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影 王梦甜 杨丹 刘佳 倪玲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随着普惠金融政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新创业的方式更趋于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不断增加的毕业人数与市场供需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导致就业困难,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据调查统计,2016 年至2018 年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比虽不是很大,但总体趋于增加,而指向创业难的一大关键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缺乏金融知识,金融素养较低。不具备完善的金融知识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大学生遇到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风险抵御能力弱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创业的进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中之重。
我们从金融素养的维度出发,以南京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高校层次和不同专业分类的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度,使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水平得以量化,从而认识到我国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现状。其次,我们再基于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回归方程,进一步验证金融素养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的联系。最后,我们基于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多效性的政策建议。
国外对大学生的创业研究开始于1950 年,1980 年以后,学者们对创业行为的研究从微观层次逐步上升到宏观层次。西方学者Pech 和Cameron(2006)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和信息加工的方向做出的过程模型针对创业决策进行了详细分析,涉及到宏观创业环境、创业者个人特征、以及创业动机等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在研究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时大多根据此模型进行实践调查分析。如叶彬玲(2017)在调查分析时得出:个人特征、人格特质、环境认知、创业态度这四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王海林(2014)在探究90 后大学生创业决策影响因素时分别从宏观经济环境,人格特征,风险倾向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金融素养的含义最早由Noctor et al.等(1992)提出,他认为金融素养是在使用和管理资金上所表现出的能够做出明智判断并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目前,学界对金融素养测度方面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研究。Chen(1998)为了调查大学生金融素养水平,便利用客观金融素养测度的方法设计出包含财务知识、储蓄、投资、保险等方面金融知识的综合问卷。但是却没有将其与大学生创业行为相联系。
国内外学者在金融素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个人收入、消费与理财的影响。Guiso 和Jappelli(2009)依据意大利的家庭微观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与组合分散化之间的关系,结论证实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分数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尹志超等(2014)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丰富的金融知识有助于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程度、增强投资风险资产的倾向;胡振和臧日宏(2017)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家庭理财规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苏岚岚(2019)研究得出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农民创业型就业。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金融素养的含义、金融素养对家庭理财和农民创业的影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金融素养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探讨依旧少之又少,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更是存在着空白。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调研所得,我们针对南京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的金融素养以及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获了有效问卷152 份。问卷包括基本信息、金融素养情况以及创业行为情况。
金融素养的测度:为了比较和分析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有必要对它进行衡量。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金融素养的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随着理论探索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金融素养的概念在不断扩展,国内外学者所讨论的金融素养主要包括了四个维度: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金融知识既包括了基本的金融概念、产品和服务知识,例如货币、银行卡、储蓄、贷款、信用、利息、通货膨胀、风险等,也包括了更复杂的金融知识如债券、基金、股票、衍生品等。金融技能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是可观测的最终结果。金融态度根植于个人对金融的整体认知和意识,能够反映金融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我们的研究旨在于测度大学生金融素养现状及其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次问卷的目标受众为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们。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金融素养测度问卷,以衡量在校大学生的金融素养现状。
