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旅游资源指可实现旅游吸引功能的水域景观和水利工程景观。我国已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00余处,全国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及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促进地方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仍旧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科学准确地分析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无吸引就无旅游,作为水利旅游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在回顾我国水利旅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水利旅游吸引力研究为主线,对水利旅游展开系统研究。
《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为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概念、内部关系和测算过程解析,解析了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相关概念、水利旅游吸引系统内部关系、水利旅游吸引系統的测算过程等内容;第三章水利旅游吸引力理论模型和实证评价,对水利旅游吸引力产生、水利旅游吸引力测算指标体系、ahp. pca. boarda组合评价过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水利旅游吸引半径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测算,对水利旅游吸引半径理论基础、水利旅游吸引半径模型建立等内容进行了阐述。该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性,可为水利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结合《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第一,古代优秀水利工程,诸如都江堰、灵渠、坎儿井等,这些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且风景旖旎的古代水利工程,是广大旅游者的理想去处。第二,现代水利工程,诸如发电、引水、水处理等,这些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具有景色壮观、科技感强等特征,深受旅游者的青睐。《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提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可实现观赏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旅游吸引力。其中,观赏价值由旅游资源规模、景区结构、景区质量等指标构成。在旅游资源规模方面,主要是指水利工程规模大小,涉及水利工程设施体量、水库库容等。一般而言,水利工程规模越庞大,则旅游景观越宏伟,旅游吸引力越强。在景区结构方面,主要是指景区中不同景点在空间组合上是否合理,景点设置是否具备丰富性、互补性。在景区质量方面,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展现出的感官美学状况,诸如工程建造精美情况、水岸线优美情况等。对于文化价值而言,是水利工程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是该项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重要价值体现。依照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种类不同,文化价值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古代水利工程有着悠久且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水利工程则拥有深厚的科技内涵。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广泛的水利科学知识,诸如都江堰运行原理、修建历史,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发电、防洪等功能实现等,这些均是水利工程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水利工程旅游景区的参观游览,可学习到与水利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而可满足旅游者增进自身见闻的旅游目的。对于生态价值而言,大部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处在山野地区,优质的水体质量及充足的林草覆盖使水利工程旅游区拥有极佳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在游览水利工程旅游景区过程中,旅游者不仅可沉浸于舒适宜人的环境中,还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
近年来,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方面:首先,管理部门认识不足。一些地区即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然而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自身所处经济形势的有效认识,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认知不足,未能形成对旅游行业的深入了解。受此影响,未能对水利工程风景区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大多数旅游资源闲置,进一步对我国水利工程旅游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资金投入有限。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旨在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然而由于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开展。再次,旅游管理规划不完善。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涉及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利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必须充分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虽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然而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使得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实际开发中存在明显的不足,旅游管理中存在诸多漏洞。
参考《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相关内容以及当前水利工程旅游现状可以看出,开发管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开展科学合理规划。一方面,推进规划与工程建设的有机融合。水利旅游离不开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有力支持,所以对于水利旅游的发展规划应当充分结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色来制定。与此同时,新建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便应当为未来是否发展水利旅游而考虑。例如,美国的胡佛大坝,将大坝造型设计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同时在相应的位置建设有独特的景区地标,并附上大坝建设信息,为游人了解大坝信息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规划布局应因地制宜。水利旅游的规划布局应充分结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确立旅游资源分区主题、功能。例如,国外一些成熟的水利旅游风景区,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初期便有明确的分区,诸如游览区、野营区、垂钓区、烧烤区等。其次,确立水利旅游的科学定位。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应结合水利资源的实际属性,针对景区所具备的资源条件采取适合景区的开发管理模式。例如,针对一些城市周边的水利工程,因为交通较为便利,所以可将其打造成大型休闲、游憩的场所。再次,建立旅游资源开发与水利工程保护的和谐关系。一方面,结合生态测评合理划分功能区。生态敏感的地区应开展好生态保护工作,适当减少旅游活动;而生态不那么敏感的地区,诸如土层较厚、坡度较缓和的区域,可推出水果采摘、登山、植物观赏等户外运动。另一方面,加大景区环境管理力度。水利工程景区应当注重引入绿色新能源的设施,力求保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互协调。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旅游形式不断由团队化向散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自驾游、骑行、徒步等旅游方式迅猛发展,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旅游方式。就当前我国一些水利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而言,应加大建设力度,引进资金,结合当前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诸如停车场、汽修厂等。最后,开展好水利景区旅游宣传及营销工作。社会形象对于水利景区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应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水利景区,提高社会影响力。同时,应当加强对水利旅游产品的有效宣传,树立品牌意识,推进水利旅游品牌与地方人文品牌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水利景区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赵肖肖(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景区规划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