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赫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法

2020-04-20 10:59常磊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巴赫小提琴

【摘要】音乐历史上的巴洛克时期经历了欧洲史上充满矛盾和动荡的一个半世纪。1685年是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一年,其中诞生了伟大的作曲家巴赫。对巴赫作品的演奏尤其要注意独特的方式。本文将以《巴赫6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其中一首为例,来阐述具体的演奏法与巴赫作品风格的结合,尽量还原巴赫时期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巴赫;演奏风格;小提琴;演奏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60-02

【本文著录格式】常磊.浅谈巴赫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法[J].北方音乐,2020,02(04):60-61.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在西方音乐史上充满着矛盾与动荡,但是也是变革和理性开创的时代,在这种虽然复杂但又充满生机的时代,也为巴洛克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dh,16750)的音乐就是诞生在巴洛克时期,同时也代表了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巅峰。舒曼曾经说过:“巴赫之于音乐正如创教之于宗教”。巴赫的音乐作品是音乐作品中的《圣经》,其是欧洲近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且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巴赫创作的作品主要服务于教堂及宫廷,巴赫在1723年莱比锡教堂工作时,27年中写了大量声乐作品,250首以上的康塔塔,《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等伟大作品,因此也被称为“音乐之父”。

巴赫的一生从未离开过小提琴,始终钟爱着这项乐器,并为小提琴谱写了很多小提琴作品,包括奏鸣曲、协奏曲、重奏作品等。在巴赫的弦乐作品中,艺术价值与音乐性最高的就是《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这无疑是巴赫在小提琴方面巨大的成就,乃至小提琴无伴奏作品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对小提琴无伴奏作品的发展和升华有着重要的意义。《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无论是从艺术性或演奏技巧来说,都是具有前瞻性的,也为后期弦乐奏鸣曲式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向导,是小提琴奏鸣曲式及和声性运用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谱例,对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进行阐述。

众所周知,已经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乐器小提琴,是以演奏线条音响为主的旋律性乐器。巴洛克时期之前的作曲家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基本上也是以单一旋律为主,但把小提琴作品用以复调出现的形式几乎未见。当时的管风琴基本上包揽了整个复调音乐。但是,巴赫为他所钟爱的小提琴创作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在巴洛克时期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使旋律性乐器转变为了可以演奏多声部的复调和声乐器。巴赫这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创作于1720年,共六首,第三、五首为奏鸣曲、第二、四、六首为组曲。巴赫在创作此作品时接受了意大利音乐文化中最实质的部分——巴洛克风格及美学思想,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贯穿在整首作品中,演奏方式以和弦为主。因为巴赫的作品中标记比较少,对于现在演奏者来说,很好地诠释作品无疑是有一定困难的,主要是不能很好地区分和演奏巴赫作品中的复调和声和旋律线的走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巴赫的作品已经普遍进入了高校,研究生课程甚至在音乐专业附中的学生便开始接触巴赫的作品,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诠释和理解作品的结构而误奏,就会影响演奏巴赫的作品,不能够清晰准确地演奏出作品的旋律主调及内在和声,从而限制了巴赫作品在艺术型和音乐性上的体现,更不能真正理解巴赫作品的内涵,从而失去了演奏的意义。

巴洛克时代的美学思想对巴赫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建筑、雕塑包括绘画,都体现着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美和结构美。因此,在巴赫创作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中,可以体会到巴赫利用和声和旋律线的交替,体现他对巴洛克时期美学思想的理解。在巴赫创作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中,对演奏记号及表情符号的标记非常少。对于之前没有充分了解或聆听过巴赫作品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是很难把握演奏方式的。对于巴赫作品中没有清晰记号及表情符号演奏處理问题,演奏家谢林有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处理的原则需要尽可能地还原“巴赫时代的演奏方法”。如何还原,笔者认为还得从巴洛克时期演奏所用的乐器分析。在巴洛克时期,小提琴的外观与发展到今天的小提琴外观有所不同,巴洛克时期的琴箱偏小,琴颈也比较短,琴马弧度比较小、较平。巴洛克的琴弓用弓杆是向外弯曲成一定弧度且弓毛较松软的弯弓。从构造和着力点来分析,无论是从小提琴还是琴弓来讲,都能够很容易演奏出和弦,因为握弓的拇指可以接触到弓毛,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弓毛的弧度,甚至可以使弓子同时接触四根琴弦,使四根琴弦同时发声。但对于现在的提琴构造来讲,琴马弧度变大,而且现在使用的琴弓弓毛硬度增大,很难同时拉奏超过2根琴弦,琴颈的加长意味着对音准的要求更加精准。因此,现代小提琴在演奏巴赫的复调无伴奏作品时,对左右手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演奏方式上都有了新的难度和要求。对于巴赫作品中的和弦来讲,已经不能再像用拇指可控弓毛时同时拉奏响三和弦甚至是七和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舍弃发展到现在的小提琴的外观及演奏,因为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演奏技术相比现在还是相对落后与不科学,因此,我们可以用发展到当今的小提琴技术来弥补乐器所带来的演奏方面的不便。例如,左手可以延迟抬起,或是提前准备按指动作。在运弓方面,需要演奏和弦时,弓速在跨越四根琴弦时尽量慢一些,让琴弦充分震动,以达到最大的音响等方式。

