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太
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兽医站,青海海东 810600
非洲猪瘟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8年8月,自出现开始就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当前猪瘟疫苗还在研究过程中,无法有效推广使用。所以,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来减轻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更好地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对其特点的了解,来尽快发现疫情,减少损失[1]。在非洲猪瘟发病后,猪会突然死亡,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排泄物、呼吸道等进行传染,通过对病猪血液的检查能够发现,在病猪血液、组织液中都有病毒。所以,如果养猪场内有一只病猪,就会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快速传播,给养殖人员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在猪身上的潜伏期为15d 左右,在感染后10d 左右能够检查出抗体。病猪会出现精神不振、厌食等症状。与此同时,在鼻腔内还可能出现血液。通过解剖能够发现,病死猪脾脏肿大,而且其中呈现红紫色,肝脏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仅凭一些表面特征不能够确认,还需要进一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当前最快的诊断方法是通过对活猪抽血,分离血清来确诊。
首先,应该让养殖人员认识到非洲猪瘟对生猪的影响,可以通过上门宣传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积极开展非洲猪瘟宣传工作[2]。主要是让养殖人员能够熟知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并且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控制,尽快发现疾病,对其进行处理,减少经济损失。此外,还应该对一些出入境人员进行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让其明白禁止携带存在非洲猪瘟的肉制品、种猪等,最大程度上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
当前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较多,那么就必须开展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减少非洲猪瘟的出现。首先,应该对我国一些重点地区进行筛查,并且为生猪注射疫苗。当前,我国所研制的弱毒活疫苗是短期效果较好的疫苗,能够通过对生猪的注射,来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在这过程中,相应的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养猪场的消毒清理工作,重点对生猪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进行处理,从传染源入手,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生猪健康。
我国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着非洲猪瘟,这就对当地的养殖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对其及时处理,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非洲猪瘟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所以,有关人员需要及时地完善处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疫情,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
在完善处理方案时要注重两方面,分别是控制和后续处理。首先,相关地区的防疫部门应该及时成立疫病处理团队,这样在出现非洲猪瘟的第一时间,团队就能够及时地进行处理[3]。在发现病猪的时候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扑杀,并进行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应该通过收集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定是否患病,便于开展相应的疫病控制工作。在完成对疫病的处理后,应该及时划分周围区域,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消毒工作。此外,还要对猪的排泄物和养殖场的污水等进行无公害处理,更好地控制疫情。
在非洲猪瘟防治过程中,还应该及时针对疫病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通过开展监测工作,来加强对养猪场的管理。首先,在非洲猪瘟发生后,因为其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所以就应够及时收集血液来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而来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该努力改善养殖场的环境,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扫、消毒,给予生猪充足的营养,提高生猪的抵抗力,更好地预防疾病。
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消毒合理。首先要正确使用消毒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不能够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比例,避免影响最终的消毒效果。其次,消毒应该在每天的中午进行,如果是在冬天,那么为了避免天气原因而导致生猪出现应激反应,就应该选择一天中温度最好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中下午左右。消毒应该每周一次,如果是在非洲猪瘟的爆发期,那么就应该每周3次左右,不可过于频繁地消毒,避免影响到生猪的健康。
总而言之,非洲猪瘟对于我国养猪业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疫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更好地对非洲猪瘟进行防治。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宣传非洲猪瘟防治工作内容,让养殖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进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生猪的健康,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畜牧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