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陈红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教师需要把创新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主动分析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活动等途径进行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完成学习内容,实现高效学习,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研究新课标教学理念后,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探究数学新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指导和对教学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动下,学生能够初步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即时评价,让学生在通过努力收获数学知识时得到表扬,在激励下获得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感受到快乐,激发内动力,让他们在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独立思考中完成学习内容,有效提升学习成就感,激励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活动以其直观性和操作性的优势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借助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借助操作分析教材中的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在操作中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 “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画出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掌握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必须相同。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运动过程,深刻理解了平移的特征,培养了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初步具备了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数学思维能力不强,在思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思路进行有效点拨,使他们能有效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探究数学重难点知识。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时,教师可以把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分解,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分析知识,让他们能快速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有效的方法能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概念,理解数学语言,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找到知识间的联系点进行深入分析,高效完成学习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向他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等。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还要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构建优质数学课堂的前提条件。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加强对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使数学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实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