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承续与创新

2020-04-20 12:10余强
中华手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工艺手工传统

余强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速度至上的时代,因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工业废料造成的直接污染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了绿色设计(Green Design)的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现在,全球的潮流都在走向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使用传统手工打造、散发着质朴原始风貌和乡土气息的物件,愈发显示出它的独特与珍贵。

关于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手工艺自古以来,包含着对人性的造就和培育,并从内到外地表现出人性化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讲,手工同时也是人对世界的艺術或审美的把握。

当下,追求个性化和生活品质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新手工艺”“重拾手作传统”等观念在社会大众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采用传统工艺元素生产的新日用品和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

虽然手工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大趋势,却充分肯定了手工艺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思考如何避免大工业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危害。现代技术形式通过改变手工劳动“物我一体”的基本关系,使“自然—人—社会”的世界生态构成日益瓦解,故在大工业时代,重提手工劳动,也是基于“文化生态”的当代诉求。

2017年3月,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振兴传统工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振兴传统工艺已成为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手工制品,在海外展览、对外文化贸易中广受欢迎,展现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

作为非遗的传统手工文化的发展,需要保护与传承,更需要创新与转化。“转化”一词,可以理解为再设计,只有为现代社会生活所需,传统手工艺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

手工艺的现代转型在于:巧妙地结合现代生活美学,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小而美、有着职人温度的手工物品成为时尚。比如四川美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崇州市怀远镇藤编手工艺创新计划”,由于设计的介入,使传统手工藤编向现代转化,生产出富有现代气息的藤编产品,以此打开了销售市场,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创意再设计是重要的转化力量,可以有效地把文化转化成经济的一种价值,创意设计作为经济的一种助推器,连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再设计”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重新释读,其艺术性、情感性和日用性是“再设计”考量的重要因素。它既反映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诉求,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向。手工艺的生产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手工艺生产类型及特点可基本概分为:

民间手工艺——行业手工艺——当代手工艺

个体传承——群体传承——院校师生创作的“新手工艺”品

非遗——面向市场的行业手工艺——当代手工艺术品

创新要素:材料、工艺、造型、图案、色彩等。

生产组织方式及市场需求:

1.企业化生产——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2.合作社生产——满足大众需求;

3.手工作坊式生产 ——小众需求;

4.个体工作室生产 ——特殊人群;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人是各地区门类手工艺的代表性人物,掌握传统手工核心技艺,其创新来自于对手艺的一丝不苟与执着,追求精益求精,自身就是这一行业的标杆、品牌,作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收藏价值。

工艺美术企业以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为导向,生产产品以小批量、中低端产品为主,创新主要体现在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可归类为“新手工艺”。

以重庆梁平竹编为例:就地取材,以生产生活用品为主的竹编、竹器工艺极为普遍。其优势主要在于:第一,竹编手工艺属于就地取材,特别是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绿色循环型经济的代表性产业,符合绿色设计的3R原则;第二,具有运作规模小,投入资金少、生产管理成本低的经济性;第三,无需复杂的工具设备和生产组织,只要人勤手巧,口传身授,再加上适当的政策扶持,便可生产,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四,竹编手工艺立足于本地的生产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优势,其产业形态无论生产环境、工艺过程还是最终产品,是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文化产业,具有传统手工技艺的附加值。

艺术家个体手工艺作品以院校师生作品为主。主要借鉴传统手工技艺,既有实用产品的创新设计,也有以表现个人艺术观念的探索性、实验性作品,以独件形式制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姑且称为“当代手工艺术”品。

手工产品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满足中低端市场需要的实用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二是生产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中高端工艺品。“产品附加值”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苦心经营所创造的品牌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品牌附加值是品牌通过各种方式在产品的有形价值上附加的无形价值。高附加值体现为:匠心独运、具有历史与地域文化信息、精工精致、独一无二。

“非遗”创意产业和创新型文化产品

“非遗”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三点,一是基于非遗,以非遗作为创意原型、源泉的文化创意产业;二是运用非遗内容(题材)、非遗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保留传统非遗材料、技艺,运用现代化手段的非遗及其衍生品开发的产业。

把“手”“手工”“手艺”“手工生产方式”等概念,通过人文空间的扩展,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到文化建设的认识高度,并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比如在川渝荣隆地区尚保留有基于手工生产方式的夏布织造工艺,它承续几千年的传统,与自然相通,和谐、内敛、质朴、细腻,是极其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衍生产品的设计,使夏布的肌理质感所形成的视觉美感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开发创意型文化产品,必须以文化的特色为创意来源,以传播自身文化内涵为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文化产品。创意文化产品是非遗教育功能的延伸。设计师从非遗众多文化信息中提炼其精华与特色,使消费者可以把这些具有文化符号的产品带回家,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和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将传统的文化、艺术、科学、历史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官书《考工記》就从“智者创物”“制器尚象”“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探讨了“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的工艺美学观。

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工艺制作经验和美学法则,尊崇自然,注重材质,物我和谐的传统造物思想,依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

传统元素的再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传统图案在产品中的现代运用;

2.将产品制作成文物的样子或者印有文物的完整图案;如祥云图案是古代汉族吉祥云纹,是自然界中的常见景象,被赋予祥瑞的文化含义。蓝印花布与剪纸、皮影图式结构,形式极为相仿,相互影响,其平面造型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独有的审美特征;

3.采取“截取”的手法,将表面纹饰局部运用到产品合适的位置上,化内容为装饰图案;或将整体形状与“截取”的部分进行一种重新组合;

4.从“符号直译”的表皮式到“功能转换”的骨架式,再到“意境诠释”的整合式,上承经典下启当下。

创新与发展的方式有3个重要的支撑点:

第一是新技术;

第二是产业化。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要做出非常重要的建设性思考,在今天我们更重要的是强调协同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要把政府、企业、行业、资金、院校的各种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好的协同创新产业。在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观念有机结合,将使工艺美术产业萌发出新的活力;

第三是小微化。今天的市场多样化、差异化、时尚化。那么工艺美术的市场又是什么?传统的市场不会消失,但是对于传统市场我们缺乏深耕细作。这不仅是工艺美术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的一个现实,但我们对传统市场分层还不够,做得不细,需要开拓不同层次的手工产品。

创意产品作为核心价值,有3个核心要素:文化性、原创性、特色性。

关于工匠精神与产业发展

手工艺人,无论是传承,抑或是转型创新都应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这种精神所体现的正是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工匠精神”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手工艺发展的新方向。

从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振兴传统工艺”,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颁布实施,传统手工艺复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工程。

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把工艺美术列为工业文化产业,把“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推出一批工艺美术珍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大师工作室,打造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品牌。”作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作为原发性的民间工艺、市场化的行业手工艺和院校师生创作的当代手工艺,有各自的文化诉求,在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已形成各自发展的路径,可归为“手工产品设计”与“手工艺术”两个大类,前者仍然在继续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创造既实用又经济、美观的生活用品;后者以欣赏性手工艺术品为特征,包括院校师生用手工方式探索材料、工艺、造型等个性化观念语言表达的所谓“当代手工艺”品。

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物化成果,是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史的记录。而文化传承的背后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智慧、才艺精神的展现和传播。

保护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巩固民族文化之根、弘扬民族精神之魂,这既是对我们民族复兴大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手工艺手工传统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做手工
老传统当传承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