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伦 林于廉 田秀美
摘 要:文章对本校工程地质授课对象学情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教师少讲、学生多做,让学生讲课、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改善了学生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学习、思考与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并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118-02
一、引言
工程地質课程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工程的方向解决地质的问题,进而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做到防灾减灾。对如何上好工程地质课程,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王涛等人对“同伴教学”[1]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胡坤、夏雄提出工程地质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优选课程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2]
为了提升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依据本校实际、结合自身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对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二、工程地质学情分析
(一)生源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非著名高职院校,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源欠佳。高考过后,本科院校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录取了;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办学条件优势,且实力更强的高职院校,把本科院校选剩的学生当中较好的学生也选走了;最后剩下的学生才来到我校。通过对2017级72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入学成绩达到本科录取线的学生只有2人,比例不足3%。
(二)学习兴趣
学生进校后,对学习感兴趣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玩手机、玩游戏,而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每个班对学习还有一定兴趣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
(三)课堂表现
很多学生进了课堂,有一种被迫来学的心理,并未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出工不出力。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一方面本来就没有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就寝时间玩游戏、聊天和相互影响等而导致睡眠不足、课堂表现欠佳。
(四)动手能力
常有人说:“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本科学生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是比他们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强,即相对于理论学习,高职学生更愿意参加实践的学习,这一点在工程地质教学改革时应充分注意和利用。
(五)学习无紧迫感
当代大学生,很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读书学习已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途径,他们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对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学习起来无紧迫感,学习过程中无动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一)让学生讲课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教学可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起到“同伴教学”和“团队法”教学的效果。[1]
讲课时,从每组学生中选取一名学生来主讲。实行主讲制度,可以形成组内竞争,让准备充分、知识掌握得更好的学生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而每个学生要想争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就必须在讲课前多准备、多学习,从而达到大家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学生讲完课后,进入答辩环节,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针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和探讨,而讲课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准备接受提问、进行答辩。答辩一方面可以考查讲课小组的所有学生是否熟悉所讲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未讲课小组成员的提问情况了解未讲课小组成员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讲课完成后,教师根据讲课内容进行点评。先点评准备工作和讲课的质量,然后对学生讲课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强调、总结、提升和拓展,使学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二)让学生思考
在讲解不良地质作用时,为了丰富教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讲课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与图片,并参考了“议题法”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当教师给学生们介绍一张图片时,不是直接把涉及的知识点讲出来,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去寻找图片当中的有用信息,联系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思考图片当中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与原理。
例如,在对滑坡这一真实地质灾害现象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笔者首先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给学生5分钟时间观察后,学生们从图中发现滑坡体主要是土体、滑坡形成了堰塞湖、滑坡体上有房屋建筑、滑坡形成了土岩分离的滑坡壁、河道涨水且水比较浑浊等信息,估计滑坡前曾有降雨。学生们观察图片后,得到很多有用信息。这时,教师顺势讲解滑坡的各组成部分名称,这把枯燥的命名与实际形态结合起来,学生们有了直观的认识,更牢固地掌握滑坡组成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滑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千将坪滑坡实景图提供的信息,可以发现滑坡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地形较陡、降雨较大和岩土交界面容易形成滑坡。
回答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后,又让学生归纳总结滑坡的危害有哪些。学习工程地质的目的是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待学生回答了滑坡的危害有哪些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滑坡如何防治呢?学生在教师不断引导下思考,较完美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这样,通过对滑坡典型案例的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学生对滑坡的组成、滑坡的危害和滑坡的防治等相关知识点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三)让学生动手
工程地质课程针对岩石矿物的鉴别、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和岩层产状等知识点,设置了课内实训。课内实训要求学生把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实操、解决问题。
比如,教授岩层的产状时,要求学生掌握岩层产状的三要素的概念、相互关系和测量方法等,故应先进行室内教学,再开展课内校外实训。
测量岩层产状的常用仪器是地质罗盘,但我们在进行岩层产状实训时,先用手机下载的“三维地质罗盘”App代替地质罗盘进行岩层产状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测量岩层产状产生了兴趣。动手操作实训结束后,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相关的动手操作要领;还发现手机不仅能拿来打游戏,还能拿来进行地质研学。
让学生动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效果,也让学生明白了动手的意义。
四、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
对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后,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主要效果体现在以下六大方面。
(一)学习状态明显改善
改革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手、眼和脑都动起来,丰富了教学期间学生的动作,而且,不动起来完不成任务,也迫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动起手、脑。因此,相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精力更集中了,学习状态也明显改善。
(二)学生有了参与感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是让学生讲课、让学生思考和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许多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自己参与,便可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理解。
(三)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讲课、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相关知识、掌握了相关技能,完成了相关任务,获得了成就感。同时,学生还发现了理论学习中的乐趣、动手实践的乐趣。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相应提高。
(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这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能力,并且还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
工程地质教学模式改革,在有效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绘图能力和野外工作能力等。
(六)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更科学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过程中,学生讲课、学生思考、学生动手的参与情况和完成质量均构成工程地质课程过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约占课程最终成绩的25%。教师通过强调过程的考核方式,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升教学的质量,使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过程更科學。
五、结语
针对学情对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改革要点是教师少讲,学生多做,让学生讲课、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中,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满足了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 涛,荣 冠,何 远,等.同伴教学( Peer-Instruction)模式下水利工程地质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116-121.
[2]胡 坤,夏 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