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飞
(开封市消防救援支队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十三五”以来,消防信息化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形成了“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业务领域基本覆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指挥通信体系初步建成”的信息化发展格局。但是,面对”全灾种、大应急”、 “断网、断电、断路”极端条件、“放管服”改革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存在消防火灾风险智能分析和隐患动态监测预警水平较低,服务公众的方法手段常规单一,灵敏真实、快速机动的灾害现场感知网络尚未形成,采集汇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辅助指挥决策的效能不佳等问题,与“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还有差距。
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笔者将对物联网技术架构进行简要介绍,对物联网在消防领域的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新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在功能上,物联网可以概括为物与物之间信息的感知、传输和处理。 因此,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被认为由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由RFID 无线射频技术、红外、扫描、GPS 定位、无线传感技术如温度传感、烟雾传感、水压传感等各类传感器组成,实现消防安全工作中物体及其状态的识别感知,获取各种场景产生的消防基础数据信息,如喷淋、消火栓的压力,消防水池水位信息,感烟感温传感器状态、消防水泵开合状态等设备动作状态,获取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或各种私有网络以无线、有线等各种方式与数据中心进行交互。
网络层将上述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送到应用层,由各种自建网络、互联网、微波、激光等有线、无线通信网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息传输的作用,是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
图1:消防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应用层对获取的感知层消防基础数据进行具体应用和处理,如消防给水设施的监控管理,疏散通道等的视频监控分析,建筑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警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和应用,提供消防安全科技支撑。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与消防工作要求的深度融合,与消防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其智能化,利用经过分析和处理后的数据,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消防用户提供丰富的具体服务。
2017年10月份,国家消防层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消防工作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我国“智慧消防”包括消防物联网的建设与推广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地方物联网消防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已初步建立起来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但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当地消防管理者尤其是领导的思路和侧重点也不同,有些管理者对物联网了解不够,研究不深,“智慧消防”包括消防物联网的建设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实质应用层次相对较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消防感知网络基于智能传感、射频识别、视频图像、移动互联网等感知技术,依托指挥信息网、公共通信网和低功耗广域网,面向在线动态监测预警和智能分析等应用需求,构建广域覆盖、灵敏真实、自动精准的源头感知数据采集体系,推动形成“物视人事”的智能模式,为消防大数据分析应用打牢“强数据”基础。
消防感知网络,主要是通过物联感知、视频感知、全民感知等途径,共享应急管理部卫星感知、航空感知等资源,将感知触角充分延伸至“末端”,提升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和精准程度,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感知网络。同时,作为应急管理感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融入应急管理感知网络,为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消防感知网络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在4G 图传终端、无人机等现有设备基础上,应用视频感知、智能传感等技术,利用热成像、有毒可燃气体侦测、室内外人员定位、车辆定位、生命体征监测等感知设备,以快速高效、灵活部署、自主组织的方式,准确感知、实时汇聚灾害现场人、车、装备等核心要素,全面掌握应急救援总体态势,为指挥决策提供一手灾情信息和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
依托“智慧消防”建设成果,利用温度传感器、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测等传感设备,拓展社会单位、住宅建筑消防设施和公共消防设施监测感知覆盖范围,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汇聚智能化,推动防范风险关口前移,提升消防安全监管和预警报警能力。
面向政治教育、人员管理、装备管理、队站管理、财务管理、战勤保障等业务需求,综合应用无线射频、图像识别、轨迹监测、智能巡查等技术手段,准确感知、自动化采集、智能化获取人、车、装备、物资、工作、执法等数据信息,为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智能服务,真正减负增效、强化监督,释放更多活力。
面向舆情引导、宣传培训、举报投诉、在线咨询、网格化管理、灾情信息获取等业务需求,通过应用语音文字识别、关联检索查询等技术,对网络信息和社会舆情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分析,及时捕获公众舆情关注点和消防安全需求,挖掘潜在隐患和事故风险,提高公众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公众服务与消防工作“双促进”。
物联网的核心架构,每一层的技术接口、协议都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的网络应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降低研发成本,因此从国家应急管理层面需要尽快有序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同步制定物联感知技术标准规范。探索形成产出效能高、可推广复制、能落地实施的成熟建设模式,供各地参考借鉴。2019年11月4日,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文件,启动国家标准GB 168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修订工作和《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组网通用技术要求》的制定工作,并就两个标准征求意见,这是国家应急管理层面对消防感知网络进行标准化的举措。同时,消防感知网络依托智慧城市等社会物联网,国家层面需要制定行业政策和法规,政府方面需要专门机构来研究和协调,这样物联网才能大发展。
截止目前,还没有一种可复制推广、可持续盈利,社会普遍认可的消防物联网商业运作模式,这将难以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消防物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更是建设、运营和商业化模式的创新,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关注点,按照“政府投资、社会化运作、共建共营”等模式,选择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第三方机构作为切入点,这个第三方机构需要有消防维保资质,这是因为,消防维保直接面向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物业、消防设备产品厂商和消防机构,消防物联网所需要的大量有效的数据来源于消防维保活动。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感知到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技术体系进行管理和整合,那么网络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建立起全国性的大型的综合性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各种传感器信息采集,不同类别的管理,有定向传输,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小企业和公司可以开发出传感网络技术和传感应用。但是小企业难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没有这样的大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发展不起来,难以起到好的效果。 好的平台建设者和提供者,将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物联网自身的信息安全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中包含着海量的企业信息,包括人员、位置、线路、监控视频等等。如果信息安全措施不到位,或者数据管理当中存在漏洞,就可能面临被跟踪、被定位、被识读,破坏生活、工作秩序。如物联网网络中的单位地理信息、监控视频等信息一旦被破解或丢失,将成为不法分子盗窃或者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指引。
去年,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强调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消防救援队伍改制后作为应急管理部领导指挥的队伍,其信息化最终目标肯定是要在应急管理统一的体系框架下转型升级,统筹发展,消防产业作为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融合发展、集约化建设成为必然。
2020年5G 将在国内正式商用,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5G基站,5G 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连接能力,为消防物联网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又一选择,5G 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的结合,将会极大的推动消防物联网下游终端产业的大发展,会极大的丰富智慧消防物联网各种应用、各种服务,在业务场景智能化、无线网络的开放化等方面带来全新的体验。
图2:消防感知网络示意图
消防物联网的广泛运用将会提升消防管理的智能化、社会化水平,满足灾害防控的“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作战的“智能化”、日常监督执法工作的“系统化”、队伍管理的“精细化”的迫切需求,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最大限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灭小、灭早,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打造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的“防火墙”。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通过消防物联网,推动消防监督管理向消防安全治理转变,推动被动式消防向主动式消防转变,推动火灾驱动向风险驱动转变,最终实现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党和政府绝对领导下的一支队伍,应自觉融入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当中,高举科技创新大旗,扎实开展新技术、新理念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构建与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提高战斗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