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图书馆的思考

2020-04-20 11:09从晓红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服务

从晓红

摘 要:本文引入“大图书馆”理念,利用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在提高科研院所图书馆对技术资料的查询、利用和对应用课题及研发成果资料的管理水平的同时力求极大地发挥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功能。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关键词:科研院所图书馆;大图书馆;科技强国;科学技术资料;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245-02

0 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研院所肩负着科技强国这一神圣的使命。科研院所图书馆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推进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科研院所图书馆不能仅仅局限于收集、整理、保存科学技术资料和图书阅览的功能,而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扩展服务内容,增加服务功能,开展特色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满足科技工作者对知识的追求,使科研院所图书馆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的殿堂。

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大数据,到2017年人工智能的首次写入,可以看到数字化新浪潮正汹涌而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速发展。4G网络的不断成熟和5G网络的初露端倪,运用好互联网,充分挖掘图书馆潜在的经济效益,是图书馆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科研院所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科研人员,他们需要先进的、广泛的和科技、研发相关的资料和服务。我们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引入“大图书馆”理念,拓展科研院所图书馆内容,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与一体,为科研人员赋予更多能量,推动科技创新更快发展。

1 “大图书馆”理念的产生及内涵

“大图书馆”理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著名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ty Center)就是在这一理念中,于196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都柏林创建的。它是面向全球图书馆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和研究组织。旗下逐渐建立了First Search检索系统和Article First、ECO等多个数据库,供用户检索和使用。

我国从1986年“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研究小组成立,到200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再到如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等图书资料查询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大图书馆”理念而产生的资源共享的网络化服务图书馆。

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应有效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顺应社会发展,基于“大图书馆”理念,发展我们独具特色而又适合科研院所需求的图书馆。

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既有图书馆的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它主要突出“科学技术研发、创新”这一特点。利用好“大图书馆”这一理念,从科学技术资料的收集、积累到筛选、利用;从对科研成果的保存、整理,到引进世界科技先进技术,再到研发、创新;从组织专家讲座,到青年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我们要利用好科研院所图书馆这一阵地,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图书馆的潜在价值,为科研工作人员做好技术资料的后勤保障。

在“大图书馆”这一理念下,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具有的职能应该是:做为科研院所科学技术资料的大“仓库”,在忽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院所内人员按照保密级别任意进出、对外严格把控,确保供给研发人员足够多的技术“营养”的同时,充分实现科研成果自身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2 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的图书馆还是以纸质专业书籍为主,附加一些期刊、报纸;就是建立了电子文献资料,还是以网上查找为主,没有针对性的建立自己院所獨有的数据库;对科研成果还只是保存资料,没有切实保证科研成果不被“仿制”的措施;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也多有存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发展,不能满足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科研人员对技术资料、信息的需求和利用效率。科研院所图书馆确实是科研人员需要的,但它现在的模式又不能充分、完全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研院所的图书馆潜在的价值不能充分、完全的体现出来。这就要引入改革创新的思路,引入“大图书馆”理念。把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办成一个基于网络,又不局限于网络的,即有科研资料的查询,又保证研发成果的安全,还能为研发人员提供交流的场所,有自己院所特色的半开放式的资料“仓库”。

3 影响“大图书馆”理念发展的因素

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现状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影响改变的因素太多。首先是理念,没有用创新改革的理念来经营、管理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只是一味沿袭老旧思想,认为科研院所图书馆就是一个保存、查阅科技资料和借阅图书的地方,没有站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角度,没有引进“大图书馆”理念;第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研院所“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作用,没有意识到科研院所图书馆不会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消失,它会在的“大图书馆”理念的引导下,起到更加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将会是科研院所的一个研发、创新的大基地。他不仅可以满足科研人员的技术知识积累、研发创新、技术交流,还可以对研发成果进行保值、增值和深度的挖掘。更可以是研发人员开阔思路以及放松换脑的一个场所;第三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现行的管理人员多是坐等服务,缺少主动服务的意识,也缺乏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大图书馆”理念下的科研院所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图书资料的管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科研专业技能和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为科研一线人员提供更到位精准的服务。

