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纯齐,王拥军
1.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金安 237100;2.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徽金安 237000
进入冬季气温逐渐降低,由于规模猪场门窗的关闭,冬季成为规模猪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防控季节,如果管理措施到位,必将有效的防控疾病的发生。
管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预防与控制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对饲料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控原料质量、饲养密度、消毒剂刺激性等可能影响饲料质量的诱导因素。其次就是环境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一定要保持和自身所在环境相同,还要做到环境和动物之间的协调发展。生存环境是动物最重要的生存属性。
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猪这种动物更加青睐生活于卫生、舒适、温暖以及干燥的环境,但是由于条件的束缚,很多养殖户并不能为猪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大部分规模化猪场以人工或半自动为主,应保证冬季保温和通风的协调,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协调,夏季温度和湿度的协调。
而在气候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同地区存在的气候差异也是导致猪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冬季气温偏低,湿气相比春秋季节增加,假如没有办法有效完成猪场内部湿度与温度的控制,必然会造成猪的呼吸负担大大增加,使其抵抗力下滑,导致细菌大量滋生,最终引发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同时,冬季时节昼夜温度会出现大幅度变化,难以准确完成温度调节,导致氨大量生成,并形成病毒与细菌繁殖温床,使猪患上由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另外,在冬季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必须要保证通风与保温的协调性,合理掌握温度的转换。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管理目标,会造成猪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猪患上由继发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病原入侵也是导致猪患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活中,规模化生产的高密度饲养也给病毒的快速蔓延提供了传播途径。到现在为止,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病II型以及猪流感病毒等几种。这些病原体对猪造成的侵犯使其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大大下滑。另外,弓形体、附红体、蛔虫以及肺丝虫等寄生虫病原也会使猪的康复速度大大下滑,导致其生长速度不断降低。
呼吸道疾病中有很多是类似的症状,但在引发集体发病时也有差异。例如,以病毒为主的疾病体温在40~41 ℃之间开始升高,以细菌性疾病为主的体温在41 ℃以上,也有波氏杆菌等例外。诊断时要仔细查看,综合分析。
一直以来,民间都有“难治性哮喘”的说法,在人们眼中呼吸道疾病就属于不治之症。所以,在进行养猪生产的时候,要想养殖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猪群,必须要以预防为基础,切实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同时,在规模化猪场当中,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病原体和外界环境的充分分离。面对这种情况,养殖人员唯一能完成的任务就是保证猪与环境时刻处于协调状态,为其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猪舍卫生,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环境卫生清洁度是避免病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所以,养殖人员必须要保证食槽洁净,及时清洗过剩饲料,防止饲料发酵真菌在高温雨季发生变化。在正式消毒以前,应该在猪舍内外的污物与粪便上均匀喷洒消毒喷雾,保证全面不留死角,还要在猪的分娩、保育、生长方面都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不能将不同来源的猪混合饲养,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检疫,并在观察期后再放入群中一同饲养。
充足的营养能够切实保证猪的免疫系统时刻处于正常发育状态。目前养猪所采用的营养标准都是以正常生产条件为基础制定的,然而在应激反应或者亚健康状态时,养殖人员需要重新定量营养物质,这样才可以保证猪的免疫系统正常,防止其功能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相对于生长,营养不良会对猪免疫系统造成更为明显的影响,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概率频繁提高。
所以,当猪出现应激反应或者疾病时使用足够的药物治疗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并不能使病情得到根治,准确地找出发病因素是最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药物。例如,被诊断为病毒入侵时,需要注意长效抗生素每天只能治疗一次。如果在诊断以后,病猪感染形式为弓形体或者附红体,可以使用磺胺或者强力真菌药物,能起到足够的治疗效果。如果诊断结果病菌性感染,病猪会出现高烧情况,而且没有办法立刻退热,在这时需要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和中药解热剂,这样更利于病猪的康复。
总之,在冬季规模化的养猪生产中,养殖人员必须要做好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以此来为它们提供更为清洁舒适的环境,实现有害病原体的有效净化,使猪群抵抗力与防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养殖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各领域实际进行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结合冬天气候环境制定更为科学的技术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