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持垠
远在美国,某户人家外安装的摄像头记录下这样一幕:
风挟着落叶,地上的三两堆枯枝中裹着一抹鲜红,定睛一看,又瞧出几点金黄——是一面不知从哪里吹来的五星红旗!
看着镜头中被冷落的红旗,我心里不由得一沉。在风的撕扯下,红旗贴着地面不时翻转。
突然,画面中的拐角处出现了一个身影。他佝偻着腰,步履蹒跚,微风带动他的发丝,露出一张苍老的亚洲面孔,可能是中国人,也可能是日本人、韩国人……
不,不!随着身影的缓缓走近,我断定:他是一名中国人!我万分确信。
看哪,他的脚步放缓了,对着那熟悉的红色一角,凝神细望。
看哪,他的步伐又加快了,他奔向那抹鲜红,停下,蹲下,拾起,紧抓着红旗,用双手捧着。
他在端详,用目光将它一寸寸打量;他在凝望,由它看向更远的地方……
画面一时停滞了,只有被微风撩起的叶片倾诉着时间的流逝。
哦,他动了,他将红旗小心翼翼地置在架子上,如同放下与心爱之人的定情信物,然后张望了一下,走了。
走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的心空了一块。
不,没有!当他重回到镜头中时,我的手心已沁出了汗。我看着他目不转睛地将五星红旗展平,铺开,叠起,放在他拿来的一纸张上,然后几步一回头,用比来时更缓慢且坚定的步伐离开了。此时镜头外的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回望时的炽热目光。
退出视频,我不禁想到運动会时,我们班置办了许多小国旗,同学们摇旗呐喊,特别兴奋。可当运动会结束时,它们却被凌乱地丢在地上,无人问津,还有国旗样式的贴纸粘在地上,上面的脚印清晰。
如今,和这样一位以虔诚之心呵护国旗的老者相比,我不由得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浓烈的敬佩和对自己行为的惭愧。不得不承认,老者以实际行动,为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上了宝贵的一课。
(指导教师 胡盛云)
【评点】
文章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还原了一段监控视频中的画面——一位老者以虔诚之心拾起地上的五星红旗并将其小心翼翼地放置好。所述事件虽小,折射出的爱国情怀却非凡,具体说来有如下亮点值得借鉴:
一是精于细节,举重若轻。作者以客观的视角仔细观察老者的一举一动,在刻画神态时,运用“小心翼翼”“目不转睛”等四字词语直接展现老者的情态;在刻画动作时,一方面善用短句呈现其连贯性,另一方面又巧妙借助细节变化旁敲侧击,如“看哪,他的脚步放缓了……看哪,他的步伐又加快了”,这种由慢到快的转变,间接流露出老者认出国旗后急于拾起的心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是巧作对比,高下立现。作者由监控视频中的画面联想到身边人无视国旗的不当行为,相形见绌的同时,又自然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十分具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