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地区建筑风格的留存与再现

2020-04-24 11:58吴敏贵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4期
关键词:黔南州建筑

吴敏贵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第五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1 引言

黔南州的建筑工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呈现良莠不齐的景象,比如广场绿化用地被民居侵占,商场与写字楼的布置和住宅冲突,依山建筑的体量过于密集或与山坡走势不协调,公园周边建筑杂乱等等。速食文化和浮躁的心态侵略了人们的空间。为了留住黔南州历史建筑风格,将质朴中带着彪悍的建筑风格传承下去,本文回顾了黔南州当地民族建筑及其特色,探讨现代化建筑技术与传统风格相和谐的契机及其实用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里,全国上下无数大城小镇都沦陷在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和无法满足的建设速度的矛盾中,传统的石与木材的繁重工艺被更灵活速成的混凝土与砌体取代。从风格上看,摒弃了传统特色的建筑,使得全国上下、乡村城镇迅速淹没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丛林中,这种急于求成和盲目跟风的心态形成了走一城等于逛千城的奇特景象。

笔者通过对黔南州环境和传统建筑的梳理,结合黔南州新区建设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保留和再现民族元素。

2 黔南州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黔南州地处贵州中南部,为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拥有珍贵的喀斯特森林地貌[1]。该州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近千米,具有高原山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水系丰富,多处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诸河流的源头。不少河流穿行于岩溶发育地带的溶洞之中,明河与伏流紧紧相连,反复变换,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故多瀑布。

黔南州地处东亚季风区,州内部大多时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平均气温13.6℃~19.6℃,年降水量平均在1100mm ~1400mm 左右,州内大部分地区日照率约30%,各地年均湿度约为80%。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北宋黄庭坚有诗“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可见当时多雨而百姓的民居状况堪忧。

3 黔南州传统建筑风格

3.1 苗寨吊脚楼

贵州的苗寨是目前尚存相对完整和庞大的建筑群体。一直以来苗族人口较多,为了不侵占良田,聪明苗族人依山建屋。苗寨建筑以木质吊脚楼居多,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鳞次栉比,炊烟袅袅,一派兴旺景象。这种依地势而建屋宇的方式,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不少城镇乡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苗寨远景如图1 所示。

图1 苗寨吊脚楼

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可以追溯到7 千年历史的余姚河姆渡,运用几何图形的组合,将柱、梁、斗、坊穿插相接,紧密而错落有致。

吊脚楼一栋栋沿山而上,最后聚集成上千栋,相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整体的景观。这是单个建筑不具备的视觉效果。苗族建房的时候,对于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自己的禁忌和仪式,有独特的祝词和立方歌,悠扬而热烈,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期待。

3.2 布依族石板房

黔南州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的房子大多用石头建造,三四层石楼司空见惯,高超的砌筑技术可以使墙轻松垒至五六米高,举重若轻,十分别致[1]。属于干栏式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如图2 所示。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一切都朴实无华,固若金汤。石头建筑风雨不透,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防潮防火,但采光较差。

图2 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亲朋好友前来庆贺,建新房的整个过程,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3.3 水族村寨杉皮屋

水族是农耕民族,一般选择在平坝建村,或在半山腰台地建村,少数在山顶[1]。村寨的结构取决于地势环境,在平地建寨以横向并联为主,在斜坡上建寨则以纵向阶梯式为主,结构不拘于某种形式,所以木楼、吊脚楼和杉皮屋都有。选址有讲究,有水源,有建材,近耕地,远野兽。

水族杉皮屋的建筑形式也属“干栏”式,即使是建在平地,依然是“人居楼,梯而上”,一般面阔有3 ~5 间,有2 ~3 层。房架有柱、梁、檩、椽、壁、楼板等均用杉木或松木组成,不用一颗铁钉,十分牢固,顶部用杉木皮盖顶。有着十分严谨的结构体系:平面柱网整齐,榫卯连接整体性很强。装修十分简洁朴素,装饰的重点部分是窗户、么门及走廊的梁架,各种几何图案,式样繁多,千姿百态,这些图案花格传统沿袭至今。