4 改变与展望

经营理念不够,那么就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运用“大图书馆”理念,在求新求变中不断发展。

资金不足,首先是节约资金,其次是想办法增加收入,然后才能实现提高软、硬件设施的升降改造。“大图书馆”的理念是思想理念的升级带动软件升级再到科研院所“大图书馆”的形成。只要有目标,科研院所的“大图书馆”是一定会实现。节约资金,从点滴积累开始,从院所人员的技术论文到电子文献的积累,从会议论坛报告到国外先进资料的积累,逐步建立自己院所的资料数据库;大力宣传科研创新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为院所增加经济收入。

提高科研院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具有图书、资料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为研发人员服务的能力,增加网络和对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专业的文献组织整理,便于收集、利用专业的技术资料,建立适应本院所的数据库并组织专业技术论坛等,使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成为科技知识的枢纽和节点,为科技人员服好务。

基于“大图书馆”理念,科研院所图书馆也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体。它具有大数据下智库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科技的前瞻性、务实性和服务性。

4.1 科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科技资料的收集是一个漫长而又繁琐的过程,需要管理人员有对图书资料、技术专业和网络都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极高的服务热情。为适应当今的网络时代并引用“大圖书馆”理念,实现科技资料无时空、地域限制全时空查询,建立院所技术资料数据库。

院所技术资料通过慢慢积累,会形成自己院所独有的、适应院所研究方向的数据库。研发人员查找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会节约查找时间和精力,体现了科研院所“大图书”的诸多优势之一。同时针对专业科室的研究方向,及时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下载整理入库并将目录推送到相关人员手中,便于他们对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的了解,协助课题的顺利执行完成;针对研发科室充分了解研发的立项、研发和推广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资料,进行推介,帮助他们尽早完成研发课题的申报及研发;对于三线的人员进行服务、管理类题材的介绍,全方位提高科研院所的软实力,努力完成科技强国的愿望。

4.2 科研课题资料整理和输出

科研课题完成后,图纸打印、输出在科研院所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占有很大比例。这些资料倾注了研发人员大量的心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封闭不必要的终端输出权限,统一汇总管理输出,是保证科研成果安全的手段之一。科研院所“大图书馆”设立图纸输出室,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院所课题图纸资料统一保管、整理、输出,既能保证图纸资料安全输出,又能统一院所输出资料格式、标识的统一性,树立院所的外在形象。这体现科研院所“大图书”的优势之二。

对院所课题图纸资料统一保管、整理后,不仅为之后研发人员对资料的查找带来便利条件,也方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宣传和推广,也不失为创收的一种手段。这是科研院所“大图书馆”的优势之三。

4.3 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当然是文献。科研院所的“大图书馆”当然应该具备纸质的图书、期刊资料供人们阅览。建立电子图书目录,网上查询,开架自助阅览。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机器人取、放图书,在网上点选书籍后机器人会送到面前,这也就是利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的自动化网络图书馆。丰富人们的阅览爱好是科研院所“大图书馆”的优势之四。

4.4 科研技术交流场所

虽然现在网络高度发达,但是人们不能总是在网络上寻找信息和知识,人和人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科研院所“大图书馆”不仅定期请业内知名专家做技术报告和主题演讲,还有不定期的技术专题研讨会,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在不断的探讨中解决问题,产生灵感,并引发技术思路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组织有实力的厂家进行产品推介会,进行互动活动,便于科技人员了解市场的一些动向。科研院所“大图书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平台,在提供技术交流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精神放松、宽松的环境,更好的发掘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增加交流渠道是科研院所“大图书馆”的优势之五。

期待,在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中,科研院所的“大图书馆”服务功能会更加突出,与科技工作者的距离更加贴近,成为科技强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服务
自助取卡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演变与启示
签约服务 期待内有激励外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