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花亦如此。中华上下五千年,花影浮动。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傲霜怒放,幽香灿烂,宁愿干枯枝头也不愿委落尘泥,这样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怀,造就了菊花的清高。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还在延续,一位身上长满强健的肌肉,散发着生命气息的一代才子,那个时代的英雄——嵇康,熊熊烈火陶冶着他高尚的情操,本是一代文人大家,可他却甘为一介铁匠,辜负世人对他的期盼。若想问他为何这么做,那么,是否还记得《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诉说着他对仕途的不屑,那坚毅的笔触传达着他对清高的渴望。就让他做自己,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欢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采菊东篱”的生活,若是硬让他被暗黑的社会侵蚀,他就会逐渐枯萎而死,“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何不让他永远与傲岸的菊花相伴,把生命浪漫地隆重推出,以“士”的姿态守望自我,彻悟人生,身体力行地达到中华文化浑然天成的思想境界。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一株独处幽谷的兰,高洁芬芳,让人不可逼视,不敢亵渎。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孙统、谢安等一众人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诗会上,一众文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怀抱负。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我国一个长期动荡离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百姓民不聊生,浓重的死亡意识笼罩着他们,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焦虑更是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中华文化也在此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代“书圣”王羲之在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守望着对生命的强烈追求和留恋,成就着泱泱中华一颗又一颗熠熠发光的宝石。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以其傲霜斗雪的精神和冰清玉洁的品格,始终备受文人的青睐,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荡气回肠的诗句中,一位不承欢,不阿谀,满怀壮志雄心,欲救楚国于水火之中的楚国骚客——屈原,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用梅花“自古承春早,严寒斗雪开”的气节,以看似愚拙不化的守望,面对污浊的社会。“宁赴湘流,葬身鱼腹之中”,毅然赴死,把守望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捍卫生命的意志和尊严。梅的风骨,透出中华儿女的炽热精神——这是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这是梅魂的完美写照。
“啼后向流成底事,只应都作映山红。”阳春三月,明媚春光洒遍大地,映山红恣意开放,她从一株不起眼的灌木丛蔓延到沟谷纵横的山岭,从一座沟谷纵横的山岭蔓延到另一座山岭,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散布中华大地,把大地装点得红绿相映,分外妖娆。1927年,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革命的火种,也与这映山红一般,照亮了迷茫黑暗的道路,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那一簇簇、一片片的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分外妖嬈,正如当年红军的队伍,手持枪支,面色严峻,驻扎在茂密的丛林里严阵以待;一阵山风拂过,红浪翻滚,浩浩荡荡,又如当年红军的战士,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每一朵映山红都染遍了革命先烈的热血,每一株映山红里都尘封着一株悲壮的记忆,每一丛映山红都饱含着一代革命人对中华民族繁荣进步的守望。映山红常开不衰,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永远灿烂辉煌。
“最是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儿女始终执着前行,本色不改。兴农业,重科技,促发展,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百年奥运,梦圆北京;西湖峰会,华彩杭州;火箭升空,蛟龙潜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已成现实。神州万里,牡丹怒放,香动京城。大国的昂扬姿态,民族的气节情怀,在这一刻得到充分展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华儿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牡丹盛开之时,绚丽多彩,端妍壮丽,她和中华儿女一起,守望着腾飞的中华吉祥昌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多难兴邦,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座座集中收治患者的专门医院在江汉平原拔地而起,展现着“中国之制”的“总揽全局,协调有方”,彰显着“中国之制”的时代使命和文化内涵;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期,无数医护人员成为“最美逆行者”,舍身忘我、不畏艰险、奋勇争先,以坚强的斗争意志筑牢“铜墙铁壁”。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抗疫阻击战打响,中华儿女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尽显无遗。“中国战疫”,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信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担当。上下同欲,则无往而不胜。风雨过后彩虹现,春回大地百花开。
花之国,强之邦,花影浮动,香满中华!我虽是个普通的大学生,但亦愿化作一朵小小的花儿,默默汲取养分,奋发向上,茁壮成长,不惧挫折困苦,奋进、开拓、奉献,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静待花开,绽放华光……
作者简介:郦未央,女,2000年生人,浙江省诸暨市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