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0-04-20 11:29张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策略探讨初中语文

张文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而展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仅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展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给当前语文教学领域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带来影响,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下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基于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联系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专题教学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60-02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在人才培养要求上发生改变,倡导培养一种德智体美劳、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有了更进步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不是课堂学习的被动者,在学习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这些观念的出现使得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目标上、课程观上、教学方式上等多方面都发生变化,追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育,这也让语文教育者开始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其中核心素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这些都引发了众多探讨,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近年来被提及和探讨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十分有必要理解其内涵,明确其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有效教学。首先,从“素养”入手,素,在古代汉语理解中,有向来之意,而养,可以理解为修养、训练等含义,素养即指一般的、平常的修养和训练。“核心素养”一词,是一个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關键能力,内涵丰富。这个新的概念的出现并不只是名称上的新鲜变化,同时也标志着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其内涵和意蕴较改革之前的变化和提升。所以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则对语文教学的有效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在核心二字,体现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关键,最主要的基本素质,一般将其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对于学生培养要求来说,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能够适应学生发展及时代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朝夕之间可成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长久的有效学习、训练、体悟而逐渐养成的,这就需要将目光及重心转移到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来。

二、语文专题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在传统语文课堂上,往往采取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尽管近年来不断倡导课堂凸显学生地位,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们一时难以改变过来,或者有的是表面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但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在操纵课堂,学生在配合教师上课。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知道,学生不应该是教师控制,被塑造的工具,作为人,学生有其自身的想法及内在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内在价值,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此外,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中以合适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台阶》一课时,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未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在学生不了解文章内容之前却设计了用多媒体展示以“父亲”为主题的油画,以及播放歌曲父亲,并配合饱含深情的父爱主题内容导入,乍一看这样的导入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表现了教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普遍教学现象。教师用已知的内容为出发点设计教学,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和感悟。题目是《台阶》,因此教者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看到台阶会想到什么,教师设计教学导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视角展开教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同学们结合题目与文章配图猜猜文章写了什么?再阅读课文,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从学生学情出发,便于引导学生逐步在语文学习中自我完善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学法指导

语文核心素养含义丰富,其中便有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味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的能力养成对其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来说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强调知识与能力,还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例如在教学《核舟记》一课时,可以创设教学活动“你说我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一人按照课本介绍核舟的顺序方式来复述核舟,一人来画核舟,最后让小组同学来介绍所画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此外,也可以通过小组探讨研究展开对课文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写作技巧及写作目的意图等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影响。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转变来落实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文性,其人文性又源于语言的重要意义,即语言不仅是人类表达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产物。而语文教材的选文可以说是包含了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优秀的文化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文本教材,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培养审美情趣等,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养成,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例如,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意象,体会境界之美;在教学散文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情感,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情;学习小说时,聚焦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心理等,在不同体裁作品学习中挖掘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除知识之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益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语文,学生才能够在其中真正有所得,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瑾.家书幽微探寻——将专题学习与核心素养提升有效结合[J].语文建设,2018(5):38-41.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策略探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