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刘洋,李奔
(1. 海军装备部 重大专项装备项目管理中心,北京 100841;2. 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01)
在一战结束前(1900-1918),受制造技术限制,这一阶段的潜艇都可归类为微型潜艇。然而,该时期的潜艇体积小是受客观技术影响,而非主观意愿发展,因此此类潜艇不在讨论之列。
至1945年之前,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把具有远洋能力的潜艇作为努力发展的重点对象。因此,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的发展趋势是主尺度和排水量在不断增加,水面航速也有大幅度增长。由于微型潜艇在战争中也曾经活跃一时,因此,在重点发展大型潜艇的同时,世界各国对于微型潜艇也给予了特别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和日本为了挽救节节败退的不利战局,曾经大量建造微型潜艇,专门用于沿海防御。此外,在二战后期,美国海军也认识到港口、基地水域防御的重要性,曾研制并建造微型潜艇。
二战后,由于各国海上战略发生变化,以美国、苏联/俄罗斯为代表的军事大国均将大洋作战作为国家战略中心,强调大型远洋作战潜艇发展,微型潜艇逐步退出服役。而对于一些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如朝鲜、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其面临的军事威胁主要在临近浅海区域,微型潜艇以低成本、作战灵活的特点成为其快速拥有水下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意大利以其在微型潜艇研制上的成功经验,成为主要的微型潜艇出口国家[2]。
表 1 在役或在研的微型潜艇Tab. 1Mini-submarines in service or under development
目前,现役典型的微型潜艇主要为朝鲜“玉高”(Yugo)级、“山高”(Sang-O)级、“鲑鱼”(Yono)级3型微型潜艇及巴基斯坦SX-756型、X-908/PA型微型潜艇。其中“玉高”级微型潜艇被朝鲜用于对韩国进行特工渗透。1997年,2艘“玉高”级微型潜艇出口到越南。2007年7月,朝鲜向伊朗转交4艘“玉高”级微型潜艇以偿还债务。“山高”级潜艇表面有特殊吸波材料涂装,分为攻击型和侦察型2种型号,其中攻击型装备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但由于潜艇空间限制,鱼雷无法在战斗中再装填,估计仅装备有2枚533毫米鱼雷;侦察型没有装备鱼雷发射管,主要用于搭载蛙人。1996年9月,朝鲜特种部队为收集韩国情报,使用“山高”级潜艇渗透至韩国东海岸江陵市附近,发生搁浅事故[3]。巴基斯坦SX-756型微型潜艇由意大利CosMoS公司设计制造,后期自主生产的型号为X-908/PA型。
微型潜艇与中型、大型潜艇相比,排水量较小,具备其他种类潜艇所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在海战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目前,国外现役或正在研制微型潜艇主要作战应用为近海军事活动,如加强港口、基地的防御力量,对近海目标进行攻击等。微型潜艇可以搭载鱼雷、水雷等武器装备,并且可以用于输送身负特种任务的蛙人。同时,利用微型潜艇排水量小、水下行动灵活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作为反潜战训练靶标使用。微型潜艇的性能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排水量小且具备极佳的潜水隐蔽性
微型潜艇排水量小,艇员数量少。现役微型潜艇的排水量如图1所示。各型号微型潜艇的排水量大都在500 t以下(P650型、HDS-500型略大于500 t),操纵潜艇的艇员数量都在2~13人不等。相比大型潜艇,微型潜艇建造所需材料较少,控制系统相对简单,因此操纵人员更少。
图 1 现役各型号微型潜艇排水量Fig. 1Displacement of the typical mini-submarine
表 2 国外典型微型潜艇基本性能指标Tab. 2 The performance of typical submarines
此外,由于潜艇较小的艇体尺寸,使得该系列小型潜艇在浅水域具备极好的隐身性能,以现有的探测手段很难探测发现,从而弥补了该系列潜艇航速较低对潜艇的不利影响。
既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问题,那么如何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就是实现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任何发展方略的实施,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最终势必会影响到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再分配,这就必然引发社会公平问题。公平之于我国,有着更为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缺乏社会公平的发展肯定是不健康的发展;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来说,公平关涉国家政权合法性问题。况且,在发展的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期,对公平有着更为急迫的要求。具体来说,社会公平正义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2)微型潜艇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适用于执行浅海任务
