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阳
原发性肝癌发生及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肝慢性疾病及遗传有关[1]。手术是治疗肝癌首选方法,其中腹腔镜手术因感染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取代部分开放性手术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2-3]。腹腔镜术后疼痛程度较剧烈,极不利于患者康复,需进行镇痛。自控镇痛是癌症术后常用方法,目的是减少手术疼痛,改善患者生命体征[4-6]。胸段椎旁阻滞是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与胸段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镇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7(53.69±3.84)岁,ASA分级:Ⅰ级21例、Ⅱ1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8(53.85±3.86)岁,ASA分级:Ⅰ级22例、Ⅱ18例。诊断标准:(1)知情同意;(2)自愿参加;(3)对镇痛药物不过敏;(4)成年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基础疾病患者;(2)复发患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4)对麻醉药物成瘾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胸段椎旁阻滞,患者进入手术室内,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测,腹腔镜手术前穿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有创动脉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7)2 m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5 μg进行麻醉诱导。选取患者侧卧位,常规消毒,使用超声定位胸段椎旁组织,在T5下缘旁开3 cm穿刺,采用平面内穿刺进入椎旁间隙,确认回抽无血,注入罗哌卡因20 mL。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胸段椎旁阻滞基础上给与自控镇痛。术后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配置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 μg、托烷司琼(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88)5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液体,背景计量2 mL/h,单次使用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20 min。
1.3 评价指标 (1)生命体征:入室后、拔管前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2)镇痛情况: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评价时间选择术后1、6、12、24 h,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3)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术后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4)血液流变学:术后24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
2.1 2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2组患者术前HR、MAP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MAP水平较术前升高,HR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MAP水平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表2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胸段椎旁阻滞是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镇痛方法,容易引起头痛、嗜睡、尿潴留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7-9]。有研究发现[10],胸段椎旁阻滞能对手术侧肢体进行镇痛,因避免了全身性给药方式,故而对患者机体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诸多研究认为[11-14],胸段椎旁阻滞术后患者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控镇痛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镇痛模式,术后追加镇痛药物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副作用[15],改善术后疼痛。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提示胸段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稳定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心率及动脉压有价值,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小,血液流变学较好,表明胸段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镇痛能在优化患者血液流变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减少术后疼痛。同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同,表明胸段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镇痛不会增加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胸段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生命体征、血液流变学有价值,且用药安全性较好,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