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华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鱼类的养殖要求随之提高,现阶段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复合微生物运用到鱼类养殖中,以有效提升鱼类肉质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将复合微生物渔肥应用在池塘养鱼中,探讨复合微生物渔肥的营养元素配比,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渔肥;养鱼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2-110-2
现阶段,复合微生物渔肥已成为我国池塘养鱼的主要渔肥之一。复合微生物渔肥营养更加全面,对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不会造成水质污染,而且可以提升池塘水体的含氧量,有利于鱼类生长。复合微生物渔肥延续了传统渔肥的优点,同时继承了传统渔肥的缺点,即不能对有害菌进行控制和对鱼病有效预防。
1 复合微生物渔肥概述
1.1 复合微生物渔肥的定义与特点
复合微生物渔肥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利用复合微生物渔肥进行池塘养殖,可以有效增加池塘中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复合微生物渔肥的特点如下:①复合微生物渔肥富含氮磷钾、有益菌、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并复配黄腐酸、氨基酸、甲壳素、珍贵稀土等活性营养物质,肥效期长、见效快、不脱肥;②无拮抗复合菌种繁殖能力强、活性高,可快速改善水体菌群结构,抑制有害病菌的生存繁殖;③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与利用,活化无机养分,改善水体品质。
1.2 复合微生物渔肥的作用
复合微生物渔肥在池塘养鱼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调节池塘中藻相与菌相平衡,对池塘的水质不会产生污染,可增加池塘水体的营养元素含量,调节池塘水质,提升池塘内鱼类的抗病能力,有效提升鱼类成活率,促进鱼类快速生长,并且能降低浮头发生率[1]。例如,长期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进行池塘养殖,可以使鱼类出血病发病率下降60%~70%;在相同的池塘内,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前与使用后的对比发现,鲫鱼产量可以提升58.3%,草鱼产量可以提升62.63%。这说明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鱼类存活率,并且能提升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
2 复合微生物渔肥在池塘养鱼中的应用
2.1 复合微生物渔肥的应用方法与范围
养殖人员一般选择在水库、湖泊、池塘等水体养殖鲢、鳙、鲫等鱼类时,多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为了有效提升池塘养鱼效率,可以交替使用常规肥料与复合微生物渔肥,可以按1∶1进行配比使用[2]。大部分池塘在长期的养鱼过程中,一直没有对池塘展开改造,这部分池塘的共同特点为淤泥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单一使用常规肥料,易使池塘中的鱼类感染鱼病。而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能有效规避在池塘养鱼过程中鱼病的出现。
2.2 复合微生物渔肥使用要点
针对池塘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的时间、使用频率及使用量,必须根据季节、池塘内的水温及池塘内水体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通常选择在3月池塘内水温大于等于15 ℃时,在晴好天气条件下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一般选择12:00—14:00使用。在3—5月或者9月之后池塘内水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大部分鱼类进食量在下降,此时7~10 d使用一次渔肥;6—9月,5~7 d使用一次渔肥。但是,在梅雨天气、阴天及闷热天气条件下,鱼类一般开始浮头,此时不易使用渔肥。
2.3 根据水质选择不同的复合微生物渔肥
在池塘养鱼中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可以根据池塘中水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宜的复合微生物渔肥。比如,在池塘鱼类养殖早期以及池塘养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池塘中有机质含量较低,而且营养成分不足,池塘内的藻类含量也相对较为单一,可以选择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菌剂,以提升养殖效果;在池塘养鱼中后期及营养成分较为丰富的池塘内,可选用培水解毒降氨宁,以快速地分解池塘中的有机物,有效调节池塘水体的pH值,改善池塘的水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池塘水体的pH值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鱼类产生危害。因此,使用复合微生物渔肥时,一般要将池塘水体的pH值控制在7.45~7.75,不能低于6.20,也不得高于8.20,否则会使鱼类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池塘内的鱼类产量下降。
3 结语
与传统渔肥相比,复合微生物渔肥具有降解池塘中的亚硝酸盐及氨氮等大量不利于鱼类生长的物质,可以有效增加池塘水体中的氧含量,改善池塘水质,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利用复合微生物渔肥进行鱼类养殖符合我国颁布的鱼类养殖水质标准,有利于鱼类生长,降低鱼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韦成相,雷奇,张福蓉,等.水产养殖复合微生物制剂中菌群数量的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5):41-45.
[2]郭婉萍,赵晶,栾春雨,等.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粉剂中菌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17(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