微型潜艇的续航力较差,客观上将其活动范围限制在浅海地区,或作为大型潜艇的负载(伊朗海军将“卡迪尔”级微型潜艇作为大型潜艇负载使用;“海匕首”级微型潜艇可由母艇携带放置)执行任务。但是,微型潜艇的灵活性使其在复杂的浅海环境可以自如活动,完成大型潜艇所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微型潜艇性能的提升,目前微型潜艇可以胜任近海攻击、监视、运送蛙人、探测及布置水雷等工作。目前发展微型潜艇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朝鲜、韩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台湾地区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局部较为复杂的形式,从另一方面说明,微型潜艇可以满足这些国家和地区近海及港口的防御作战的需求[4]。
表 3 各时期微型潜艇的执行任务Tab. 3The missions of mini-submarines in various periods
3)航速较低,作战形式将以偷袭及秘密作战为主
国外主要服役微型潜艇最大水下航速均在10 kn左右(韩国在研潜艇除外),几乎不具备规避能力,但鉴于小型潜艇所具备的极佳隐蔽性,其所承担的任务形式将以偷袭打击及隐秘前出巡逻为主,并可承担具备隐蔽兵力输送。
4)微型潜艇造价较低
微型潜艇的造价相对大型潜艇要低廉很多,但是根据潜艇性能的不同,售价也不尽相同。意大利产的SX-756型潜艇的造价在150~300万美元,而韩国HDS-500潜艇的造价约2 000万美元。和大型常规动力及核动力潜艇相比,微型潜艇造价要低很多。微型潜艇个头小,耗材少,因此可以使用更先进的制造技术,例如材料、电池等。俄海军之前服役的“比拉鱼”级潜艇的耐压艇就采用高成本的钛合金制造,降低磁性。同时配备高性能的银锌电池,满足动力需求。俄海军正在研制的“超级比拉鱼”级潜艇可能将沿用钛合金壳体,并可能采用更先进的电池,而等比例大型潜艇的造价可能是俄海军所不能承受。
根据海军潜艇的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微型潜艇需要满足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安全性,水下航行运动方便、可靠,适当的水面航速,适当的水下航速,一定的续航能力,攻击能力,航向稳定性,具有对攻击目标予以观察和确认的能力。未来随着水下战作战模式的转变,微型潜艇将进一步提升其灵活部署、高隐蔽性、高机动性等作战优势,提升其自身性能及负载能力,增强其任务执行能力。
1)微型潜艇隐身性提升
微型潜艇体积较小,同时机动性良好很难被敌方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型潜艇更加不易被探测到。相对大型潜艇,微型潜艇由于体积小,其隐身性更容易加强。通过提升微型潜艇推进器可以降低噪声,提升艇体材料可以降低磁性,提升声呐性能可以更好探测敌方。同时,一些型号的潜艇(如MG-130)已经加装AIP系统,减少其露出水面的时间。微型潜艇隐身性的提高将极大地保障其生存能力,同时提升其执行任务的能力。
2)微型潜艇将采用模块化设计
微型潜艇可执行多重任务,但其体积较小,难以将所有负载集中于一艘潜艇。采用模块化设计(如瑞典“海匕首”级微型潜艇),通过改变舱段,生产出不同功能的子型号微型潜艇,利用不同子型号潜艇分别执行攻击、运送蛙人、监视、作靶艇等任务。其开发、维护成本远低于设计多个不同型号的微型潜艇。
3)微型潜艇将作为大型潜艇负载部署
微型潜艇可以发展为大型潜艇的多功能负载。大型潜艇可以搭载微型潜艇执行远洋任务,形成子母艇的战术模式。微型潜艇可以成为大型潜艇的先头部队,执行侦察、探测、攻击等任务,甚至可以作为诱饵,起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
此外,根据意大利提出的DG系列潜艇的操作概念,使得潜艇更接近于飞机而不是海军舰艇,能够根据任务需要搭载所需的武器与装备,同时由于尺寸有限,在不进行操作运用时,该微型潜艇可存储于机库,并在接收任务后进行布放,从而是维护更加容易、服役时间增加,并减少了被空基装备探测识别的可能性,具有非常好的浅水隐身能力,巡航速度下的暴露率仅为17.5%。
4)以“群狼”战术,对抗大型潜艇
多艘微型潜艇可执行“群狼”战术,以对抗大型潜艇,在特殊地理区域形成局部以多打少,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些军事大国,包括俄罗斯、印度等都考虑发展微型潜艇,特别是美国提出“分布式打击”的概念,使得一些国家得到启发,兵力分散部署却可实现火力集中,起到良好的打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在美国智库的指引下可能发展数量众多,携带声呐、鱼雷的微型潜艇,以取代发展大型常规潜艇的计划。此举可能是为解决区域争端所准备。若形成“群狼”攻势,微型潜艇难以被全部针对,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就有可能导致损伤。
从发展历程来看,微型潜艇在二战时期的发展达到鼎盛,之后随着各国海军对大排量潜艇发展的重视,微型潜艇渐渐被忽视。一些海军强国,例如美国、英国,都在大力发展无人潜航器(UUV),代替微型潜艇执行浅海任务。UUV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是技术含量很高,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无法短时间内研发出可服役的产品。同时,由于海上通信等技术难题,以及UUV自主性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一定时期内UUV并不能完全替代载人潜艇。因此,微型潜艇在现阶段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