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现代化(上)

2020-04-23 09:35朱丹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孩子教育

朱丹

亲爱的父母朋友们:

我们探讨了教育孩子时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你们是否意识到,其实你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关注点?对你们而言,为人父母是一个挑战……

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和态度永远不会太晚——也从来不会多余。你们的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你们始终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一、家庭教育被列入國家议事日程

进入21世纪以后,家庭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出了“三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被称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蓝图。《决定》指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决策,成了新时代的鲜明标志!

“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之梦,从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上下求索了一百多年。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现代化从此拉开了序幕。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强调要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10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中的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文明的基本完成预示着精神文明的新纪元即将开始。物质从匮乏到富足,需要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精神变旧貌为新颜,则需要克服观念的定式和思维的惯性。前者是“立”的过程,后者是既“破”又“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

顾明远先生在为《家庭教育学》写的序言中说:“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在教育科学领域里,家庭教育学科研究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典籍中不乏《颜氏家训》《温公家范》等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也有一些民族的先驱为重视家庭教育奔走呐喊,如鲁迅先生曾经痛斥一位清朝遗老:“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鲁迅先生认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该书是“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是“做父母的必读之书”。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提升民族素养和推动人类发展,洞察“差序格局”的中国文化传统,站在社会治理的高度,把家庭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13年10月,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他又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基本点:1.家庭教育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必修课(理政之念);2.家庭教育是治世的基础(治国之本);3.家庭教育不是短期化行为,而是一种不因时境变迁而变化的社会文化传承(国家长久之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所在。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层面布局、学术层面引领、社会层面推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家庭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有赖于行政力量扎实有效的支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家庭教育现代化要落实在创造性的执行中,而不是行政化地走过场,或者是比葫芦画瓢式的口号和标语。所以,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普及,当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基于家庭教育现代化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和艰巨性,相应的社会组织配套工作应学真知、下真功、谋真招。

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什么是家庭教育现代化?

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人类历史经验基础上的人文理论,发展为充实了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新领域研究成果的“人文+科学”理论,从而把“家庭教育学”建设成为教育领域内的独立体系;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在父母心中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它不仅是听讲座、看书本的知识性提高,更是观念的更新、自我的改造和进步。

学其“术”不如悟其“道”。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把新的“人文+科学”的家庭教育文化,通过政府的社会性运作,实现整体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从小众家庭走向大众家庭,从而实现教育从经济、资源的公平到文化的深度公平;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从社会治理的源头入手,把家庭教育作为治理社会的强大软性力量,带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以德治国”的理想由此变成长治久安的现实;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要让父母明白:改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向外、向书本的“学习”,而是父母向内的自我挑战。教育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向;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是让“家庭教育为国家发展、个体生命的头等大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及在终身教育中的特别意义是什么?家庭教育怎样升级以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其中的道理普及给更多的父母。

许多人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就是知识技能的传承,应试教育其实是这种认知的极端化。于是,教育的目标就窄化為知识的目标,教育的方法和方式就简单为讲授或说教,教育者的“知行合一”就变成了“本本主义”,教育者的身份就由“园丁”变成了“木匠”。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培养成为不理想的人是因为采用了不理想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为不会的人是因为被不会的人所培养的结果”。教学就相当于教育,这种混沌的职业意识还有着相当的普遍性。

有许多负责任的管理部门和机构,会主动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然而多是一些讲座、答卷、竞赛活动,因为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引导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日本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藤永保曾描绘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所谓教育只不过是学校把孩子召集起来,使用教科书或其他一些教具,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整齐划一的满堂灌。即使在家里,父母也模仿着学校的方法进行教育。因而一说到家庭教育,马上就会想到去找一个家庭教师让孩子拼命学习,即使不请家庭教师,也要让孩子进私塾,以为这样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就是使学校教育更加有效化和小型化。”现在,很多父母成了教师校外的代庖:监督孩子完成学校之外的作业,为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把开始知识学习的起跑时间提早,把学习的时间延长,把学习的资料加重。

家庭教育成为社会的焦点、热点以后,也会引起市场的过度商业化行为,有学者就指出:“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随便请几个‘专家,或者自己扮演专家,就可以发通知、发广告,宣传招生,做家庭教育培训。”他将此称之为“家庭教育产能过剩”“家庭教育全面巫术化”。只有严格管理和规范这种家庭教育的市场商业化运作,家庭教育培训才具有真正的时效性。

教育常常发生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生活里,在细节小事和无意识中完成。所以目染比耳濡重要,身教比言传重要。不少家长节衣缩食“供”孩子,他们把“宠”当作“爱”,把“苛”当成“严”,把自己的夙愿当作孩子的方向,把但求无愧等同于尽心尽责,把辛勤付出换取孩子的享乐当作家庭教育的投入,这种情况往往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贫穷家庭养出“富二代”)。

不少人对西方的自由思想一知半解,视放任、纵容、宠溺为张扬个性,淡化了孩子成长期间应有的约束和规则意识(不排除一些家长逃避陪伴、推卸责任的解脱心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这不单纯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同时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拒绝的同时并存。”对这一社会问题,藤永保在《幼儿园发展和教育》中指出:“在美国过去的25年间,对孩子的管教方法有自由放任的倾向,而这倾向越来越普遍化。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在日本和美国早就出现的家庭问题,当前正在我国发生。

家庭教育现代化可以更加深度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公平作为重大的教育政策,均衡了贫富地区、城乡之间在教育条件上的差异。国外有一位著名社会学家把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政府行为可以弥补贫富在经济资本甚至社会资本上的落差,但文化资本却不能通过外部的支持迅速改变。教育公平在深层次上还存在着鸿沟。

文化资本的差异使家庭教育具有代际传承性,这是在东西方都存在的共同问题。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任内曾实施了一个叫作“重新开始”的计划。计划实施十年中,对下层阶级的孩子进行补差教育,但收效甚微。对此,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要缩小IQ差距,必须在入学之前的幼儿期采取措施,否则以后很难奏效。

美国学者鲁道夫·谢弗在《母亲的使命》中指出:“一个母亲一天之内为她的孩子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从擦鼻子到摇床,从哺乳到轻叱)可以看出其范围之广,实在令人吃惊,如果再从这些行为中任意挑一项来考究不同母亲之间的差别,则可以发现,在表达方式、情感强度、发生频率等方面,由于受到文化、阶层、环境和个性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家庭教育现代化从对父母的再教育入手,着眼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将会为实现教育的深层公平找到更好的着力点。

(作者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现代化孩子教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的女巫朋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