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要求同学们先阅读所给材料,然后有感而发,写一篇文章。如何来写呢?
一、品读原文,仔细感悟。写材料作文,关键要有“感”。“感”从何来,当然来源于对原材料的深入品读,仔细领悟。品读原文时,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准确把握原文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旨;二是了解人物行踪,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三是挖掘文章表达技巧,品鉴文章写作特色。只有对原文了如指掌,才能生出各种各样的感想来,从而为后面的写作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具体到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简短的寓言,其主旨非常明确,那就是一个人拥有实践能力,往往比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所以我们要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无论是哲学家的高高在上,还是船夫的犀利反击,都令人印象深刻。由文章的主旨,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像哲学家这样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或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人和事。
二、简要概述,做好铺垫。你读过的文章,看过的材料,别人不一定读过,就算别人曾经读过,印象也不一定很深。因此,写材料作文,首先要简单阐述原文,为后面的感想、议论作铺垫,既可概述全篇,也可有选择性的重点介绍其中一部分,让读者了解其大意。需要提醒的是,简述原文,既可在文章的开头集中进行,也可与自己的感想穿插在一起,边介绍边议论。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简洁而明了,切忌啰嗦。
三、畅谈感想,新颖独特。材料作文的“感”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收获型”,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抒写内心的独特感想。也可以是“分析型”,对原文的主题、人物(包括某个人物具体言行)、艺术风格进行探究、分析,表达自己的见解。还也可以是“质疑型”,对作品主题、人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另外,“迁移型”也是不错的选择,即由作品内容迁移到社会现实,两者结合发表感慨。当然,也可以将上述几种类型揉和在一起。
在畅谈感想时,最好能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比如本次作文,同学们在谈感想时,往往都会围绕“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生存”“人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等主题进行写作,对哲学家及其一类的人展开批评,对船夫进行褒扬。可是,如果你能看到既然船夫同意哲学家乘船,那他就有义务把哲学家安全送到目的,遇到危险不该只顾自己逃身,然后围绕工作职责、契约精神等角度,分析船夫到底应该怎样做,这样的作文,怎能不令人眼前一亮?因此,感想最好能发人未发。
四、巧点主旨,结束全文。文章绝不能随随便便谈一下感受就草草作结,也应表达一个明确的主旨,这个主旨,除了在谈感想的过程中要有所体现,最好在文末再次点明,总结全文。比如这次作文,若围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这一点来写,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例畅谈自己的感受后,以“你拥有的,别人不一定拥有;别人拥有的,你也不一定拥有。不管是谁,都不能一叶障目,孤芳自赏,轻视别人,否则,就只能自取其辱”作结,就能让你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
【佳作展示1】
哲学家到底错在哪
这是一个被许多人讲过的故事:船夫驾着小船,载着哲学家在湍急的河流中行驶。当哲学家通过询问,得知船夫不懂历史时,便说船夫失去了一半生命;当哲学家得知船夫也没有研究过数学时,又称船夫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而就在此时,狂风吹翻小船,两人同时掉进水中,这时,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听完这则故事,几乎没有人同情哲学家,认为他不该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瞧不起船夫,淹死活該。有人甚至还会意犹未尽,把批评的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从中找出许多类似哲学家的人,然后代表船夫一族对他们进行痛批,以表达心中的愤怒。
诚然,上述故事中的哲学家确实有错,但在我看来,他的错并不是瞧不起船夫,事实上,从始至终,他没有说过一句看不起船夫的话。他的错只在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自己的职业标准去衡量别人,而忽视不同职业之间的巨大差异。
难道不是吗?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哲学家,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知识,自然的、社会的,五花八门。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连历史都不懂,那简直不可思议,只能算是半活着;若是连数学也没研究,那更是让人无法想象,活着的意义更是要大打折扣。他根本没有想到,他所看重的东西,他内心所执行的一套标准,在船夫面前,一点也不适用。船夫的世界里不需要历史,不需要数学,更不需要高深莫测的哲学。船夫所需要的,是把船驾驶好,掌握水性,关键时能够逃生。没有历史、数学,船夫一样会活得有滋有味,只有驾船技能不精、逃生水平不高,他才会心慌。
试想,如果哲学家能换个位置,站在船夫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还会说出那番话吗?他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到船夫身上。归根到底一句话,哲学家和船夫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明白了这一点,你是不是对哲学家也就不那么恨了?
这么看来,我们应从哲学家身上吸取的教训是,无论评价什么,都要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犯“目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的低级错误了。
点评:这篇作文由“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出发,具体分析了哲学家的错误所在,并在文章结尾点明主旨,呼吁人们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独特的见解,深层次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佳作展示2】
船夫的职业道德哪去了
“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船夫让哲学家上船,载着他在急流中行驶,哲学家却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连问船夫两个问题:“你懂得历史吗?”“你研究过数学吗?”当船夫说不懂历史时,哲学家说船夫失去了一半生命;当船夫说自己也没研究过数学时,哲学家又称船夫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这时候,船夫的心情可想知,一定很郁闷,甚至充满愤怒。而哲学家呢,一定自鸣得意,不可一世。终于,机会来了,突然起了大风,船被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对哲学家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船夫的话语一定是带着报复的味道:瞧你刚才那不可一世的样子,什么历史、数学,什么哲学,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关键时刻,你必须要有我这游泳的技能,否则,你就小命不保。
读者大多也站在船夫一边,为船夫的回击鼓掌,对哲学家那脱离实际的一套嗤之以鼻。
哲学家只注重虚无的理论,不注重实践,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却无视别人的长处,这固然不对。但在船翻落水、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船夫有权轻飘飘地对哲学家说“那你失去整个生命”吗?我看没有!道理很简单,既然船夫答应让哲学家上他的船,两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哲学家雇用船夫,船夫就有义务把哲学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现在船中途翻了,船夫应该去救哲学家,即使情况紧急,无法施救,船夫也不应该乘人之危,冷冰冰地说“你没命了”。这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可现在,船夫却无视职业道德,我们还能为之叫好吗?
哲学家对也罢、错也罢,我们对他爱也罢、恨也罢,都不能与船夫所要履行的契约扯到一起,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凡事都应一码归一码,分清彼此的责任,绝不能因为一方有错,就容忍另一方以错治错。
切记!
点评:面对“哲学家和船夫”这则故事,在许多人都把矛头指向哲学家的时候,本文作者却从履行契约这一角度,分析了船夫的失职。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格外引人注目。行文过程中,作者一边引用故事,一边进行分析,合情合理,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