量。

表2 互联网各省份家庭消费的回归结果

实证结果

(一)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总影响

表1为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回归结果。表1结果中第二列报告了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总影响。其中,互联网为核心解释变量,这便于深入研究,并控制了居民个体特征。通过观察该模型的系数后可以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增加了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其回归系数显示,互联网使用平均提高了0.25%的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进一步对其他个体特征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的性别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显著,即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多的消费。居民年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居民年龄的增加,家庭消费水平会随之下降。居民家庭规模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其消费总规模也会增加,这符合现实预期。同时,居民住房面积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加,家庭消费显著减少了,高额房贷导致居民负债增加,从而挤压了居民消费。

(二)互联网对不同家庭消费类型的影响

表1结果中第三列至第六列报告了互联网对不同家庭消费类型的影响,其具体分析了食品、衣着、文娱和医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几大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大类主要消费中,互联网使用仅对医疗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食品、衣着和文娱三大类消费则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增加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支出。这一结果主要在于,互联网信息化的便利刺激和带动了家庭消费支出。

(三)互联网对城乡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

表1结果中最后两列报告了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对城乡两类居民而言,互联网使用均能够显著提高其家庭消费水平。但是从对二者的作用大小来看,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影响的系数要显著大于城镇地区,两者系数大小相差近两倍。这一结果主要在于,城镇地区居民享受了城市发展的便利,其消费水平更多的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互联网对其消费影响的边际效应较小。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通讯技术,其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村地区家庭消费潜力。

(四)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省际差异

从不同省份的估计结果来看,就整体省份而言,其所有系数均为正值,这表明互联网总体上对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促进作用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只有部分省份的互联网促进家庭消费作用显著。这一结果是由于,一是不同省份之间互联网发展的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存在差异。二是各省份资源禀赋以及人口集聚规模、市场规模存在较大差异,这两者共同导致了互联网在各省之间促进家庭消费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这一结果,可以获得的启示是,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采取统一的互联网建设政策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对于那些经济禀赋较差的省份而言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于是,互联网促进家庭消费作用的发挥需要经济系统的综合运用才能实现,如果该省经济禀赋不能承载互联网的体量,那么反而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采用差异化策略。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家庭总消费,相比于不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总消费显著增加;第二,分析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可以发现,互联网在总体上对各种家庭消费类型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居民衣食住行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居民食品、衣着和文娱类消费。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对医疗消费而言,其作用并不是正向的,这可能是由于医疗消费并不像生活消费那么频繁,因此互联网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分析城乡差异家庭消费可以发现,互联网对城乡地区家庭消费的影响均为正,其都显著的促进了家庭消费。但从两类家庭消费效应的大小来看,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平均而言其能够比城镇地区提高约两倍的消费;第四,从省际差异的估计结果来看,总体省份而言,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只有部分省份其互联网促进家庭消费的作用才是显著的。

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整体呈现缓增趋势的背景下,拉动内需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充分构建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刺激居民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另外,在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政府要注重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对此要更加注重农村地区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并要加注重区域消费市场的一体化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建设区域间、城乡间各具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模式,进而充分发挥互联网促进家庭消费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大地区信息化建设,尤其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想要发挥互联网促进消费的作用,必须要建设和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对农村地区来说,其互联网基础设施明显较弱,因此想要实现互联网刺激农村消费的作用,政府需大力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大力推广和普及互联网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居民互联网使用意识,培养居民互联网消费习惯和行为。理论和经验证据均已表明,互联网使用可以促进居民消费,但是互联网促进消费的前提是居民有意识和习惯去使用互联网。因此,政府要加大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居民互联网消费安全知识的普及。同时,想要促进消费升级,必须要以民生为基础,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为突破口,大力消除数字鸿沟;最后,要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搭建一体化的物流渠道。互联网消费的增加还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物流设施为支撑。尤其在当前电商百花齐放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物流基础作为保障,那么消费品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居民手中,从而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体验。因此,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为互联网消费提供基础保障,进而能够促进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省份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你睡得香吗?
居民消费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