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全域旅游反贫困研究

2020-04-20 02:07张玉改兰贵秋兰思琪鲁小波吕俊芳
关键词:全域辽宁省辽宁

张玉改 兰贵秋 兰思琪 鲁小波 吕俊芳

(1.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一次把“全域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我国在2011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将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 300元作为扶贫国家标准,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于此,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全域旅游反贫困工作,以期盼到2020年,使农村人均纯收入高于2 300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1]

1 全域旅游反贫困对辽宁省乡村振兴的影响

1.1 全域旅游反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

全域旅游提倡的发展理念“旅游+”,融合了乡村旅游业与乡村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使得农业产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的民风民俗、田园风光、民宿、绿色种植业等和当地产业资源以及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整合,使得荒山变金山、荒坡变银坡、荒滩变绿洲(生态园),将乡村闲置资源激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旅游景点提高附加值,为农业增产、创收提供“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

1.2 全域旅游反贫困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富民战略中,以“旅游+”为发展路径,融合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和生活资源,开发乡村的观光、娱乐、民宿、文化体验、疗养、绿色食品等乡村旅游产品,将乡村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理念与思想融入到全域旅游中,把传统落后的乡村经济转变成现代乡村旅游服务业经济。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立足本地农业资源,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水果、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技推广、包装储运、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农业产业化配套服务企业,促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并最终让乡村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脱贫、富民、乡村振兴的目标。

1.3 全域旅游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对于偏僻贫穷落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和开发投入,尤以对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投入比重较大。因为全域旅游扶贫不是简单地、单方面地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脱贫的开发式、产业化扶贫方式,因而具有明显的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此外,旅游扶贫还有强大市场支撑,贫困地区只要对旅游资源开发得当,就可以取得开发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乡村的效果。[2]所以,全域旅游反贫困在贫穷落后地区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信息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工作,定下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实现“两个一百年”总体目标共同奋斗。在该意见指导下,提高并完善旅游扶贫总体规划,振兴乡村发展和打造旅游精准脱贫,真正让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受益。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全域旅游反贫困做出的成绩

2.1 旅游经济增长明显,旅游收入回落后逐年增加

2018年,辽宁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 499.1万人次,包括国内游客56 211.4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287.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7%、11.7%和3.2%。其中在接待入境过夜的游客中,外国游客229.8万人次,同比增长5.9%;港澳台游客57.9万人次,同比下降6.3%。辽宁省在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5 369.8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包括国内旅游收入5 254.8亿元,同比增长13.7%;国际旅游收入17.4亿美元,同比下降2.2%(见表1)。

表1 2013—2018年辽宁省旅游数据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止到2018年末,辽宁省共有671家星级宾馆,包括24家五星级宾馆。2018年末辽宁省共有1 489家旅行社,有45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包括5个5A级旅游景区。[3]

2.2 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辽宁省为了振兴乡村发展,2018年选派了1.2万名干部驻扎乡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共实施2 377个产业扶贫项目,完成2.1万户D级危房改造,实现6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5.43万人脱贫,519个贫困村销号,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根据《辽宁省贫困退出实施细则(试行)》(辽脱贫发〔2018〕17号)有关要求,经县申请、市初审、省核查验收,2018年西丰县、阜蒙县、北票市、凌源市、建平县、喀左县达到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拟退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4]辽宁抚顺县依托“神奇天女山”“多彩三块石”“神州北湖”为核心的“两山一湖”旅游格局,激活了产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真正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形成了全县“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激活了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抚顺县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及脱贫致富。2016年全年3 000户产均年收入增加近万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抚顺市清原县是个贫困县,近年来,由于该县的红河谷漂流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抚顺市通过融合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市的产业集群,正在由“景区旅游”推动为“全域旅游”发展。其中,红河谷漂流就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成功转型的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2.3 辽宁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榜上有名

2019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71个区县和单位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榜上有名。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长白山南部余脉,拥有辽宁省最大的水库——浑江水库,森林覆盖率达到78.9%。桓仁满族自治县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实施创新示范引领,建立健全旅游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体系,强化旅游安全秩序,科学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规划,做好全域打造、全域串联、全域规划点线面大结合的文章。同时,该县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富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着力补齐全域旅游的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基础配套,打开快进通道,让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全域旅游反贫困的路径构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把全域旅游放在反贫困的重要位置,将其作为脱贫、反贫困的重要因子,用全域旅游振兴辽宁经济,并且把全域旅游的成果反哺给乡村振兴,使辽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经济发展之路,以全域旅游实现辽宁省脱贫攻坚的目标。

