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杰
不论是从产值规模,还是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传统产业都是我国实体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力,不能一味“喜新厌旧”,传统产业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完全可以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焕发新生机。但目前对于传统产业仍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为传统产业是低端、低效的,并将其看成过时的产业。这种认知对于江苏更好发挥传统产业作用,应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非常不利的。
传统产业并非是低端、低效的代名词
传统产业是上一个发展阶段保留下来的一系列产业。它并非专指制造业或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采矿等一些非制造业门类及与普通居民生活消费紧密相关的服务业均有可能是传统产业;它并非专指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传统产业本身是一个中性概念;它也并非专指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成长空间有限的产业,那应该是成熟产业或衰退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当前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批产业,多数是资源型工业及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完备了我国产业门类,亦为推动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产业是一个“四性范畴”。一是成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稳定,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二是产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产品需求弹性较小,成长速度放缓。如,近十年来,我国水泥、钢铁、汽车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平均年增长3%左右,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但正因为成熟,所以往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竞争性。技术、工艺相对成熟,产业技术创新难度较大。研究发现,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创新率呈现明显差异,成熟期较之前要低。因此,传统产业相对而言进入壁垒较低,市场结构偏向竞争。三是相对性。传统产业的内容不是绝对的,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先发地区的传统产业可能是后发地区的新兴产业,这也是产业转移的内在逻辑。当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并尊重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避免陷入“只要是别的地区转出的产业一律不要”的认识误区。四是动态性。某个产业是否是传统产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后亦可成为新兴产业。二战后,比利时为鼓励产业创新,建立了一批共性技术研究中心,覆盖几乎所有现在看来的传统产业,这些研究中心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演进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如部分装备制造业被分离并专门为其成立了技术产业研究中心,纺织业虽然1950年就已兴起,但直到1975年才成立研究中心。
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技术。毋庸讳言,传统产业大多是研发活动不密集的低技术产业,但其对经济的重要性和特有的创新能力不能被轻视。德国有约一半的产业工人就业于低技术产业,创造了接近42%的工业增加值。事实上,低技术产业同样具有创新性,主要体现为持续对已有产品进一步开发,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对于这类创新活动的完美体现,例如,在圆珠笔头、高铁防松螺母等看似不起眼的高端零部件制造领域,日本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因此,低技术产业同样可以培育出“隐形冠军”,过度偏好研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实际上是对价值链升级路径的误解。
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是低效率的產业。以美国为例,2018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与1947年相比产值仅增长了4.3倍,而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了接近100倍,1947年后者产值不到前者的30%。虽然传统产业由于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是生产率并不低。2018年,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是纺织业的约16倍,但增加值率仅为2倍左右;1987—2018年,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比纺织业仅高约5个百分点,但前者产值年均增速比后者多出5个百分点以上;纺织业细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差异较大,高低差距超过10倍。
因此,传统产业与低端、低效并无必然联系。恰恰相反,由于对产出、就业、中间投入等方面的贡献,传统产业比新兴产业更能影响国内价值链,不仅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
传统产业面临再次赋能的机遇与挑战
不断赋能是传统产业永不过时的关键。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来看,传统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并不一定走向衰退。1947—2018年,美国纺织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峰”态势。1990年左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纺织业一改颓势,重新迸发出快速增长势头;近年来,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兴起,纺织业再次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当然,除了技术,市场与政策也是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的另外两大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再次赋能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导致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当前,以数字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这种颠覆式技术创新降低甚至消除了很多传统的行业壁垒,掌握先进技术的潜在竞争者得以快速地进入和替代原先占据垄断性主导地位的企业,于是不同产业的内涵和边界产生融合。你很难清晰区分像阿里巴巴、苏宁、海尔、无印良品等究竟属于哪个行业。同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范式的更高频、更快速变化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边界。例如,传统的纺织产业运用高性能纤维就变成新兴的新材料产业,传统的汽车产业采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无人驾驶技术就成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汽车产业等。
国内市场变化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内市场正表现出两大变化:一方面,以市场一体化为重要内容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扩大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的质量得到提升,结构出现变化,个性化定制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国内很多传统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实质上更多是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所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自主品牌只有基于内需才能够发展起来,国内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是我国传统产业品牌成长的最佳机遇和主要空间。
全球化新趋势迫使更加注重产业自主可控。国际上,以中美经贸争端为典型表现形式的大国竞争将长期存在,为此我国作出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大部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自主性、可控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是针对新兴产业提出的要求,更是对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提出的要求,应将其视为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绝佳契机。为摆脱技术依赖,不少传统电器企业,如海信,转型进军芯片市场,不仅在电视画质超高清芯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亦带动了国内电视芯片企业的崛起,使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超六成。传统产业插上了自主可控的“翅膀”,将可以“行稳致远”。
以“四位协同”为导向实施传统产业升级
建设由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要素协同发展——即“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不仅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微观本质,而且是江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导向和思路。根据系统耦合协同度评价,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不高是制约江苏传统产业“四位协同”的最主要因素。为此,需要重点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更加注重传统产业创新。当前,财政支出的创新资金绝大多数投向了高技术的新兴产业。但应看到,创新没有唯一的最佳方式,创新也并不只发生在高技术领域或主要通过研发实现,不应排斥或歧视低技术的传统产业在开发新产品和改善工艺、流程、功能等方面做出的创新努力。可以借鉴德国补贴创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经验,制订传统产业创新计划,以鼓励传统产业更高效、快速地吸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来影响市场。
实施传统产业人才工程。由于吸引力不足,传统产业普遍面临研发人员、企业家等高端人才与高技能技术工人的“双重短缺”。实施传统产业人才工程,除了要补上职业教育短板、构建低技能工人培训的长效机制外,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才評价、激励和服务机制。比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荣誉称号、物质奖励等方面让工人技师也有相应的地位和身价;提高“创新溢价”,鼓励企业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对作出巨大贡献、取得创新成效的人员给予股权激励等。
推动产业集群治理提升。传统产业升级依赖于本地化的产业集群支持,特别是在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环节尤为重要。除了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产业集群,江苏传统产业集群比例超过80%,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企业的空间集聚,但企业之间的交流、竞合活动却并不多,更远未形成具有开放包容性和根植性的产业组织网络。因此,应着力提升产业集群治理水平,促进组织变革,鼓励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共生、利益共享、组织共治,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新产品、新技术采用和扩散的过程,由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企业不断地进入、退出,推动要素逐步实现有效再配置。除了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减少信贷配给和金融错配、消除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支柱企业预算软约束外,还应该设立政府引导、民间资本为主的引导基金,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加快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要转变当前以行业内土地、设备等资源整合为主要动机的重组思路,把推动传统产业兼并重组上升到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高度,鼓励行业间产业关联强的企业进行重组。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