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龙
“我叫靳锁明,以前是个贫困户,前年县里扶贫给我补贴5个小猪仔,让我发展养猪。到现在两年过去了,我建成了这个养猪场,发展成了40多头猪,光景过得比以前强多了。在养猪过程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猪也很努力,每次喂食,它们都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吃,人也应该这样,努力地刨闹(经营)光景,才能过得越来越好。猪不努力吃不胖,人不努力富不了。”2019年7月,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的靳锁明,在抖音上接地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脱贫“心得体会”。经过7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像靳锁明一样奋力走出贫困的人越来越多。
“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在3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用一组数字再次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从2019年年底至今,全国各地脱贫摘帽捷报频传。截至3月5日,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河北、山西、西藏等15个省区市的242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陕西10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多年来,为了消除中国几千年以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千方百计地筹划部署,不遗余力地攻坚付出,累计投入了数万亿的扶贫资金;数百万扶贫干部兢兢业业,流血流汗,奮战在扶贫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早至2016年,全国就有近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定点扶贫,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近8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造福1000多万贫困人口。为了兑现今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承诺,各级政府签军令状,不留任何退路和弹性,让脱贫路上不少一人。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底的7.7亿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累计减贫7.65亿人,贫困发生率从97.5%直降至0.6%。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至今,9300多万人在短短的7年多时间完成脱贫,每年都有上千万人脱离贫困,每月有100多万人走出贫困,以此计算,大约每3秒钟就有一个中国人脱贫。
近年来,陆续发布的一连串数据,一系列亮眼成绩单,宣告着中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年底,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宣布全区脱贫摘帽,4.36万户危房完成改造;截至今年3月5日,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的省区市增至10个,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的242个贫困县宣布退出贫困阵列;全国有9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异地扶贫搬迁乔迁新居,迎来崭新的生活;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报销比例高达90%,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大幅减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庞大数量人口的脱贫,尤为重要的是,我国脱贫攻坚骄人战绩的取得,并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高质量也是其显著特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做到“高质量脱贫”,让脱贫标准回归“真脱贫”的内涵,全国各地涌现出的优秀实践不胜枚举。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镇安县,是陕西省深度贫困县中唯一在2018年脱贫摘帽的县,7.69万人彻底走出贫困。镇安县的庙沟村是一个有2300多人的村庄,曾经因为深度贫困出外谋生的人多达1800余人,背井离乡,尝遍了生活的苦楚。从2016年开始,庙沟村通过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食用菌、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了一场漂亮的高质量脱贫攻坚战。该村每亩土地年产值从脱贫之前的200元至400元一跃升至最高2万元,单位人力年产值从脱贫之前的500元升值最高至4.7万元,两年时间内1000多名青壮劳动力回到村里,庙沟村焕发出小康生机,彻底与贫困挥手再见。
庙沟村仅仅是镇安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镇安县的脱贫并不仅仅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方方面面:全县拥有3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300个产业大户,1.3万户群众依靠产业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2018年的9160元;从2016年至2018年,8066户27448人异地搬迁,“以产定搬,后搬迁时代有业安置”的镇安搬迁模式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在全国推广;建设扶贫工厂208个,实现稳定就业4000多人……
近年来,像镇安一样,深度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的案例越来越多,而在成千上万的困难群众中,通过政府帮扶,努力打拼,实现高质量脱贫的贫困人员也大量涌现。
陈忠华,武汉市黄陂区姚湾村村民,2007年他被确诊为结肠淋巴癌,为了治病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家中一贫如洗,生活举步维艰。2015年,武汉正式打响脱贫攻坚战,在工作队的指导和政府的帮扶下,陈忠华开始搞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2017年,陈忠华挣了5万元,2019年陈忠华种出了全村第一株巨菌草,还清了全部欠款,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并入选武汉“2019年度脱贫攻坚脱贫典型”。如今,陈忠华的产业越做越大,从脱贫到致富越走越稳。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一个个高质量脱贫故事的发生,一份份“脱贫答卷”交出的背后,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以举国之力攻坚克难的结果。我们创造出了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奇迹”,这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1万美元的人均GDP,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一切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巨额的财政投入,从金融机构到社会组织庞大的资金造血,成为创造“脱贫奇迹”的动力所在。
据《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从394亿元增加到1261亿元,累计投入5144亿元,年增幅高达21%。
从1986年至2005年,近20年内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256亿元,此后呈直线式上升,从2016年开始,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000亿元。2017年我国扶贫支出飙升至3171亿元,增长38.7%,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增长30.3%。2018年全国扶贫支出再次攀升,达到4770亿元,增长46.6%,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去年,全国扶贫支出32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261亿元,地方支出2000多亿元。
