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明
九句话
1. 我曾经喜欢美国诗人罗勃特·布莱的一句话,他说他最终理解到诗是一种舞蹈,一种从悲痛中逃飞出来的舞蹈。他这样讲,一定是基于创作的快感与审美的考虑。我现在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个理想逃离痛苦、害怕、矛盾和启示,我现在很难想象真正优秀、伟大的诗歌会缺乏这些因素。布莱的理想美好纯粹并且迷人,但随着年龄增长,我觉得他单薄和片面了。
2. 我希望找到的每一句诗,每一个字都是从艰难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串血,一滴泪,一段梦想,叹息和惊醒,它必然充满沉思,向往,深入人心和现实存在的反映。它是生命内在的视野,是一种经历、体验、观看的沧桑与总结,在总结中发展,开阔新的存在与启示。
3. 我现在反对辞藻华丽的诗,那是制作。还有浪漫的抒唱,那是人生的泡沫。最后是才华横溢,这个词误导和害死了多少本可以成才的青年诗人。
4. 情感,这是一柄两面开刃的利刀,幼稚与不成熟的诗人很容易受伤害。为什么我国的那么多诗人和诗,都把情感当成了生命的归宿?诗歌的唯一家乡和泉源,这恰恰是一种障碍、一块挡路的巨石。在此,多少人将诗歌转向了发泄(正面的和反面的),又有多少人青春的才华一尽,便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这也是我国的诗人为什么诗龄短,给人造成只有青年时代才是诗的年龄的错误的传统认识。
5. 诗当然需要天才,而且几乎可以说诗歌是所有的艺术中最需要天才的一种。但若整天躺在天才的自得中最终是写不出伟大的作品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种天才变成水源、养分,来灌溉和培养诗歌这类娇嫩的树;我们必须天天这样小心、谦卑、刻苦地从事这份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诗歌之树才有可能结出无愧于我们天分的果实。这也是一个现代诗人必须经历的艰难过程,并且,这也是他生命的寄托与荣耀。
6. 只要是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而且,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前两年流行的这句话带有极大的欺蒙性。试想,印地安人、因纽特人,他们都是纯粹的“民族的”,但他们显然不是“世界的”和“时代的”,他们充其量是世界的一道风景,是这个世界的聊备一格。真正属于世界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的“一滴眼泪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掉下,整个世界和大地都会为它轰然鸣响”(马克思),他们有着同为人类的共同命运的敏感和共鸣。具有这样一种生命内涵的人,才是世界的。
7. 诗歌的完成必须向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它像是一种引领,一列火车,它带着你观赏,它目的性不明确,它只是告诉,它只是倾诉与说话,你听到了这种告诉,你为这种说话所吸引,你走入了说话的内容之中,不知不觉地,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經加入了说话的行列,并且可能已经在开始向它说话,通过它又向着自己的生命讲话。就这样,一首诗,才真正地完成了。
8. 历史在人的面前如果表现出相同的面貌,那就不是真正的历史。经过我们的努力,如果诗歌的历史也表现出相同的传统那就是我们的失败!我这里提出的是个性和风格,只有重视这一点,我们的历史才会丰富,我们的文学才会繁荣。
9. 一个现代诗人的宗教应该是他自己和他的诗歌。他小心虔敬地侍奉自己,他把自己视作一块土地。他更加虔敬地侍奉诗歌,是期望诗歌能长留在他的这块土地上。他自己遭遇的一切:政治、经济、宗教、情欲、际遇、梦想、挫折和悲痛都化作了他自己这块土地的养分,他努力侍奉并始终期望着。这便是一个现代诗人应有的宗教。
一种节奏缓慢的诗
我忽然想写一种节奏缓慢的诗,一种完全是由内心在说话的诗!它不同于情感说话的诗。情感说话的诗,在我看来,忽然觉得是那么的轻率、毫无意义和缺少价值。
节奏迅速——像海子临死前的诗,与我是多么的遥远,我似乎明白了我为什么觉得海子的诗歌倾向有问题,因为他未能触及我所认为的“永恒”。一种人生的认识与现实的态度,在海子是缺乏的。我想找到的每一句诗、每一个字都必须是从生活的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一滴血,或一滴泪,一段梦想与一声叹息,它必然是悠长的,充满回忆、向往,深入人心与现实存在的反映,它不可能是快节奏的。快节奏的诗是瞬间的喷涌,我现在希望的是生命内在的视野,它是一种“看”的经历,沧桑和总结,在总结中发展,开阔新的存在和启示,这些,快节奏是做不到的。所以,我此刻也反对辞藻华丽的诗,那是制作。
还有浪漫地抒唱,那是人生的奢侈与浪费和泡沫。
我需要在诗中出现的是一整座实在的山,一片粗砺的石滩,一间瓦房,一盏灯,一座充满孤寂骚动和冷漠的城,一整个大陆和一个人……他们在人的生存经历中必然是切实存在的,每一物体都必须独自领略过风吹雨打,每一个词的出现都是一段生命的呈现。“让意象在一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上各自发光”,罗兰·巴尔特论述的现代诗创作的意义也便是此种诗歌的内在含义。
所以,一首诗是一长段生命的显示,它是生命而不是情感。
“浪漫的爱尔兰早已死去 跟随奥利德进入了坟墓。”
叶芝这两句诗好就好在是一种证明,一种沧桑的总结与启示,而情感仅仅是穿在诗表面的一件衬衣。但我国的许多诗人与诗,却都把情感当成了人生的归宿、诗的家乡与泉源,于是,想象被推至到了极端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态度又恰恰证明了我们许多诗人的幼稚与不成熟。
这是一种障碍,一块挡路的巨石,在此,多少人将诗歌转向了发泄,一代又一代,又有多少人青春的才华一尽,便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诗人往往诗龄短,给人们造成只有青年时代才是写诗年龄的错觉。这样一想,我们现代诗的前景是可怕而又可怜的,“我们的诗人还在吃奶”,冰心女士说,只有老了,我们才能看出他是不是一个真的诗人,说得多好!
一首节奏缓慢的诗,在我看来,几乎是享受上的一种奢望,因为那是一个诗人语言表达的方法与独特能力的展示,以及那不为人知的生活遭遇与态度的精湛结合,是一种让人难以回避的演出。它与人有关,与整个人类有关。在这样的演出中,我们会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踏过泥泞,黑夜与木桥,我们会和他一起惊奇月亮的升落,爱情的兴衰、沉思和感慨。在这样深沉的共鸣中,我们觉得自己和诗人活在了一起,和他一起笑、一起哭、不知不觉中,我们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生命的认识与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人。这些,全是诗歌带来的恩惠。这便也是我此刻认识到的诗歌的力量与它的任务。它是帮助人、关心人,是绝对以善为基础,以感受为出发点的一种人类存在的记录,而一首快节奏的诗,是无从完成这个任务的,一首快节奏的诗是强制的命令,是大喊大叫的征服,它情绪强烈,目的性明确,它必定不是出发于大脑与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