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情况研究

2020-04-25 04: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高脂血症病程

罗 俊

(重庆市涪陵区精神病医院,重庆 涪陵 408013)

高血压、高脂血症均属于慢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这类慢性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这类慢性疾病发病较为隐匿、早期无症状且病程较长,所以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不仅增加了死亡率,而且增加了致残率,给患者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担。换言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易损伤人体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并且可提升血小板活性,会导致血液持续处于高凝状态,增大了血酸的发生概率,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则能够有效反应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血液状况[1]。为进一步证实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具有的临床价值,本文从我院同一时间在我院选取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了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1~2019.2,挑选我院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在同一时间内从我院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在对照组分别有27例和23例,36岁为患者最小年龄,62岁为患者的最大年龄,均数年龄为(46.1±5.5)岁,病程介于3年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2.5)年;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在观察组分别有28例和22例,37岁为患者最小年龄,63岁为患者的最大年龄,均数年龄为(46.3±5.7)岁,病程介于3年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2.6)年。年龄性别病程等常规资料在2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示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价值,在本文研究中具有可比性。全部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全部患者均不存在癫痫病史、不存在基础代谢性疾病以及未服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产生影响的药物。全部患者在用药后收缩压均小于90~150mmHg。

1.2 方法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检测均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所用仪器和型号主要为赛科希德SC2000,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按照1:9的比例将其加入浓度为3.8%的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充摇匀。其次,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实施离心处理3分钟,分3次取300μl上清液,继而得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对血小板的数量进行计数,促使血小板数量≤200×109/L。再次,以3000转的速度实施离心处理10分钟,从而得到缺乏血小板的血浆。ADP诱导药的量分别为5μmol/L/10μmol/L/20μmol/L。最后,将其放入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中分别测定1、3、5分钟的血小板的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2]。

血小板分布宽度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检查,相关检测步骤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实施操作,并实施室内质控。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分布宽度)[3]。

1.4 统计学分析

于本论文中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全面处理本文所有数据,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s”表示的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优(P<0.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小板聚集功能(±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小板聚集功能(±s)

组别 病例 血清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分布宽度(%)对照组 50 4.2±1.2 1.18±0.61 32.3±10.8 15.2±2.5观察组 50 7.2±1.3 4.09±1.02 50.6±17.1 17.6±1.8 t/11.990 17.313 6.398 5.509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临床众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与高血脂属于常见危险因素。具而言,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过高,导致血管收缩,诱发全身细小动脉出现痉挛,继而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剪切应力与动脉内湍流会对内膜产生损伤,继而极易导致炎症反应的产生,并极易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小动脉血管增厚以及结构重塑,且逐渐导致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与狭窄,最终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降低[4]。就高血脂而言,血脂指标主要可分为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脂主要指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降低,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降低则可能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并导致血小板黏附,最终导致血栓产生[5-6]。

对于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功能损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有效反应血小板聚集功能,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则能够客观反应大脑机能,可在并发出现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前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状况,具备良好早期诊断参考价值。具体而言,在出现异常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情况下,提示患者已经存在轻微结构性损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7-8]。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予以监测观察,对血栓的产生具有预防作用,并且可通过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情况提示,积极做好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高脂血症病程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