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乡们的那些事

2020-04-17 11:46黄舒竑
群众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两口老乡群众

黄舒竑

2017年我从大学走出,分配到淮安市淮安区席桥镇政府。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我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郎变成一名“满眼尽是窗外事”的基层工作者。给我最大感触的,就是我一直服务的基层群众,正是那些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褪去稚嫩,越发坚定我的信仰和事业心。

工作之前,我对基层的印象停留在书本里,只知道基层不容易。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来到我工作的第一站,才对基层的不容易有了体会。

从繁华的城区一路驶来,车窗外宽阔整洁的马路逐渐变成“飞沙走石”的乡间小路。车停在破旧的大院里,院里“躺”着两三幢办公楼,最高的也只有两层。走进办公室,看到墙上杂乱排布的电线,还有桌上那台老旧的笔记本办公电脑。尽管之前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很大落差。因为预定的办公桌还没到,领导就安排我坐在沙发上看看文件、熟悉熟悉环境。看到我略有些尴尬的表情,领导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因为我来得比较突然,尽管已经第一时间进行了准备,但还有些办公设施没到位,并向我表达了歉意。我连忙表示不要紧,请领导放心,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段崭新的旅程。

刚上班的那段时间,我并没有负责什么具体工作,只是给领导送送材料,传达一些文件,所以有较多的机会在院子里“转悠”,进一步熟悉院内的环境。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先生拿着大号毛笔在地上写字,经过打听得知,原来是一位上访户,在用“书法”表达诉求。这和想象中的上访户完全不同,我很是惊讶,便和他交流起来。他很健谈,讲了很多。虽然无法帮助他解决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表示出多么不满,只是淡然地收拾好“装备”回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五味杂陈,也许仅仅是倾听就足以让他满足了吧。

在办公室也有很多机会和群众面对面接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接待一位来办医保的群众。那天到了快午饭的时间,看到有一个人骑着电瓶车急匆匆地驶进大院,停下车就往办公室走来,我赶忙迎上去询问情况。他说是来办理医保业务的,因为前段时间没在家,村干部在宣传、受理业务的时候没能赶上,现在去村部办理时,已经过了截止时间,无法办理。我看他很焦急,便试图安抚,可是他可能觉得我在推诿,越发着急,甚至有些情绪失控,坐在地上“水米不进”了。我见状只有联系劳保站(镇内负责相关工作单位)站长,向他咨询情况。经了解,本镇的名单已经上报到区里,而且因为已经过了截止时间,区里相关部门应该也停止接收数据。我请他帮助协调一下,把这个老乡报上去,站长表示尽量协调。随后我将情况和老乡作了解释,请他等一等区里的答复。他看到我的诚意,情绪得到缓解。我一看时间,已然过了饭点,就邀请他一起去食堂吃个午饭,顺便等等结果。等到了食堂,已经没菜了,食堂师傅专门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热菜。虽是很简单的一顿饭,我们却吃出了不一般的感觉。最后,经过上下协调,老乡的医保总算是报上了,他很是感激。尽管我并不觉得我做了多大的事情,但他却像受了很大的恩惠一样,反倒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对基层的工作和群众有了初步认识,很多以前只停留在纸上的道理,越发立体起来。有些我们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的工作,但在基层群众看来,如同雪中送炭一般宝贵,也让我切实体会到了什么叫获得感。

到了年底,淮安市出臺了“阳光扶贫”政策,要求每个机关干部挂钩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我有两个指标,其中一户是“失独”家庭,老两口儿子不在了,与儿媳妇一起抚养两个孙女。第一次入户走访坐的是村干部的电动车,一路上曲曲折折,路过田埂、跨过地沟,好不容易才到。村干部说明我们的来意后,老两口很是欢迎,连连表示感谢。因口音还有些不适应,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和老两口简单地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况和现实困难,留下了手机号码和办公地址,让他们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就先回单位了。

第二次上门是在两个月之后,那会儿已经入冬,天气很冷。我到门口的时候大妈正在打扫卫生,见是我来了很开心,忙招呼我坐下,自己跑到田里把大爷唤来。大爷看到我,丢下农具,要和我握手,手伸到一半又缩回去,指着凳子让我坐。这次我已经能够和他们顺利交流。在交流中得知,前段时间大妈去医院看病,花了不少钱,回来之后在报销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和我说,老两口不好意思地说,怕我平时工作忙,不好意思打扰。我是又气又恼,气的是他们遇到困难居然不找我,恼的是平时缺少主动关心,让他们产生了距离感。随后我与医保相关单位及保险公司联系,了解到是因为缺少了部分材料,把材料备齐了即可。他们知道后很开心。

因为这件事情,他们对我更加信任,和我说了很多家里的事情。他们的大孙女在上大学,学的是幼教,明年就准备找工作。但老两口常年生活在农村,发愁帮不上忙,担心找不到工作。我听后窃喜。因为母亲之前就从事幼儿园相关工作,应该能帮上忙,就答应他们帮助联系。大爷听后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是大恩人。我握着他满是老茧但很温暖的手,鼻头有点酸酸的。到家后我和母亲说了情况,她答应帮忙联系,说现在这个行业很缺人,找工作应该没问题。我赶忙打电话把母亲的话和他们说了,让他们不用太担心,老两口连声应着好好好。

放下电话后,我长出一口气。心想,这就是我们的乡亲们,他们是如此朴实,如此知足。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还有无数这样的他们,正是这样一群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

2019年8月,我到区纪委“三大攻坚战”专项执纪监督检查室帮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督全区在扶贫、环保和重大风险防控几个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我主要负责扶贫领域相关业务。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需要经常下乡,深入低收入农户家中,便有了和群众更多的接触。有一次到一户老党员家走访,他家条件不是很好,属于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因为一些慢性病,常年坐在轮椅上。所在村对他很关心,经常上门走访,还会从村集体的扶贫项目中拿出一定收益分配给他。此外,他还可以享受建档立卡的优惠政策,比如免交医保费用,住院先诊疗后缴费等。我们说明来意后,老党员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党和政府的好。看着他脸上自然流露的幸福,我能感到他打心底的感恩。

还有一次,我和同事在走访结束后往回赶,行驶在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路边就是水沟和稻田。这种小路遇到会车的情况很麻烦,除非一方愿意妥协。不巧的是,我们迎面碰到一位老乡开着三轮卡相向驶来。我一方面是车技不佳,不敢下坡,另一方面也心疼自己的新车,不愿相让。可没等我纠结,对面的老乡老远就主动下车,踉跄地推着三轮卡往坡下去。我顺利驶过后,摇下车窗向老乡表达感谢,老乡取下头盔,对我们摆摆手,连声说着没关系。我这才看清老乡的样子,原来是前些日子走访的贫困户老李。他认出是我的车,估摸着是我又来走访了,大老远就给我让了道。为了不影响交通,我简单打了个招呼便走了。看着后视镜里他朝着我挥手的样子,我是又感激又羞愧。

扶贫路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这群乡亲们给我很多感动。他们收入不高,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总是用朴实的一言一行给我最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越发理解初心和使命。

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一头连接着党和政府,另一头联系着乡亲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这里有操不完的心,唠不完的嗑,还有那群可爱的他们。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面貌一天一个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信心满满。因为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还有乡亲们的支持,而这,比什么都顶用。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山阳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老两口老乡群众
《老乡系列》之八
多让群众咧嘴笑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务付出十四载讲述 八旬老两口把社区变花园
苏区老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拍拍手,灯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