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
湖南人历来就有几分狂傲。但我们在称橘子洲为“天下第一洲”时,这狂傲里,更有一份“舍我其谁”的豪气和底气。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穿城而过的湘江的江心,面积91.4公顷。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东西平均宽度145米,南北绵延10余里,是目前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
橘子洲素有美景。“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唐末李珣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今日的橘子洲,西望层峦叠翠的岳麓山,东临繁华似锦的湘江风光带,湘江的灵秀之水日夜流淌不息,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流动着盎然的生机。
令橘子洲名动天下的,更有它的盛大焰火。没看过橘子洲的烟花,就不算真的见识过长沙的美,甚至,就不算真的到过长沙。站在江風吹拂的杜甫江阁上,低头是大江横流,抬头是漫天烟花,整座城犹如一个璀璨而浪漫的梦境,所谓盛世,莫过如此。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神州大地上,从不缺乏胜景。橘子洲的盛名,更来自湖湘文化,来自被湖湘文化浸润的、对湖南甚至对整个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湖湘儿女。
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偕弟子来到长沙,与岳麓书院山长张栻讲学论道两月有余,这便是名动天下的“朱张会讲”。连续两个多月,朱张二人泛舟湘江,漫步橘子洲,论道于岳麓山麓,一时间学子云集、人文鼎盛。有诗赞当时的盛况曰:“二贤讲学当年事,古渡犹教胜迹传。两水平分帆影外,一亭孤峙渚花天。洲中细雨闻芳若,山里云深掩杜鹃。漫说文津和道岸,迄今遗绪几人肩。”朱张会讲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湖湘学重经世致用,学术昌明于世,影响至今,朱张会讲功不可没。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1850年1月3日,一艘船停泊在橘子洲头东岸的湘江边。船上坐着一位名满天下的老人,在这里等候一位蛰居乡间的湖南举人。傍晚,举人飞马赶到。两人彻夜倾谈。老人是林则徐,举人是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时年37岁的左宗棠三次应试不第,绝意仕进,打算隐于砚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舟外江风吹浪,舟中林、左畅谈天下大事。林则徐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并将他准备的相关材料全部交给左宗棠,说:“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1875年,左宗棠率湖湘子弟抬棺出关,一举克复新疆。此等壮举,决于25年前湘江边上橘子洲头的一条小船。
20世纪初,橘子洲上常活跃着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中一位有湘潭口音的长衫青年,名叫毛泽东。他的朋友中,有蔡和森、罗学瓒等人。1913年至1923年,毛泽东和朋友们常结伴出游橘子洲。1925年晚秋,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忆起青春往事,写就了恢宏壮阔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4年后的秋天,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亲自审定、首次正式发表的诗词里,第一篇便是这首发出千古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沁园春?长沙》。
今天的橘子洲头,矗立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毛泽东艺术塑像,重现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的风姿,面目俊秀,眼神深邃,英姿勃发。雕塑高32米,象征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时值32岁;长83米,象征着他传奇的83载人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风流人物。毛泽东从橘子洲走向天安门,他的豪迈中有湖湘涵养出的气势。湖湘文化以其“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孕育了勇敢尚武、经世致用的湖湘儿女,改造了近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近现代中国的局面。
这些从湘江出发,从橘子洲出发的湖湘儿女,始终站在时代的风雷之中为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而呼号,奔走,牺牲,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胸怀天下,这,才是橘子洲成为天下第一洲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