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国成
[摘 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及国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开展森林保护工作可有效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而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森林整体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稳定增长都有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剖析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的经济措施。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69-2
森林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森林病虫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及森林系统的威胁,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寻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为森林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森林病虫害概述
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生长过程中受一些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组织或者形态病理变化的现象,影响森林生长质量,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森林资源损失[1]。
森林病虫害不仅会威胁森林可持续发展,还将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从而弱化其大气环境净化功能,影响人类身心健康,阻碍一些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威胁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从经济层面来看,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已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2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防治观念与手段落后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我国许多林区仍存在重造林轻管理、重防治轻预防等现象,过分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没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造林、管理等各个环节,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呈现阶段性管理特征,从而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发挥。而且由于对森林病虫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防治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提升,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且落后,不能及时消除病虫害,更难以杜绝病虫害经常性复发。
2.2 人为长距离传播行为逐渐加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但是,国外林产品入境为危害性病虫害的长距离人为传播创造了条件,如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等重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屡见不鲜。此外,事实证明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范围急剧扩大与人为活动相关。
2.3 乱砍滥伐弱化森林防治病虫害能力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前期缺乏有效监管,我国森林资源曾一度遭遇乱砍滥伐,对生态系统带来不可恢復的严重影响。虽然人工造林工作一直在有序地开展,人工造林的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人工造林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远远低于自然林,不能有效面对各种病虫害的大面积覆盖,从而加剧了病虫害对森林安全的威胁。
2.4 病虫害监控、预警有待加强
森林规模庞大,病虫害种类繁多,而森林管理人员有限,仅仅依靠有限的人力很难彻底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而且森林病虫害具有危害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如果发现不及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控制难度,对森林带来严重的伤害。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监控系统配置不够全面,许多森林区域仍得不到有效监控,导致森林管理人员不能全面了解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3 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的经济措施
3.1 构建正确的生态经济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有效弱化森林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森林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建设与管理机制,并加大资金、人力等投入力度,以有效弥补与改善因制度不完善带来的缺憾与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森林生态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巨大且长期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2 深化森林病虫害防治认识
为更好地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管理相关部门应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进而有针对地进行调整与优化。一方面,要契合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升生态建设战略高度,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保障,进而助推环境保护事业长远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出发,合理控制林业的砍伐与造林比例,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系统性优化,依托森林资源强大的净化功能来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国际环境治理美誉度的提升,进而有效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危害成本。
3.3 加强林木检疫
加大对林木的检疫力度可有效避免带有病虫害的繁殖材料如树木种子、种条、苗木等进入育苗或造林环节,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举措,可从源头上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进而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应强化检疫意识,积极履行检疫职责,加强对辖区范围内苗圃、种苗基地等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同时,为提高检疫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主管部门应不定时对车站、机场、仓库等调运中的森林植物及相关产品进行检疫,以避免有害物种及病虫害的引进[2]。林业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检疫工作,及时提供苗圃或种苗基地的详细情况,通过林业主管部门、管理部门等全力配合来提高检疫效果,促进检疫功能的充分发挥。此外,检疫工作可贯穿整个育林与管理工作中,在制订造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并设计相应的防治手段,将其落实到营造成片幼林中,通过科学的物种搭配来从源头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合理地培养与保护森林内有益生物,是森林经营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可发挥有益生物对森林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为森林病虫害检疫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3.4 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
喷洒农药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最为传统落后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会对水源及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甚至会干扰森林生态平衡。因此,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对安全使用农药的规定,尽可能采取环保、高效的防治药品,而且除了特殊情况外,不建议使用此种防治手段。以现有林地为基础适当开展造林工程,通过选择良种壮苗来营造混交林,以提升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进而发挥生态林业病虫害预防功能,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对森林抗病虫害能力的研究力度,通过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来保障生态林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趋势,相关部门应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合理配置森林中乔木、灌木、草等来提高森林内部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森林系统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以提升森林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与抗逆性[3]。
3.5 构建科学的病虫害预警系统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监控与预警系统,来辅助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科学开展。首先,应加强智能化设备的引进力度,依托红外监控设备来对整个森林进行监测,并做好林區病虫害调查与研究工作,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输入相应的病虫害参数,来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系统[4]。其次,要做好预警情况记录与分析工作,对预警系统进行调整与优化,以充分发挥病虫害预警功能,进而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疫情,并制定相关的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以提升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林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人员应构建正确的生态经济理念,深化森林病虫害防治认识,运用人工造林与生态防治手段来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加大病虫害检疫力度,并依托科学合理的预警系统来全面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乔新兴.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3):172,176.
[2]于保刚.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44-45.
[3]曾莉梅.浅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8(5):85-86.
[4]牛锡慧.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农技服务,2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