“省市县今年扶贫资金投入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到目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经拨付1136亿元,同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在3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介绍说。
为了给打赢脱贫攻坚战输送更多的“粮草”,2015年以来中央采取更多方式,加大力度支持精准扶贫。据财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要求地方每年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用于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1090.8亿元、1294亿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2016年-2019年安排79.4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脱贫攻坚。“十三五”时期拟安排用于脱贫攻坚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共1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1%。
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巨额投入之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扶贫金融债等金融产品对脱贫攻坚的支持也十分巨大,发挥了扶贫生力军的作用。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822亿元,同比增长12.7%。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461亿元,同比增长12.5%。据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巡视员任铁民介绍,2019年,我国新增扶贫小额信贷632亿元,累计放贷6000多亿元,惠及1520万贫困人口。
扶贫不仅仅有财政及金融的支持,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各种形式的扶贫,同样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仅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就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了483亿元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154亿元,动员引导其他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1000亿元。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7个部门,推出《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开展30项具体行动,以消费支持贫困地区脱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国的扶贫力度将继续加大。今年,中央和地方在脫贫攻坚方面的财政支出,再加上整合的各种扶贫资金,总投入将达到两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截至2018年,世界上仍有150多个国家的GDP总量不足两万亿元人民币。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强调,一年年提醒。多年来,他走遍了所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国内50多次考察有30多次涉及扶贫,在阜平、延安、贵阳、银川、太原、重庆先后召开了六次跨省份脱贫攻坚座谈会,一次次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放眼全国,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到奔赴在田间地头、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共同组成了脱贫攻坚的“铁军”,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推动者和战斗核心。
“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军令如山!是我们向全省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责无旁贷!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曾说出这一番话的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今年2月12日至2月28日,短短十几天时间,先后6次来到贵州省委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的方式对贵州脱贫攻坚进行“云督战”。“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确保百分之百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督战过程中孙志刚说。
“去最偏远的乡、看最贫困的村、访最贫穷的户”,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从2018年3月21日到四川工作后,3个多月内三次奔赴凉山州,到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进行调研。今年3月13日,四川在西昌市召开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座谈会,会上彭清华特别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除排兵布阵、督查作战的省委书记们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第一书记”活跃在脱贫攻坚作战一线,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脱贫的主心骨和致富的带头人。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紫溪村曾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庄,村集体的年收入不足1万元,没有任何产业支撑。2015年8月,80后范小敏来到紫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彼时的村庄没有任何产业,环境又差,很多人都外出务工,“屋破路破经济差,村里干部总挨骂”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范小敏刚到村里时,并不被村民看好,但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访贫困户,一个月的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此后又用四个月的时间,挖深井、建水库、引自来水,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凭借苦干实干,逐渐赢得了人们信任。
三年多的时间,范小敏穿坏了十几双鞋,骑坏了两辆自行车,写下了近50万字的扶贫日记。正是在他的带动下,紫溪村拥有了自己的有机茶场、蔬菜、脐橙、猕猴桃、蜜橘基地,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一举成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紫溪村的变化,没有特别的秘诀,就是以心换心,把村民当家人,让他们真正受益。我始终相信,只要让村民看到希望,看到前景,看到我一直与他们一起奔跑,脱贫攻坚就一定能胜利。”2019年6月,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范小敏如是说。
