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2020-04-20 11:09周鹏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期

周鹏

摘 要:根据《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析规划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实际调查现状用水量、预测规划年需水量,经过水源比选提出较好的取水方案,对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采用一维模型预测产业园排水影响范围,对规划实施取、退水影响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关减缓对策。论证结论显示,规划水资源方面产业园有充分的保障,但应加速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治理。

关键词:材料产业园;详细规划;水资源论证

中圖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206-02

0 引言

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的目的是从流域或区域的角度对工业园区的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进行论证,根据流域或者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对工业园区的规模和耗水量进行限制,从水资源的角度对工业园区规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本文根据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经过对区域水资源论证范围分析、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用水需求分析、取水水源分析、退水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规划合理性分析、取退水的影响分析及补偿建议、水资源管理措施,对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规划提出同意、调整或否定的评估结论[2]。

1 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简介

仙桃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12月,前身是仙桃经济开发区。2010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复为省级开发区。建区以来,仙桃高新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先行区,全面具备了国家高新区的实力。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仙桃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是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的组成部分,位于仙桃市西流河镇西北部,规划面积707.76公顷,拟发展成高新材料加工、高新材料研发、技术装备研发、传统技术升级、材料产业分销等产业聚集区。《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规划供水水源以自来水为主地下水为辅,规划排水为仙下河污水处理厂,园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收集排入仙下河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洪道河。规划水资源论证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水文地质单元,退水影响范围为洪道河。

2 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分析

2.1 区域水资源条件

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所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本论证是根据产业园内及周围附近地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论证。

本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5m左右(24.83~26.81m),区内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为冲积平原,属汉江一级阶地,由全新统冲积粉细砂夹砾石、淤泥质粉细砂、粉土组成。

仙桃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169.5mm。降水地域分布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仙桃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39亿m3,折合径流深409.7mm,径流系数为0.35,市境内径流的地区分布总趋势与年降水基本一致,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其量占年径流量的70%左右。全市径流量年际变化在2.5~23.4亿m3之间,年径流量最大最小值之比为9.36。

仙桃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53亿m3。产水模数为49.4万m3/km2,产水系数为0.420。客水资源丰富,汉江仙桃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13.2亿m3。

1∶50万湖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中,仙桃市开采模数为51.76*104m3/km2·a,开采资源量为13.12*108m3/a。1∶50万江汉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中,仙桃市开采模数为53.3*104m3/km2·a,开采资源量为13.51*108m3/a;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28,降水入渗补给模数为27.91*104m3/km2·a,降水入渗补给量为7.075* 108m3/·a。

2.2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需水量预测

需水量预测与园区规模、性质、人口、居民的生活水平、用水普及率、工业化水平、工业发展速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总用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1版的规定,预测指标选取参照上述规范及同类地区指标,并结合现状用水情况,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选取。预测计算规划年用水量为5.39万m3/d(1616万m3/a)其中自来水取水量为1409.4万m3/a,地下水取水量为206.6万m3/a。

2.3 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分析

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取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产业政策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且退水均需处理达标,并尽可能回用后再行将多余废水外排,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缓解水体纳污压力。

3 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分析

3.1 取水方案比选和选定

根据国家和仙桃市地方水资源管理要求,结合仙桃市水资源条件,分别以自来水、仙下河、地下水3个不同水源为对象,综合分析水源的可靠性、可行性,从水量保证程度、水源现状水质等角度分析[3],推荐采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取水。

3.2 退水方案

新材料产业园现有污水处理厂于2011年10月份建成投入运营,位于周家滩村,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万m3/d,包括污水处理厂一座、人工湿地1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汉江分洪道。远期仙下河污水处理厂将进行提标改造,设计规模将达到10万m3/d,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4 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及减缓对策

4.1 取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取水分为自来水和地下水取水,其中接城市自来水取水水源为汉江,仙桃市自来水厂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取水影响范围为仙桃市供水管网覆盖地区;地下水取水影响范围为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

4.2 退水影响分析

根据推荐的排水方案,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尾水排入洪道河,产生影响的水体为洪道河,确定洪道河为退水影响范围。洪道河目前未划定水功能区,现状水质为V类。

4.2.1 影响范围计算

(1)数学模型:根据洪道河枯水期水流状况,污水处理厂尾水在通过压力管道抽排入后很快即被完全混合,影响预测采用完全模式进行预测,并从保守角度出发,持久性污染物不考虑污染物降解,只考虑混合稀释作用[4]。

预测模型如下:

(2)水文参数:洪道河主要水文参数:最小月均流量281m3/s,河宽22m,平均水深2.5m,平均流速0.51m/s,综合污染物降解系数KCOD=0.25,KNH3-N=0.1。

(3)计算结果: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尾水排放口下游1000m断面COD浓度的预测3.553mg/L,氨氮预测值为0.319mg/L,预测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类标准要求。

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尾水排放口下游1000m断面COD浓度的预测值为4.651mg/L,氨氮预测值为0.349mg/L,预测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Ⅴ类标准要求。

4.2.2 退水影响分析

(1)污染物排放情况: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排入洪道河的污染物将有大幅消减,其中主要污染物COD、SS、NH3-N及TP的消减量分别为3832.5t/a、3175.5t/a、219.0t/a和49.275t/a。其中消减比例最高的为SS,消减比例为96.7%;消减比例最低的为TN,消减比例仅为57.1%。

(2)入河排污口对第三方影响:根据仙下河污水处理厂如何排污口所在河段取水口分布调查及排污口尾水排放的模型计算成果可见,仙下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不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

4.3 建议

加强对园区企业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实行严格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治,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对含有有机物、重金属、高热、高浓度等难降解废水应单独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同时对企业外排废水实施自动监测和定期不定期监测,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超过排放总量的企业,必须实施限期治理;影响所处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化工企業,必须实施限期整改。

5 结语

仙桃市水资源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域水资源条件相适应。规划取水方案基本合理,规划实施对第三者合法权益基本无影响,规划退水基本合理,具有可靠的水资源条件保障。但根据园区管理要求,应加速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治理[5]。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2010.11.

[2] 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35580-2017).

[3] 水利部《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4] 水利部《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25173-2010).

[5]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