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玮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教学方式基础,而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它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1]。只有不断的在心理教育课程中优化多媒体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92-01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本身成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干预的途径,并使学生获得与其他课堂不同的良好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包含在院校公共必修课程,即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实施之前的期望都是简单、轻松、负担较轻的、理论知识很少的。因此,建议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具体课程时,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内部需求入手,提供生动、有趣的语言艺术和层次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以“轻理论,重体验”为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关键地位,重视课堂讨论和活动设计,并将理论融入实践。在互动和体验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课堂活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在课堂中放松身心,使课堂直接成为其心理健康的催动剂,潜移默化的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
目前,我国大量学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多媒体应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他们认为,与传统课堂课程相比,利用多媒体课件完成的微课程能在很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结束教学,非常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抓紧时间获取课堂重要知识。基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间,将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领悟。将每堂课的知识浓缩成十分钟以内的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快速识别课堂知识点,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体验情感,改变课堂中的认知和训练行为,促进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制作色彩鲜艳生动、视觉效果夺目的多媒体课件会大大激发学生开始学习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兴趣。并且,由于多媒体连接着资源无限丰富的互联网,学生可以在各种琳琅满目的课件中看到教材中闻所未闻的课外知识,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理解重点难点的时间,提升了院校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延伸教学方法转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即重在活动,重在学生参与,通过联合师生活动,实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尽可能多结合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辩论、专题辩论等方法开展教学。使教师的课堂实施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学生的身心状况,学校和班级的状况,时间和地点之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就教学方法共同协调和商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位置。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心理学问题情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厌倦了空洞乏味的文化课上“你讲我听”的填鸭式说教模式。因此,基于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指导教育必须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则,利用各种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有意识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多媒体情境的创造和再现不仅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密切相关,而且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也极为重要。在课堂教育中反映出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教育情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自觉执行其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还利用多种方法创造各种多媒体情境体验学生的心理活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沙盘心理艺术治疗,在节省了场景和时间的同时,引发更多学生参加课堂练习。多媒体课件带来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电影、视频剪辑等以图像和视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多媒体情境的构建还能使学生深入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深入地体验心理活动,提高他们在未来环境中的心理适应能力。
结语: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形式来充分调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和自主性。多媒体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发挥,并能最大程度的丰富教学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十分适宜。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该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紧跟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正面作用,将微课程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真正的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05):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