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本文将从三个部分论述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作特征,通过第一章来了解肖邦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则来论述肖邦叙事曲体裁的渊源和特征,第三章来了解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的戏剧结构及创作特征。本文作者演奏过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起初为了更好地演奏出作曲家想表达的作品,对肖邦的背景以及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进行了一定的资料查找,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钱仁康所著的《肖邦叙事曲解读》,这本著作全面细致的研究了肖邦及这一课题,但本文作者认为即使在已经从音乐写作背景,乐曲分析等综合探讨完成理论成果后,也不乏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对肖邦本人以及他的作品研究并不是数学题,有唯一答案,不同的表演者均可进行学习之后提出自己的视角,这样才有利于经典作品的传承,这更有利于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挥出个人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创作特征
一、肖邦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
了解过肖邦的人都知道肖邦是一个极具爱国主义的钢琴诗人,德国作曲家舒曼把肖邦的作品比喻成“花园中的大炮”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肖邦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成为民族音乐家的思想的确立,也开始于少年和青年时代。他从小就喜爱民族民间音乐,他常常会被无意间听到的民间音乐而入迷,他一定要听完了才肯走。波兰民间音乐的音调、调式、节奏、和声上的特色,从肖邦开始从事创作时起,就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在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这些因素更深入到他的创作思维的深处。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又不难从两个方面发现肖邦叙事曲深刻的民族特色:肖邦叙事曲起源于波兰的传统,他的创作与波兰人民的生活及波兰的民族艺术紧密相连,有着深厚的民族血统,在其叙事曲中,渗透者一股浓郁的波兰乡土气息;肖邦生活的年代是波兰民族灾难沉重的时期,也是波兰民族觉醒的时代,在斗争中产生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一批批波兰文学家奋起反抗,用文学作品来表达民族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的主张对少年时期的肖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使肖邦叙事曲渗透着悲愤自觉的民族忧患意识。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就像是一幅画,画中所讲述的是田园生活故事,都表现出肖邦难舍故土,思念家乡的情结体现。纯洁忧郁的音乐难以诉说的惆怅,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游子久不归”的哀愁与忧伤,使无数演奏者为之感动且流连忘返。
二、肖邦叙事曲体裁的渊源和特征来了解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
肖邦叙事曲这一体裁在单章大型体裁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体裁的作品通常采用相当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从体裁的来源来说,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是浪漫诗人的叙事诗、波兰民间的“杜马”和欧洲专业创作中的声乐叙事曲的创造性发展。肖邦从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得到启发,因而产生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在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中则更发展了波兰民间叙事诗“杜马”的体裁,“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
肖邦叙事曲中的回旋曲因素则已和奏鸣曲式的原则与变奏的原则相结合,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结构。肖邦的叙事曲具有某种潜在的标题性,例如第一、第三、第四叙事曲都有很多类似像讲故事的开场白的引子或者是含有引子性质的主题。
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虽然沒有引子,但是一开始就具有叙事的性质。在这首作品里肖邦运用各种音乐的手法来加强叙事曲音乐的叙事性。例如在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中的开头的旋律就以不同音区作出一问一答的呼应感,仿佛是一对爱人在交谈。肖邦广泛的运用了一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的综合性主题来体现出叙事曲这一体裁,同时又使声乐和器乐相结合的特点,这样就能够在同一个主题内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肖邦对这叙事曲这一体裁的创造性发展是非常卓越的:肖邦是把叙事曲用于器乐的第一人,他使得钢琴充分的发挥了叙事性能,有机结合了器乐特点和声乐特点。他把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结合在一起,使叙事曲这一体裁的戏剧性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他也为浪漫派的各种交响性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来了解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的戏剧性结构及创作特征
(一)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是1841年的夏天或秋天在诺安创作的,出版于1842年1月,但在1841年11月28日的法国音乐杂志上就登了广告。诺安是一个环境幽静的庄园,附近有一片草地,安德尔河就在它旁边流过,房屋的四周是有围墙的花园。这时正是肖邦创作的全盛期,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气势壮阔的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中的展开部充满了动力和精力充沛的再现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作品中表现光明和黑暗的斗争(展开部),最终以光明获得胜利的结局也是肖邦自身的真实写照。肖邦把这一作品献给普·诺爱女士,她是肖邦最宠爱的的钢琴学生。
(二)戏剧性结构及创作特征
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是一首色彩鲜明,热情洋溢的一首生命的凯歌。其中表现深厚感情的主要主题和两个插曲性质的主题相交替,通过戏剧性的对比主题开始展开,肯定了主要主题的顽强的生命力。感情波浪时起时伏,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一浪推向一浪,使第一主题在现实达到了高潮。呈示部分的三个主题都是安静明朗的,像是一个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化身,相互之间形成对比,但在性质上不是矛盾的。
结论
本文作者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分析了肖邦降A大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叙事曲体裁的特征及戏剧性结构。最终可以达到演奏者从理性到感性的两个方面来认识肖邦认识肖邦叙事曲,本文作者并没有从演奏技术方面深入研究,因为我认为你想演奏出什么样的音乐,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知道如何提升技术的练习,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音乐的内在是一首作品的灵魂,需要我们大量的查阅资料来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充实知识储备将此课题不断扩充和完善最终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陈春兰.肖邦钢琴叙事曲的民族性特征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2第一期.
[5]李丹阳.试析肖邦叙事曲的混合曲式结构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6]于润洋.肖邦音乐的民族内容—纪念波兰杰出音乐家肖邦诞生一百七十周年[J].音乐研究.1980,01.
[7]王晓宏.肖邦第三叙事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艺术探索[J].大众文艺.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