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礼惬禧
小时候常想远走高飞离家万里,真的出去了才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没有道理,见识到更多食材和烹饪技法之后反而愈发渴望老家的一碗小馄饨或者一碗面,如果那时候能明白“回家”二字背后的温暖与珍贵,可能就不会过多遐想了。
也许会更认真一点,更挖空心思琢磨一点考试套路,以此来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如果我走,是因为我确实有更好的机会而不是为了走一步算一步;如果我归,是因为我想归,而不是为了逃避工作中的机械、无奈和一地鸡毛。处理不好生活的人,往往过得不够如意。
北京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混迹在拥堵的人群之中放眼望去,能看到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雪堆——看到它们心情会好起来。
连着几个晚上睡得酣甜,两次梦见过年时候的情形,梦中整体的色彩明亮而温暖,醒来的一刻不自觉地微笑。
过年那段时间,节奏好像慢了许多,置办年货可以耐着性子精挑细选。
除夕夜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家人酒足饭饱后在春晚的背景乐里开茶话会,聊着聊着就跨年了,微困微醺的状态最适合做个好梦。
想想也终于快回家过年了,时间过得好快,刚刚要过去的一年好像只是吃一块红烧肉的时间。
惯常的生活里,清晨7点走在马路上时,已经能看到许多人眼神空洞、呵气成霜地等候在车站。坐上车后通勤时间也许是一小时,也许是两小时,甚至更多。
大多数人会渐渐放弃在逼仄或是摇晃的车上看进去书的想法,一天又一天逐渐被同化,变成青春时代曾经不屑的那种不总出错却也平庸无奇的人。
这么一想,难免惆怅失落。
但好在每一天都是新的,你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时刻幡然醒悟、福至心灵,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时刻雄起。
哪怕是一条道走到黑、走到死胡同,大错一场便是最坏的结果。但只是結果不是结局,人生的结局约等于无数个结果,如果不能忍受某种生活,真的不妨先谋求一个结果。
生活是活的,人游动其中感受环境如同一尾鱼,但又比鱼记忆久且感官丰富。最好的体验方式是每一天都设法让生活活起来。有本书名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解读出来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豪壮。
我想我们之所以想要去远方闯荡,凭着少年的一腔热血和勇气与生冷的城市对抗,其实还是因为心底的那个家。
心目中的那个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别的人都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去四海搬砖都是为它衔石添瓦,让它有一天成为我可以骄傲地展示给所有人看的“家”。
那些一直存在的对自己的希冀,让你我可以一旦确认对现状不满,就会努力去打破现状,为此可以付出许多物是人非与人走茶凉,只要我还在走向初心,就永远有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