以下来介绍几类在巴赫作品中常见的演奏法:

一、和弦与旋律线的演奏法

以巴赫奏鸣曲中《g小调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来展开论述:

在巴赫的作品中,和弦的演奏不能是随意奏响即可的。如上文所论述,需找到此作品的旋律线后再继续进行演奏。第一小节中的G、D、B、G不能以平时演奏和弦时一气呵成。巴洛克时期的主奏乐器是管风琴,讲究的演奏法是通奏低音。因此,演奏和弦时应模仿管风琴的发音效果,G、D和弦的演奏时间需与B、G的演奏时间基本均等,不建议把G、D音演奏的过短。处理好第一个和弦后我们便可以找到旋律线并演奏它了。很多演奏者演奏此奏鸣曲时往往忽略了节奏,认为可以即兴演奏此作品,笔者认为不当。我们可以看到此作品中有很多32分音符甚至是64分音符的一串上行音阶或是下行音阶,演奏这些音符时也需要在相对合理的节奏中演奏。在这里也需要说明一点,巴赫这些上行或下行的音阶,据资料记载,是巴赫即兴写作的产物,但是既然巴赫写在了作品中,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节奏和演奏风格。在和弦与旋律线兼顾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情况,不一定在最上方的就是旋律线,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小节中的第三组和弦A、G、C,这是的旋律线就是G音,所以演奏时最后的音响要持续在G上。

二、右手运弓与和声的处理

在巴赫的作品中,为了突出旋律线,运弓的方式和左手摁弦不能像演奏其他时期作品中出现的和弦演奏法一样,在演奏完巴赫作品中的和弦,首先是左手,如果在接下来的谱面中没有连接很紧密的音符前,不要迅速抬起手指,这是为了保证其音响的延续;同理,右手运弓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演奏七和弦时,在演奏完根音和五音后,琴弓不要立马转向三音和七音,而是稍有滞后,然后再转换,为的也是能够保证音响的持续性。在演奏时,演奏者要有这种意识,巴赫的作品中和弦与旋律始终是贯穿出现的,纵向的和弦融合在横向的作品旋律线中,这种交替式的创作手法是巴赫《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始终存在的演奏方式,从技术方面来说,也是需要演奏者克服与解决的难点。因此,演奏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时,需提前分析谱面中出现的和弦演奏方式以及右手运弓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现代科学的小提琴演奏法正确诠释出巴赫的作品。以下我们以g小调第一奏鸣曲第二乐章赋格为例来具体分析:

如谱例2所示,主题为简单明快的DDDDCBCA,而从第二小节开始,便加入了和声,这时的节奏型并未发生改变,但是根据和声的变化,旋律音变为了GGGGFEFD。第三小节旋律线的位置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上声部,变为了更加明亮的旋律。在演奏赋格时,对主题的演奏和突显极其重要,如前文所述,从构造和着力点来分析,无论是从小提琴还是琴弓来讲,都能够很容易地演奏出和弦,因为握弓的拇指可以接触到弓毛,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弓毛的弧度,甚至可以使弓子同时接触四根琴弦,使四根琴弦同时发声。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琴弓硬度相比巴洛克时期来说非常大,所以在演奏这首赋格时,为了突出主题且不影响和声的前提下,需演奏者将弓的主要着力点根据主题的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音量上。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因此需要经过课后的慢练与反复揣摩。

再者,需要演奏者注意的是在第11小节出现了G、D、B這样的和弦,像这样三个声部同时出现时便不能偏向于上声部或是低声部了,这时运弓需尽量靠指板处且弓压需稍大,同时奏响三根弦,这对小提琴的演奏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尽量慢运弓,换弦角度小一些,这是为了让已经脱离拉奏的那根弦继续震动,以获得三根弦同时发声的效果。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乃至音乐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巴洛克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巴赫所谱写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巴洛克时期美学思想的一次绽放,但是每一个音符又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那样,有着高度的严谨性与艺术性。我们如果细细品味巴赫作品的谱面,甚至能够通过谱面看到矗立的一个个立柱及雕刻在立柱上的天使。因此,我们在有想法去触碰巴赫作品时,不仅仅需要做谱面的准备工作,更加需要了解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绘画及当时的美学思潮,巴赫的作品不是他凭空的一时即兴,而是完全依照他所处的时代思想去描绘、谱写的。在这种方向的引导下,才能够在演奏和教学方面对巴赫作品有正确的诠释与演奏。

参考文献

[1]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巴赫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我是听巴赫的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Pear Concert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