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燕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病后如果未对患者予以及时治疗会影响其生命安全[1]。目前,伴随医学技术水平的完善发展,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经过临床研究后表明,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溶栓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此次研究探究脑血管介入中的血管变异及其临床作用,进行以下报道。
随机抽取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抽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31例患者为男性,19例患者为女性,年龄分布25~80岁,中位年龄(50.6±6.7)岁。14例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青年组),20例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中年组),16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组)。
50例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其一般情况,而后予以造影,穿刺置管方法为 Seldinger 法,穿刺位置为股动脉,而后血管造影位置为两侧颈总动脉、主动脉弓以及锁骨下动脉,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椎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位置置入动脉鞘,动脉鞘延伸至股动脉位置,而后通过胸主动脉、腹主动脉以及髂动脉进行连接,直至主动脉弓,而后实施分支血管造影。完成后将导管予以更换,实施颈内动脉以及椎底动脉血管造影。此次研究中所应用的设备为INFX-9000V 血管造影机,电压设置80 kV,0.5 A为电流参数,设置F1 75 kV。采用碘海醇300 mg/mL,注入方式为高压静脉推注。实施主动脉弓上造影的过程中每秒血液流速15 mL,流量30 mL以及压力满足300Psi,颈总动脉造影每秒血流速度为8ml,流量12 mL以及压力满足200Psi,应用造影剂后需要将毛细血管期、动脉期和静脉窦期血管进行呈现。分支造影过程中患者需要向左前倾30~60度,通过数字减影方法获取图像。
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影响予以评估,依据主动脉弓直至头臂干之间距离划分3个类型,即主动脉弓Ⅰ号、主动脉弓Ⅱ号以及主动脉弓Ⅲ号。
文中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检验为F值,组间数据对比后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老年组、中年组以及青年组主动脉弓Ⅰ号和主动脉弓Ⅲ号比例进行统计对比,组间数据P<0.05;而老年组、中年组以及青年组主动脉弓Ⅱ号比例进行统计对比,组间数据P>0.05,由表1可知相关数据。
表1 主动脉弓和年龄相关性分析
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具有严重的危害,如果患病初期未实施治疗极易产生安全事故,而疾病引发因素大致为外伤、物理原因和动脉炎等[2]。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均选择微创治疗,此方法操作方便,有助于患者恢复,且安全性显著。然而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动脉弓形态会影响手术疗效。临床分型采用Gasserly法,依据颈总动脉直径划分类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主动脉弓分型确定后有助于开口位置的选取,提升了手术成功率[3]。而此次研究通过分析后可知,主动脉形态和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年龄过大表现为Ⅲ号,选择造影插管后会增加翻管的困难度,以此提升了治疗难度。此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年龄原因降低了身体机能,在进行治疗时会出现并发症,为此确定其为Ⅲ好后可通过桡动脉实施治疗。
综上,临床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年龄进行分析,依据患者的实际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以此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