评分原则:本次问卷针对金融素养共设计了6 个问题,分别为利率计算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投资风险问题、风险态度问题、借贷偏好问题以及信贷需求问题。问卷采取了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让受访者回答,除了风险态度问题外,其余每题回答正确则记1 分,满分为5 分,以此得分作为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情况的测度。
正确率如表1 所示:
表1 大学生金融素养相关问题得分情况分布
从金融素养一览图和回答正确的分布表来看,大学生金融素养的得分集中在2、3、4 分,其中得到4 分的人数最多,占比27.63%,平均得分2.84 分,这表明受访的大学生中,他们的金融素养还不算太高。
表2 大学生创业行为调查情况
从表2 可以看出在调查者中只有5.26%在创业,而有26.32%的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没有实施,比正在创业的人群多了5 倍,调查说明目前大学生创业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这个人群中有很多潜在创业者,却由于某些因素放弃了创业的行为。我们将从金融素养的角度分析其是否对创业行为有影响,若有,有怎样的影响。
参照以往文献,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受访者特征变量(年级、专业),以及家庭特征变量(父母工作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于年级,用1、2、3、4 分别表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对于专业,设置一个虚拟变量,是否为经济学类,是为1,否为0;对于父母工作性质,设置一个虚拟变量,是否为体制内,是为1,否为0:体制内工作如"教师"、"公务员"、"医生"等,非体制内工作如"临时工,失业、待业人员,农民"、"体力劳动工人和个体私营人员,技术工人(如建筑工人,个体户等)"、"商业,服务业等员工阶层"等;对于家庭收入,用1、2、3、4、5、6 分别表示"500 元以下 "、"500-1000 元 "、"1000-2000 元 "、"2000-3000 元 "、"3000-4000 元"、"4000 元及以上";对于风险态度,用"-1"表示"风险厌恶",用"0"表示"风险中性",用"1"表示"风险爱好"。得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为了研究金融素养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大学生是否创业,如果创业,则"创业行为"等于1,否则为0。选取的解释变量为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根据调查问卷所获得的金融指标来衡量这一情况,用受访者正确回答问题的个数来表示。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年级、专业、父母工作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风险态度。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Yi是被解释变量,即创业行为;X1i是解释变量,即金融素养;X2i、X3i、X4i、D1i、D2i是控制变量,分别代表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风险态度、专业以及父母工作性质;υi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代表不可观测的因素的汇总,服从标准正态分布;β0、β1、β2、β3、β4、β5、β6是待估参数,即回归系数;i 为观测值下标;待估参数β1、β2、β3、β4、β5、β6表明在其他解释不变的情况下,对应解释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化。
通过EViews 软件,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表4 样本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来看,金融素养的边际影响为0.1108。从边际影响为正这一结果来看,金融素养越高的大学生,其创业的可能性越大,金融素养每提高1 个百分点,其创业的可能性就会提高0.1108 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专业为经济学类,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可能性;相比于经济学类子样本,非经济学类学生金融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其创业可能性的作用更明显,这表明金融知识的掌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而年级越高,创业的可能性降低,即大三、大四的同学比大一、大二的同学创业的可能性更低,这表明高年级学生更多地会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升学,较少选择去创业;父母工作性质为"教师"、"公务员"、"医生"等体制内工作者,其子女创业的可能性显著较高,而"临时工"、"失业、待业人员"、"农民"、以及"体力劳动工人和个体私营人员"、"技术工人"等非体制内工作者,其子女创业的可能性显著较低,这表明父母工作性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显著性影响;总体上,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能显著影响创业行为;此外风险爱好程度越高,创业的可能性越高。
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注意到金融素养在大学生创业行为中的关键性作用。然而根据文献综述来看,"金融素养"这一影响机制并未被社会所重视,因此我们根据这一现象,从大学生、高校、政府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见。
作为创业的主体,大学生在有创业意向时应先对自身的金融素养进行合理评估。明确自身在金融知识的掌握方面尚有哪些不足,平时主动接触金融方面的基本常识,多去了解一些创业必备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大学生创业影响主要表现在融资方面、市场估算方面、财务管理方面、公司扩张方面、企业转型方面等。大学生需根据以上方面完善创业计划书,增加项目的可行性,方能促进项目得以实现。
很多高校也在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创业,如设立创业园,开设创业基础课等,但是缺少金融知识方面的普及。高校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普及创业所涉及的金融知识,帮助大学生解答金融方面的问题,使大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获取融资方法、融资信息渠道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高校应当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将政府政策,信贷优惠,投融资机构引入到平台之中,将创业意向转化为实质性的创业行动。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政府出台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潜在创业意愿与创业成功几率。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政府方面可以出台创业方面的保障政策,包括减免场地租赁费用,设立政府扶持基金,提供创业险,协同金融机构保障大学生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应当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向正规渠道借贷,严防金融诈骗的意识,严防金融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