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温燕 孙秀萍 青木 ●任重 柳玉鹏 ●本报记者 李雪 白云怡 倪洪章 陈青青
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衰退。17日,中国公布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公布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新冠肺炎大流行对于一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尽管这是中国从1992年开始统计季度数据以来,首度出现经济萎缩,当天中国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是“波澜不惊”,甚至普遍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媒体分析称,这是由于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停滞并不令人意外,3月经济数据的明显改善让市场看到经济见底回升的希望。而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最新宣布的重启经济计划也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GDP在一季度出现有记录以来罕有的明显下降,但是疫情期间中国14亿人口的基本民生生产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整个社会在有序运行,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预测二季度中国经济会出现比较好的恢复”。
严重萎缩中也有亮点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第二产业下降9.6%;第三产业下降5.2%。
这些数据立即引起全球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经济出现季度负增长在过去40多年里极为罕见”。美联社称,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是自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化经济改革以来的最严重萎缩。尽管工厂和办公室上月已经开始复工,数据显示消费支出和制造业活动依然疲软,这意味着恢复经济比预想的要更加漫长和艰难。
“为防止病毒感染,工厂主动停业,工人返岗推迟,这都直接造成了生产的低增长”,日本《朝日新闻》称,正因为政府为控制新冠病毒感染采取了非常强力的措施,才导致了经济的负增长。路透社引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话说,一季度的经济表现总体在预期之内,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大家都在隔离状况中、经济停摆下”的表现,投资和消费大幅下滑,“但这是一个过去的数字”。外媒也注意到3月的数据虽然也呈现萎缩状态,但下降幅度和2月相比明显收窄。路透社称,这表明随着国内疫情本土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中国经济正从休克状态逐渐复苏。
姚景源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之快、传染范围之广、防控之难,业界此前一直预期中国一季度会出现5%以上的降幅。因此,6.8%的下降幅度在预测区间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提到,虽然一季度经济总体严重萎缩,但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3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3D打印设备、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都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一季度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逆势增长5.9%。彭博社17日称,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的失业率从2月创纪录的6.2%降至5.9%。这表明,迄今为止,中国避免了美国那样的失业潮,上周有超过500万美国人申请失业救济。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专家马斯洛夫称,除中国之外,世界上可能没几个国家能承受经济如此急剧的下降。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第二季度经济将会出现反弹,从4月初开始,中国的经济生活已大幅复苏。消费市场在增长,对商品的需求增长了150%。此外,中国适时启动了在线平台,这对于包括餐饮在内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市场反应波澜不惊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称,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在当天上午10时发布后,市场反应“波澜不惊”。报道称,中国从1月下旬开始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停摆,2月份大部分时间,各地工厂企业仍处在停工停产状态,商店餐馆都闭门歇业,“因此一季度糟糕的经济表现在意料之中”。
日本“大家股份”网报道称,虽然17日中国公布了1到3月份的GDP呈现负增长,但是由于对中国今后经济恢复的期待感,日本股市的股价仍然保持了大幅度上升。“投资者展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德国财经网17日称,从当天中国股市的表现可见投资者对于中国近30年来经济首次负增长的接受度:上证指数上升0.66%,深圳股指则上升0.55%。
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在中国经营的大部分美国企业并不打算把生产和原料采购环节转移到中国之外。这项由北京和上海的美国商会以及普华永道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近70%受访者预期在中国的供应链会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96%的受访者估计会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与国际间一些说法形成对比,我们的大多数会员短期内不会打包走人,”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说,“在几个月的封锁举措后,中国在重启经济方面似乎走在了世界前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称,3月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过了最糟糕的时期”,并且“中国正处于全面复苏之中”。CNN说,经济负增长会使政府考虑采取其他措施来缓解经济痛苦,其中包括进一步降息,这意味着小企业借钱和维持生计的成本会降低。“中国手中还有不少牌”,德国《焦点》周刊17日指出,迄今为止,中国央行一直在采取行动。但到目前为止,中国金融当局采取了节制的行动,援助额还没有像欧洲或美国推出的那么大。因此中国还可以根据形势,不断增加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周早些时候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增长1.2%,然后在明年增长9.2%,从而使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经济表现最好的。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中国与世界共克时艰
根据国家卫健委报告,4月16日0—24时,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26例,其中15例为境外输入病例,比前两日有明显减少。
但海外疫情不见拐点和中国防控境外输入第二波疫情的情况,仍然是中国恢复经济生产的最主要瓶颈。《华尔街日报》称,很多限制措施已经取消,但又有新的限制政策出台,包括收紧对国际航班的限制以防止第二波输入性感染。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估计,今年非农就业人数将减少1400万人,相当于抹去过去两年多的整体新增就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7日称,当前,中国经济每天都在经历压力测试,政府正在允许更多经济活动恢复,同时探寻安全底线及民众的感受。中国很多地方都做好了“持久战”准备,而不是速战速胜。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纾困措施不是“大水漫灌”,没有出现基建投资激增,也没有给房地产松绑,而是显示出“新的谨慎”。
“中国危机模式将持续一段时间”,德新社17日称,柏林中国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经济回归正常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其他地区疫情的发展:“如果全球经济迅速复苏,那么中国也将迅速复苏”。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二季度欧美等海外经济体可能会陷入深度衰退,不可避免对中国外贸构成拖累。
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有关重启经济的新指导方针,德国政府16日也宣布,商铺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零售店、汽车和自行车经销店以及书店自下周起重开。媒体称,这些因素也支持了投资者对中国一季度GDP数字的心理承受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复工状态也正在给世界带来信心。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观察到,“中国挖掘机的销售正在猛增”。美国《新闻周刊》日语版网站17日报道,上海和北京交通已经复活,钢铁等重工业领域的需求正在恢复到2018年至2019年的水平。中国的大汽车制造厂多半已经复产,住宅销售虽然还没有达到前两年的水平,但已经开始有增长迹象。报道称,“中国的现状显然是让我们提高信心的来源,无法设想欧美等国的经济在6个星期后能接近复活”。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专家加布耶夫17日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说,北京公开承认面临的困难,等于告诉世界,政府正在准备相应的解决办法。他说:“相当正面的是,中国坦诚公布第一季度GDP下降情况。显然,中国领导层对问题是清楚的,不想粉饰局势。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成为增长的火车头,如果不是整个世界的火车头,起码也是某些领域和某些国家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