真抓实干,带头苦干是第一书记们普遍的工作写照,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第一书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现代化手段和各种渠道,帮贫困户解难,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抖音上有一个名为“忘忧云庭”的用户,拥有88.1万粉丝,最近每发一条短视频就会获得百万的点击量,3月18日发布的一条视频光点赞就高达53.6万,留言高达5.1万。“忘忧云庭”发布的大多为一家人在山顶上吃饭的视频,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恰似人间仙境。这些视频拍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老营乡麻足寨,拍摄它的正是这里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张飞。通过在抖音、快手上发布短视频,张飞不仅成了“网红”,同时也极大带动了当地腊肉、松茸、蜂蜜、虫草、牦牛肉、自酿葡萄酒等土特产销售。在“第一书记”张飞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麻足寨,当地旅游业发展迅速。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聪明能干,简单的词语并不能反映第一书记的工作全貌,现实中他们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还有很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驻村第一书记同时站上了阻击疫情和脱贫攻坚这两场“战役”的前线。据公开报道显示,陕西有10000多名第一书记一边抓基层疫情防控,一边抓脱贫攻坚,广西53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提前返岗投身“两线作战”。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大恒城村,第一书记王强冒着严寒,整日奔赴在村中,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做疫情防控和宣传工作。闲暇之际,王强一户一户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对全村春耕备耕生产进行摸底,协助外出务工人员返岗。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化德县共有389名驻村干部不惧辛苦,任劳任怨,冲在阻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第一线。
据悉,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我国从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第一书记”近50万名,全国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的驻村干部近300万。在3月12日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透露了一组数据:全国今年选派的驻村工作队99%已经到位,驻村帮扶干部97%已经到岗。这些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奉献智慧和汗水,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民富了,村富了,你却走了。牛头一路走好,家里人节哀。”“我们村的牛头书记,一路走好!”3月8日凌晨,年仅50岁的厦门同安区军营村第一书记高泉阳因病去世,在社交平台上,村民和网友纷纷留言致敬。
因为像老牛一样踏实勤恳,任劳任怨,高泉阳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牛头书记”。23年的时间里,高阳泉带领群众,将不通电、路难走、一穷二白的军营村拉出了贫困。2019年,军营村人均收入达到32550元,是1986年的67倍,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数扶贫干部苦干在基层一线,挥汗水、洒热血,有的甚至獻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些平凡年代的“扶贫英雄”铺就了群众的脱贫之路,人民的幸福之路。
2018年11月19日,1992年出生的云南大关县扶贫干部王秋婷,从扶贫驻地返回县城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此前不久,他和未婚夫已布置好新家,计划拍婚纱照,准备结婚。
2018年12月16日,江西九江市修水县90后扶贫干部吴应谱、樊贞子夫妇,在走访完贫困户返回途中,车辆失控坠河,不幸遇难。吴应谱留下了8大本密密麻麻的扶贫工作日志。
2019年2月21日,42岁的云南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副乡长熊成富,在下乡扶贫途中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2019年6月16日,30岁的广西百色市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扶贫途中突遇山洪,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19年9月29日,31岁的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罗田村扶贫工作队员肖新泉,在走访贫困户途中不幸坠楼身亡,刚领结婚证20多天的他,留下了怀有身孕的妻子。
2019年10月8日,43岁的广东肇庆扶贫干部冯永成离开了,妻子陈永珍替他发出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各位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及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我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及帮助,虽然人间有爱,但疾病无情,我已无法战胜恶疾,不能在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帮助更多的人。愿大家一切安好!”在短短的43年中,冯永成将三分之一的时间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2019年10月17日,49岁的云南红河县三村乡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补干村第一书记吴志宏,在主持召开脱贫攻坚会议时突发重病,不幸离世。去世后,按照生前意愿,家人捐献了他的器官,3名器官衰竭者因此重获新生,2名患者重见光明。在儿子写给吴志宏的悼词中,有这样的表述:“他的代步车2年10个月行程达6万余公里,爷爷仅坐过一次。”
2020年3月6日,56岁的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委脱贫攻坚战第一督查组组长李龙生,在临高县扶贫时突发疾病,牺牲在扶贫一线。
2020年3月7日,52岁的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扶贫干部韦秀芳,因连日奋战在扶贫工作第一线,劳累过度引发疾病,不幸去世。
一年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扶贫路上倒下,类似这样令人伤痛的告别还有很多,但正是这些平凡年代的“扶贫英雄”用生命铺平了脱贫之路,在他们离去的地方,依然有无数人在不懈奋斗着。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四川省就有27位干部在扶贫路上殉职;2013年至2018年,云南有73名扶贫干部因公殉职,2019年至今,又有17位干部牺牲在了云南脱贫攻坚一线。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共有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特别强调。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从贫困户到贫困村,再到贫困县,摘帽的越来越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显著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任务依然艰巨。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截至2019年底,我国还剩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和551万人没有脱贫。这些没有脱贫的人和县主要分布在‘三区三州,以及中西部地区。”在3月12日国新办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布会”上,刘永富介绍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这块最后的硬骨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中央到深度贫困地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行动。
為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青海省于3月1日正式启动了2020年万名干部下乡开展“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主题活动,举全省之力,为期40天,抽调近万名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入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进行一对一的脱贫帮扶。除此之外,为了加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培育了近7000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这其中47%是党员干部,他们将成为青海进行深度贫困攻坚的重要力量之一。
