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2020-04-22 00:36曾祥伍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华山医院张文宏病人

曾祥伍

张文宏

2020年1月29日,一段新闻视频被刷屏,面对数十位记者,张文宏说:“共产党员的口号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没有讨价还价,必须上。”短短100秒的视频一夜之间播放量达数千万,让张文宏火遍大江南北。

身披“战袍”,奔走一线的“病毒猎手”

温州瑞安人张文宏,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被保送到上海医科大学就读,2000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现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如果说医生是高风险职业,那么感染科医生就是险中之险。但翻开张文宏的履历,中国最重要的几场对抗疫情的硬仗,他每次都冲在最前线。

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的导师翁心华担任上海市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任务是在华山医院处理疑似病例。因为疫情来得突然,病床非常紧张,张文宏和同事们就用铁皮、木板临时搭建起简易病房收治病人。

那一年,上海市常住人口1700万,位居全国第一,却创造了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暴发的奇迹。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如此不俗的战绩,让前来实地采访的外国记者连连赞叹“不敢想象”。

2013年,上海有很多人患上了肺炎,人们以为是“非典”卷土重来,但最终检测却发现是一种未知的病毒。

病毒未知意味着防控难度大,一旦蔓延,就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关键时刻,张文宏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接触十余例病例,和同事一道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把病毒鉴定出来,这就是H7N9禽流感。由于这场胜仗,张文宏被评为“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

国内疫情防控他冲在最前线,在国际上张文宏同样如此。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时,张文宏主动报名参加援助西非紧急救援队。

当时,他遇到一名曾经去非洲务工,被昆虫叮咬后患上无名疾病的工人。在医院见到患者时,他已经在病床上躺了6个多月,整天昏昏欲睡。经过诊断张文宏得出结论,这是罕见的昏睡病。尤为不利的是,如果再过72小时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就有可能永远不会醒来。而治疗的药物,只有世界卫生组织才有。

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说服世界卫生组织救治病人?张文宏立即和住院医师一起,在病人骨髓、大脑、全血里搜寻,找到了一种寄生锥虫。接着大家又争分夺秒地查找虫子的基因序列,最终锁定是冈比亚锥虫。当张文宏拨通世界卫生组织的电话,发出证据拿到药时,正好72个小时。在与死神的赛跑中,张文宏笑到了最后,他也由此获得了“病毒猎手”的称号。

或许正是有多年与病毒作战的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刚有苗头,张文宏就闻到了“战争”的气息。他在第一时间决定,将感染科的病房全部腾空,为防疫做准备,确保华山医院在处置疫情时能够有条不紊。

铁骨柔肠,乐于助人的“张爸”

在华山医院,张文宏还有一个名字“张爸”。说起这称呼的来历,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邵凌云说:“在科室里,他什么事都考虑得很周全,连一起坐车谁先下谁后下都要管到位,就像家里的爸爸一样。”所以,“张爸”之名并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主心骨的意思。只要有他在,就让人放心。

因为有他坐镇,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稳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他的个人医疗评分,在科室中更是遥遥领先。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凭借精湛的医技和成熟经验,优化就诊流程,制订病人留观标准,明确哪类病人需要留下观察,哪类病人可以解除留观,他都说一不二,“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来承担。”俨然就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老爸”。

“张爸”的关怀还体现在督促党员上岗的事上,他强调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同时,也提出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话语掷地有声,不容质疑。按照职责规定,他本不需要查房,但为了消除一线医生的恐惧感,他仍然坚持每星期至少查房两次。他说:“我为什么坚持一有空就去病房?主要是为了给团队鼓劲加油。”

凡此种种,让感染科的年轻医生们倍受鼓舞:“张爸护着我们,更要卖力干。”从而激发出惊人的力量。

事实上,张文宏不仅让人放心,更让人暖心。上海一位叫徐如洋的市民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的母亲去看病,遇到张文宏,询问完病情后发现老人年纪大,腿脚不便,听力也不太好,身边又没有年轻人陪伴时,张文宏就在处方纸的后面写道:1.先去挂号收费处缴费;2.去1楼抽血;3.下礼拜一再到1楼拿报告单;4.拿到报告单后X诊室给我看;5.不要再挂号。为了让老人家看得清楚,他一笔一画写得极其工整,而且特意把字写得很大。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话用在张文宏身上再恰当不过,在他面对病毒铮铮铁骨的外表下,怀揣着一颗柔软仁爱的心。

生命至上,敢于直言的“张真人”

作为一名医生,张文宏更令人佩服的是说真话的品性。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尚不十分明朗,有记者请他谈谈防控前景,他既不遮掩,也不夸大:“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最理想情况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节前控制住武汉疫情,四个月内结束战斗;第二,胶着,疫情出现反复,但最终被控制;第三,失败,像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那样,波及全球。”虽然是大实话,但说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

而在2月6日给网民讲解为什么要隔离时,张文宏又变身段子手:“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了。”他提醒企业老板们的话更有意思:“可以不给我们捐物资,让员工在家里办公,隔离观察,还给人家发工资,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了。”

除本职工作外,疫情防控期间,张文宏还做着一件分外事——坚持撰寫疫情分析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到目前为止,公众号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其中大众如何预防、为什么要封城、节后日子怎么过等7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最高的一篇甚至超过了千万。

已经忙到几乎没有时间睡觉,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还要做科普?张文宏说:“你必须让公众了解真相,打败传染病需要全民的科学共识。”所以他宁可牺牲睡眠时间,也要更新一篇篇文章。

从医多年,出于感激,很多被张文宏治愈的病人给他送来锦旗,他都一一拒绝了。他唯一挂出来的,是一位重症患者康复后送的,因为他喜欢锦旗上的那句话:“我只是你们工作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张文宏觉得这句话可以鞭策自己,并且与他“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从业准则相通。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华山医院张文宏病人
谁是病人
华山医院分院回归背后的难题破解
写在处方背面的文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靶点
张文宏:黑眼圈,靠什么消除
张文宏 不要神化我
科普“硬核”张文宏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一份病史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