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宇
2020年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在国际社会危机处理与全球治理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用视频连线的形式,聚集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最高领导人会议。这个会议既有实质作用,更具象征意义。从实质作用来说,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真正座谈讨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危险,并拿出实际行动来共同应对;从象征意义来看,它标志着全球治理进入3.5版时代,中国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开始进入国际操作层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摒弃分歧、团结协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大疫呼唤大治,国际社会应化危为机,提升全球治理水平。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阶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注脚与佐证。因为它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人类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其传染性之强,蔓延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均属空前。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万人感染,7万多人死亡,灾情之严重是1918年以来所未见。
疫情目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具体数据虽未全面统计,但仅从几个目前发布的数据就可见一斑:据亚洲开发银行3月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亚洲国家经济损失3470亿美元。美国知名研究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相关措施导致2020年全球实际GDP将可能减少0.4%。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发布的最新疫情研究报告,预计这一轮疫情将可能导致美国损失1400万个就业岗位。另据国际航协(IATA)研究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将给全球航空业造成2520亿美元损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Sayuri Shirashi表示,因新冠肺炎暴发导致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迟,日本损失可能达到360亿美元。而全球疫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与影响更是巨大,几乎无法估量。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席费罗奇说:“目前多家研究机构数据均显示,疫情对世界经济供需两侧都造成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将面临衰退的风险。”英国《卫报》最新的分析则认为,受疫情影响,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全球衰退已经来临,其严重程度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此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贸易链被打乱,全球化进程雪上加霜。
从国际关系发展的视角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因为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个不断向前加速度发展的常量。例如,人类从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用了近3000年,从铁器时代进入机器时代用了近1500年,但从机器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只用不到20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与未来趋势。可以说,正如相互连通与相互交换是人类的本能一样,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阻止的客观历史进程。
2020 年 3 月 26 日,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发
2020 年 3 月 26 日,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发
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从“欧洲30年战争”的混乱无序与孤立隔绝,到国际秩序初现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再到标志着全球体系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全球体系的成熟——雅尔塔体系,地球上的东西南北各方从相互隔绝的各自孤立的发展,日益演变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国际体系。纵观这400多年来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全球化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一个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另一个是国际社会“主导国”(指对国际关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的作用。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1871年以前的封闭期、1871-1914年的开放期、1914-1945年的封闭期、1945-2008年的开放期、2008年以来的封闭期。通过考察发现,当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开放周期相适应时,全球化的进程就顺利,发展的速度就快一些。例如,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20世纪50—70年代、冷战结束后到2008年之前,都是公认的全球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如果遇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封闭期,那么全球化的进程就曲折,发展的速度就慢一些。例如,1871年以前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都是公认的全球化发展低谷期。
另外,在不同发展时期,国际社会主导国的不同作用,也是影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主导国对全球化进程的作用有两种:积极推动与消极反动。当主导国的积极推动力大于消极反动力时,全球化进程就平顺一些;反之,则慢一些,曲折一些,有时甚至会出现停滞或倒退。例如,1871年到1914年,英国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最重要主导国,在英国的积极推动下,尽管有德国的反制,当时国际社会仍然日益融合,全球体系逐渐形成;1945年以来,美国则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最重要主导国,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国际政治与经济都取得了重大发展。联合国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准世界政府”机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国协调、危机管控、贸易平衡、区域一体化”等全球治理观念深入人心。全球体系日益成熟,全球化的发展进入空前的快速阶段,全球治理也从1.5版的“国联时代”进入了2.0版的“联合国时代”(1815年《维也纳条约》之后的全球治理为1.0版),国际社会的联系空前紧密,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空前深刻,尤其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公敌。疫情不分种族,病毒没有国界。目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非常严峻。笔者认为,疫情肆虐的同时,也将催生新的国际价值观,在新的国际价值观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成为其主要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所处的世界曾多次经历恶性瘟疫流行,但由于当时并未形成“地球村”,瘟疫往往只能作恶于某些局部地区。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当时人们视瘟疫如同刮风下雨、地震海啸一样,是无法抗拒的超自然现象,人们只能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已形成了空前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用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话来说:“全球化时代,世界是扁平的,新冠病毒借助全球化的平台,以其极强的传染力向全人类发动了攻击,每个国家和个人,不分民族和肤色,不分贫穷和富有,都是受害者,新冠病毒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人类共同敌人。”而科学的进步最终使人类认识并了解新冠病毒的特质和秉性,明确了遏制传播的方法和途径,也就产生了全人类团结起来战而胜之的可能性。
因此,这次抗疫斗争对各国政府来说,实际上是对其政府执政能力和履行国际责任的一次严峻考验。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担负起国际责任,信息公开,政策透明,知识共享,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人员、物资相互支援,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显示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过后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但同时,有些国家政府玩忽职守,进退失据,甚至是推卸责任,利用人們对疫情的恐惧心理,栽赃谋利,进而失去国际社会的声望;有些国家政府领导人仅从其个人狭隘的从政观念出发,仅考虑其个人政治前途,而将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置国民安危于豪赌。在这些国家,其国内民众对政府防疫举措的评价难免存在分歧,社会认同分裂加剧。各国国内政治的这种变化将会影响到该国今后在国际政治中的行动能力和地位,疫情过后国际关系将会有所调整,国际政治格局也将会重组。
综上所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值此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3月26日G20特别峰会上指出,“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 “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大疫之后必有大治,笔者认为,疫情过后国际社会将会越来越自觉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观标准,去评价各国政府在危机时的表现,新一轮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将凤凰涅槃,转危为机。
责编/常妍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