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境内的贫困县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绝对贫困基本上得以消除,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成为西藏今年的重点工作。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西藏自治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今年西藏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之一,将整合131亿元人民币用于脱贫攻坚。
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了攻克凉山州这一全国脱贫攻坚的“堡垒”,四川省于今年出台了《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对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和300个未退出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整个督战工作贯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对深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云南怒江州同样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今年也对深度贫困发起了最后的攻坚。“我宣布怒江深度贫困百日歼灭战开战,背包工作队出征。”2月20日,随着云南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的一声号令,800多名背包工作队队员奔赴怒江州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背包上山,牵手进城行动”,“深度贫困百日歼灭战”正式打响。
在农历鼠年春节,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三州”之一的甘肃临夏州29家扶贫车间一直在运转,没有停产。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的疫病防控物资十分紧缺,在此背景下临夏州积石山县的许多扶贫车间进行快速转型改造,开始生产防护服和口罩。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是积石山县从厦门引入的扶贫项目公司,该公司从大年三十就开始联系采购生产防护服的原材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用短短的5天时间,将户外产品加工车间改造成防护服生产车间,上马9条生产线。在扶贫车间干活的大都是当地的贫困户,疫情期间,他们不仅赚双倍的工资,而且还能拿到额外的补贴。据悉,拓奇公司15条防护服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后,将会解决600多名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而除生产防护服的扶贫车间外,临夏州还开辟了15家生产口罩的扶贫车间,将会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攻下深度贫困这一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贫困地区各级政府是主攻单位,除此之外,国家各部门也在积极行动,成为重要的“援兵”。3月10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努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奉献“保险力量”。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资源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相关省市加快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改善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强调,夙夜在公地筹划。
消除贫困,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接全面小康,对于中华民族,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是坚定不移的目标,更是激动人心的希望。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质朴地说出了人民的希望,奋斗的目标,也描绘下了美丽的“小康图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串串惠及贫困人口的“小康成绩单”映入眼帘: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9000元以上,收入在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2300多万农村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截至去年年底,9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喜迁新居,生活条件大幅改善;1800多万人受益于低保救助,近6000万贫困家庭参加了养老保险,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高达99.98%,大病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因病致贫贫困人口数直线下降;全国98%的行政村通上了4G,98%的贫困村通了宽带,幸福生活上网提速……
决胜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一项工作都不能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民生这一核心,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做出部署,贫困人口加速脱贫步伐,收入渠道越来越多,公共服务水平越来越高,道路越走越宽,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而这一份份漂亮“脱贫答卷”的交付,亮丽“小康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各级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推进,巨额的财政投入,数百万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社会各界的倾情帮扶,正是这些汇聚成了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而据联合国《2019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贫困人口的总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2015年的7.84亿人增至8.21亿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不仅没有拉世界减贫的“后腿”,而且做到了减贫贡献率全球第一,这是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率领9300多万人走出贫困;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让14亿人步伐一致地踏入小康社会。
“但不是说绝对贫困消除了,中国就没有贫困了,完成这个任务以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下一步我们还要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防止产生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扶贫工作不会停止,不会结束,还会继续做下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扶贫不会终止,小康胜利在望。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满怀憧憬地表示:“明年,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眼下,正是2020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葱茏,全面小康的现实图景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期盼实现的“小康”之梦,距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那个“激动人心的重大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