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出游的人又多了起来。但在部分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有人却摘下口罩,在周末呼朋唤友到河边露营、烧烤,人头攒动,人群聚集,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应当说,国内不少地方已經有序复工复产,社会生活在逐渐恢复常态,“憋久”了的民众走出家门,赏赏风景,见见朋友,当属正常。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调研时所说,“现在防控还不能够麻痹,还是不要进行过多的聚集活动”,眼下工作也好、游玩也好,做好个人防护仍是第一位。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疫”,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但国家卫健委同时表示,当前仍然存在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甚至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和隐患,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松劲。出门聚集、不注重个人防护,无疑就是“放松”“松劲”的表现。
众所周知,从疫情一开始,公众就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四方责任”的一大主体。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也不止一次提醒,“控制疫情必须发动公众”“防止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形势最严峻时,确实得到了普遍遵守。
勤消毒、戴口罩是为了防疫,但这不意味着,最严峻的形势过去,人流、物流开始有序流动,这些措施就成多余了。须知,尽管国家卫健委明确了非必须佩戴口罩的9种情形,但这也仅限于独处或通风条件较好且没有人员密集接触等情形,在其他公共场所,仍须佩戴口罩,并切记避免扎堆。
还须看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国当前的疫情防控策略,“内防反弹”,首先就系于公众个体是否做到了遵守防疫要求,以便“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尤其是,全国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没有相关临床症状,但依然存有病毒传播风险,且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的传染率很高。这无疑增加了个人防护的不确定性,如若放松警惕,病毒就有可能找上来。所以,眼下市民要做的是,依然保持足够的疫情风险预期,尽量做好防护,避免感染与传播。
也因此,3月31日、4月1日连续两天的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都强调疫情远未过去,各方面的防控措施一点都不能松懈,仍需严格执行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等防疫要求。也就是说,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新阶段,出门不扎堆、不随意摘口罩,仍是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强调做好个人防护、科学防护,对防治聚集性传播无疑颇具现实意义。
“防控疫情最好的手段,就是管好自己。”这依然是眼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公众应当绷紧的那根弦。而外出不扎堆、不随意摘口罩,本也不难做到。
◎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