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管理的三个原则

2020-04-23 09:35万玮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群协作布置

万玮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明确回复称:将完善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各方热议。微信群的普及使用本是好事,技术进步带来家校沟通的便利与顺畅,却导致部分家长的反感与抗议,最终引发政协委员上交提案。原因何在?

根据我的分析,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家长焦虑。当班级微信群成为布置作业、家校沟通主渠道时,群内就会很热闹,每天动辄消息上百条。有的家长怕遗漏重要信息而产生思想包袱。

第二,家长恐慌。有一些教师通过微信群把作业布置给家长,并且把优秀学生的作业发到群里,部分家长也在群里晒娃,导致其他家长“压力山大”。

第三,家长不满。一些家长在群里过分誉美教师,部分家长会迅速响应,使教师可能因此而陶醉,判断出现偏差。同时,个别家长的不满也易被群里的赞美掩盖。

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一刀切”地严禁使用班级微信群,教师如何取其长而避其短,以更好地管理班级微信群?我对此提出三个原则。

第一,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微信群提高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效率,但是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必不可少。班级微信群创办之初,教师应在开家长会时,当面说清楚微信群的管理规则,大家认可之后,群主要严格按照规则来管理,同时辅以面对面的沟通或电话交流。线上线下结合,微信群的规则与文化才会建立、形成。

第二,群聊为主,私聊为辅。教师通过群聊,引领微信群的文化,树立健康、积极、坦诚的群内风气。一旦出现争端或者过激言行,马上出面制止,另建小群或者个别私聊,必要时当面协调,绝不可在大群里论战。教师只要参与争执,就背离了建群初衷。

第三,通知为主,讨论为辅。微信群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参与的微信群,以发通知为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从上一代的“自然成长”逐渐过渡到这一代的“协作培养”。30年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根本不像现在这样高,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自然成长”。但进入21世纪后就不同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除了学校教育,各种课外兴趣班、学科培训班兴起,孩子的空余时间常常被挤满。与此同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微信群的出现助推了这一进程,一些教师和家长也主动或被动地推波助澜,“协作培养”成为一种常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实践表明,在“协作培养”模式下成長起来的孩子更自信,更能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更可能有较高的社会成就。因此,“协作培养”模式乃是大势所趋。微信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工具,只要恰当地管理和使用,一定能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信群协作布置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特别号都有了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协作
第200位驾到红包漫天的狂欢夜!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