黔南州还有很多丰富的房屋建筑形式,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每每为其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而折服。这是不仅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建筑史的丰功伟绩,将历史传承下去,是迫切的任务。

4 设计原则与案例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改革旧城区,建造新邻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再现民族风格。

4.1 滨水建筑流出视线通廊

水是大自然对于人类丰厚的馈赠,黔南州多水,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对于滨水建筑的感触主要来自触觉中的视觉。滨水建筑主要体现三可:可视,可触,可达。要把握好空间的敞开和私密相结合,形体的大小相结合,一衣带水,将建筑视线通廊勾画出来。如图3 所示为滨水建筑的效果图,保留了白墙黑瓦、木门木窗,部分近水的房屋使用水中木桩,还原了干栏式传统建筑风格,体现了自然清新的特点,远山衬景,连绵起伏,湖面为镜,波澜不惊。

4.2 水巷民居亲和闲适

街道是与住宅紧密相连的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街道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的能力,更承担了邻里乡亲情感交流的功能。如图4 所示,作者意图通过中间水巷两边道路的设计,在房屋南北都设有入户门,门前各留出一定宽度的人行道,让人们找回走街串巷的乐趣。房前屋后,水声潺潺,人语切切,隔岸相呼,交换着生活的经验,流动着邻里的亲情。这种布置使街道具有亲和力,凝聚人气,生活的节奏变慢,闲静舒适。

图3 滨水建筑效果图

图4 水巷民居

4.3 临街建筑高低有序,视线通透

临广场建筑不能拥挤,不能阻挡视线,不能压迫环境,给步行留出足够的宽度,故临街店面要适当地退后,将广场的空间感从地面到天空做得十足。

建筑物的排列要有序、有梯度,体现空间层次和深度,让视线能够在递进的屋顶处得以延伸到很远。建筑立面不过度追求怪异的形式,做到实用、坚固、舒适和美观。临街立面丰富活泼,保持一定的时尚感,同时处理好通风、视线和景观相结合的要求。如图5 所示。

图5 临街建筑

4.4 彰显历史文化,融合环境

历史文化建筑是城镇不可或缺的元素,居民有足够的文化共享环境,能体会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黔南州有很好的植被,花木四季更替,文化与体育建筑一般与绿地毗邻,故设计成休闲开放式。建筑设计因地制宜,场馆顺应主题,可以使得路人一目了然,采取开放式设置,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的公园中。如图6 所示为都匀三馆合一综合体,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严肃、正气和活泼三种风格穿插,稳健祥和,这里将是新的生活方式的聚集地。

4.5 临山建筑依山势而建

黔南州海拔1500m ~500m 之间,所以古村落多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新建筑群延续了这个思路,立面生动有趣,层次丰富。同一栋建筑物由于平面所处的等高线不同,平面会比较复杂,与山体相融,体量不宜过大,高度不能阻挡背后的山体形态,也不宜太过密集,且需要充分考虑防止山体滑坡的 设计。

如图7 所示为一住宅项目立面效果图,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顺势而筑,保留了自然景观,也给绿化带来了新意,景观设计与建筑立面相协调。

5 总结与展望

黔南州地区房屋建筑,依山而建、邻水而居、伐木为梁、砍薪为墙,呈现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建筑营造方式。旧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要形式,这与就地取材和当时的建筑技术有关。

黔南州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当前,改革开放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程,贵州省委省政府给予黔南州的开发以很大的支持[2], 建筑担当着传承前人智慧的角色,同时又是留给后人的礼物,任重而道远。

笔者例举的设计思路都是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再现黔南州的民族风格,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兴建筑风格提供一点新的思路。新时代建筑不仅要体现当代建筑业水平,更应该与历史和民族特色有良好衔接,让和谐社会能够在建筑风格上得以充分展现。

图6 三馆合一

图7 住宅立面效果图

猜你喜欢
黔南州建筑
春日花田映红颜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