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惠,李 毅*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乳腺外科;2.体检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3)
PICC置管脱管为常见非计划拔管原因之一,可影响后续治疗,需加强风险防控[1]。常规护理模式多以护理人员药物护理及日常查房为主,多见自然脱管者。故院内就这一现象探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力求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选取本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实施常规护理的39例乳腺癌患者为管理前对象,另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42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管理后对象。管理前患者年龄30~69(49.1±19.1)岁,体质量3 7 ~5 3(4 5.1±8.1)k g;管理后患者年龄29~71(50.3±21.3)岁,体质量36~51(45.3±9.3)kg。组间男女比及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风险管理:(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管护理人员执行规范,选用专科护士为直接负责人。护士长带领专科护士监管置管前评估、置管后护理及冲封管等措施。2次/周全科护理人员置管操作、导管维护及并发症护理培训。(2)分析脱管原因并制定对策。详细调查患者年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及病情,得知脱管原因多为固定不当自行滑落、患者脱管认识不足自行拔管。(3)制定防脱管措施。①导管及穿刺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家属讲解必要性、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导管以“S”型固定或逆血管行“C”型固定。外露部分经交叉固定或使用胶贴贴住,或以弹力网套固定。导管穿刺处常规碘伏消毒及敷料更换1~2次/周。每日例行检测导管有无固定牢靠、有无堵塞等。②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将静脉治疗流程、规范、注意事项制定成文本发放至患者手中。重点口头强调非计划脱管重要性。③合理约束护理。合理使用约束带,防导管脱出或拔管,详细记录护理文书。④加强夜间巡视护理。由传统3 h/次夜巡改为2 h/次夜巡,增加夜班人数。⑤规范化导管检查护理。本院制定导管测评单,含导管外露长度、风险松紧度、牵拉、约束、敷料固定等。护理人员可经走访调查对应栏目打“√”。若有导管脱出及时固定。⑥固定导管培训护理。经加固固定及施乐扣固定法预防运动脱管。以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远端。
对比两组自行拔管及自然脱管比率和评价不良事件发生率[2]。
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比结果以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后自行拔管率、自然脱管率为0%、2.38%,显著低于护理前7.69%、17.95%。故护理风险管理后科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低于管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效果调查分析表[n(%)]
乳腺癌为乳腺外科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多需经化疗治疗抑制癌细胞生长,控制病情。但化疗强烈副作用加剧了患者护理风险,若有不慎将影响患者生命周期。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潜在风险识别、评分及处理减少护理风险诱发因素,提升护理质量。本院乳腺外科护理风险中以脱管事件作为严重护理不良事件。考虑我国多家大型医院已然推行风险管理制度,且报道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意外事故风险。故本次护理风险管理力求提升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能力,将风险降至最小。脱管小组建立及问题分析可明确临床护理风险点,而对策拟定可解决护理潜在危险因素,降低护理风险。且本次护理风险管理以自行拔管及自然脱管为管理重点,加强导管固定及患者脱管教育,解决时下护理风险制约因素。故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至2.38%,与对照组25.64%相差遥远(P<0.05)。但为乳腺外科患者提供护理风险管理也需测绘中以下干预。第一,关注低年资化疗给药护理。年轻护理人员化疗给药风险系数高,故需定期组织学习并坚持“以老带新”原则互帮互助。第二,提高护理人员法律及安全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维权意识及相关措施处理办法,若有医患纠纷可辅助维护医院权益。第三,现场干预。护士长及小组成员应重点巡护化疗用药护士操作规范性,减少药物渗出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外科中应用可降低自行拔管、自然脱管等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