3.1 放宽政策,不断落实扶贫帮困措施

2019年是辽宁省脱贫攻坚“决胜年”,要深入落实攻坚策略,精准扶贫,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有保障;要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提高贫困群众的生存能力;要让贫困群众真正有能力去发展致富,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2019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力争完成全省脱贫,经济发展迈出一大步;在“两不愁、三保障”前提下,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扶贫、引进产业来扶贫、加强医疗与养生健身的健康扶贫;对特殊贫困群众加大帮扶力度,完成辽宁省13.02万贫困人口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任务。最后要在全省开展大排查,做到脱贫致富路上不落1人1户,做到全面脱贫,实现辽宁经济大繁荣。同时,辽宁省还要不断推进海城喇叭戏、葫芦岛葫芦烙画、东北大鼓、关东民俗村、本溪市桓仁县的朝鲜族乞粒舞、抚顺地秧歌、满族特色村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西木偶戏、辽西高跷等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对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林家乐、生态园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将县域特色村寨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顺利实现百姓脱贫致富。多项措施共同助力辽宁省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辽宁乡村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落实,把反贫困政策落到实处,最终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目标。

3.2 借助冰雪旅游推动农民发展富民产业

2019年辽宁省开始打造旅游精品,开发特色旅游新业态。推动自然观光类景区向生态旅游度假区转型,推动温泉旅游向冰雪+温泉、康体养生旅游转型,培育冬捕狩猎、自驾露营、主题休闲、特色演艺等旅游新兴业态。同时,促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融合发展。2019年9月辽宁省出台了实施《关于推进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辽宁省冰雪旅游总收入要达到2 300亿元,积极拓展宣传推广渠道,扩大品牌市场效应,不断提升冰雪经济消费水平,确立了未来几年推动冰雪经济强省建设的发展目标。[5]2019年11月份,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了2019-2020冬季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发布会,介绍了辽宁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和特色以及推进辽宁冰雪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建设以沈阳、抚顺为核心,辐射鞍山、本溪、丹东、辽阳等市的辽东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区,打造京哈、京沈客专与哈大辽宁段、沈丹高铁沿线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冰雪乡情、东北民俗过大年”为主题的冬季冰雪旅游系列特色旅游活动,鼓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冬季反季采摘休闲游等产业,真正实现以冬季旅游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3.3 加大对旅游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按照“全域景区”的规划设想,在财政资金及社会资本统筹捆绑使用机制上更加灵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网、路和公共服务以及综合环境整治,同时完善购物场所、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在辽宁省各乡村形成乡村全域覆盖、内外协调的交通体系和新型多元、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发挥其复合效应。[6]省政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扶贫工作,制定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规划。包括:不断完善辽宁省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在景区为贫困群众提供服务管理岗位,增加其收入实现脱贫;实施一批示范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工程,如启动辽西北文化和旅游扶贫大环线,成立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社区活动,在2019年建设800个旅游厕所等,加大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力度,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不仅美化大辽宁,更使得参与的群众迸发了激情,积极脱贫并奔向小康生活。[7]

3.4 打造县域旅游资源文化优势, 紧抓创收机遇

民宿和农家乐都是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经济增长点。民宿经济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升级版。每个农家乐一般都会带动几家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实行农产品回购,增强低收入家庭增收能力。全域旅游发展应打造一批有品质、有故事、有特色的星级农家乐,建设一批洁净、简约、舒心的精品民宿,抓住游客的胃、留住游客的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集中、服务上乘的商业街区,带动新区配套性旅游服务业整体提升;依托各类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年货大集等各类集贸展销活动,农民可以通过赶大集卖特色农产品(盘锦大米、大连贝雕工艺品、建平苦参、恒仁山参、抚顺单片黑木耳、喀左陈醋、耿庄大蒜、盖州苹果、丹东板栗、庄河大骨鸡、朝阳绿豆、鞍山南果梨、岫岩玉雕等),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遇。建立诚信旅游“红黑榜”发布制度,与相关行业建立旅游失信信息共享机制;规范旅游行业经营秩序,大力整治景区闭园过早、服务态度野蛮、强买强卖等行为;在推进重点惠民工程方面,2019年辽宁省为贫困地区群众进行惠民演出,在全省14市举行220场惠民戏曲演出,普及和推广“民间艺术之乡”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辽宁省还将策划储备一批文旅融合的重大旅游项目,招引一批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落户辽宁,扶持引导省内知名企业集团跨界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组织召开全省项目推介会,全年完成投资额240亿元,增速达14%以上。[8]

3.5 加强全域旅游营销促进经济发展,防止返贫

由于近几年东北经济发展的逐渐回归,辽宁经济开始抬头,在此情况下对辽宁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成为重要举措。针对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全媒体营销和立体营销的推广方式,把辽宁省全域旅游中涉及到的独特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乡村风貌、自然古村落、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产品,利用抖音、微视频、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并且要建立当地旅游网站和电商服务平台,完善乡村旅游在线功能,实现精准营销;联合位置相近的旅游扶贫点,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养生度假联盟,与旅行社合作共同推广,还利用新闻媒体和当地的节庆、文体活动加强宣传。[9]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域旅游反贫困”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只有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做到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辽宁省才能把全域旅游全面铺开,推动辽宁省经济发展,实现辽宁省反贫困目标,加速乡村振兴步伐,使辽宁省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全民致富奔小康。

猜你喜欢
全域辽宁省辽宁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