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芳, 刘 慧, 任倩岚
(1.湖南理工学院 美术学院, 湖南 岳阳414006; 2.湖南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414006; 3.中南大学 建筑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城市中的老地名也是城市空间中的一种讲故事的形式, 它不但代表着一个特定性空间, 沉淀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情、传说故事等, 也成为记录事件和活动发生地的微缩历史.多样性城市事件是一种典型的叙事资源, 往往都有发生的时间、空间、故事情节等, 是人们认知和记忆城市空间的重要基础.
所谓“多样性城市事件”是指在一定的城市空间中发生的、对城市生活有影响的重要事件及重大事件, 它呈现出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故事性的特征.它的类型有名人事件、历史事件、建设事件、文化事件、商业事件、战争事件、民俗事件、节庆事件等[1].作为城市空间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要素, 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故事性特征, 使其成为区别其它城市的一个重要基因.很多城市老地名中本身就包含着城市历史上发生的各类型事件(如历史事件、名人事件、民间故事等), 因此老地名也是多样性城市事件的一个类型.本文从多样性城市事件角度来分析城市地名所承载的内涵及保护城市地名来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意义.
笔者曾经论证过多样性城市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城市记忆, 可以说保护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发生的事件空间就是保护城市记忆[1].城市老地名是城市迷宫的索引图, 每个老地名都隐含着城市的过去, 积淀着这个城市成长过程中人类留下的各种痕迹, 并将其转化为空间与地理位置符号, 从而使城市的记忆得以延续.尤其是有故事的地名及其相关的事件空间, 有时承担着一个城市地标的作用.
但如今在城市化过程中, 很多具有底蕴的老地名却正在被视为土气、过时等而被不断抛弃, 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洋地名泛滥趋势.对于洋地名泛滥现象, 网上嘲讽的段子不少.比如有搞笑说法, 早上在“巴黎”起床, 中午到“维也纳”办事, 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 不知身处何地.洋地名泛滥折射出国人的文化不自觉与不自信, 使城市地缘特色减少, 城市个性特色未能在地名中得到彰显, 更为严重的是抛弃了城市自有的故事, 会造成城市记忆的严重断裂与缺失.
每一个地名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故事, 地名的稳定性有利于城市记忆与故事的保存.地名的稳定性实质上就是地名使用时间长短的问题, 地名的使用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城市记忆的保存.如长沙湘水的名称得名较早, 早在楚怀王三年 (前323), 楚王颁发《鄂君舟节》铭文, 上有江(长江)、湘、资、沅、澧等诸水之称.屈原《楚辞·九歌》中, 亦多有记载, 湘水地名至少已延用了两千多年[2].地名的改变会造成记忆的混淆和遗失, 如湖北襄阳本是一个有丰富历史的城市, 有三国文化、荆楚文化, 因汉水闻名, 在此地发生过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如卞和献玉、三顾茅庐, 如今城市中还有古隆中、襄阳城、米公祠等多处遗迹, 是一座具有浑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但解放后, 由于人们对城市地名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多文化意义上的认识, 把襄阳和襄樊合并为襄樊市, 但外地人对襄樊这个地名并不了解, 说明当地政府那时并没有认识到襄阳这个地名本身的文化名片作用.进入90年代, 在众多文化学者就此事提出异议后, 在2010年又把名字改为了襄阳.地名的改变意味着与此相关的记忆链接也会发生改变, 可能会导致相当多的城市记忆遗落在时间长河中.
多样性城市事件中的名人事件、历史事件、民间轶事等故事性很强, 而叙事和讲故事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因此, 在城市命名中较为常见.长沙部分老地名及其由来见表1.
在城市空间中, 有故事、事件的介入, 这个空间将会更具人情味, 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物质空间, 而是一个可以使人与空间进行互动的情感空间, 人们通过这些故事容易记住这些空间.如人们去故宫参观, 看到的不仅是建筑, 更关注建筑背后与之相关的故事.长沙有很多从历史上延用至今的地名, 如太傅里、定王台, 五代十国时的马王街、小瀛洲、碧湘街, 宋代的朱张渡、营盘街, 明代的东牌楼、西牌楼、司门口, 清代的又一村、藩后街、学院街、府后街等[3], 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几乎每一个地名后面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存在[4~5].
表1 长沙部分老地名由来
跳马涧 惊马桥 三 国 历史事件 名人事件 关羽战长沙 宋代时期, 两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长沙讲课, 史称“朱张会讲”, 他们和众多的学子们来往于东岸的“文津”渡口和西岸的“道岸”之间, 这两渡口被后人称为“朱张渡”.营盘街 南 宋 名人事件 辛弃疾在此创建了飞虎军 蔡锷北路 民国 名人事件 为纪念护国讨袁领导人蔡锷而命名 南倒脱靴巷 三国 历史事件 发生于关羽战长沙期间, 长沙的太守韩玄迎战失败情节 马王堆 西汉 历史事件 因挖掘出西汉时期的木乃伊闻名于世 化龙池 不详 民间故事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 铁匠舍身救长沙的故事 落星田 不详 民间故事 讲述陈世美式的忘恩负义的故事 朱张渡 宋 代 名人事件
表1中这些地名之所以流传至今, 是因为此空间中发生过重要的故事, 地名成为一个承载此地事件记忆的符号.表1中有以名人事件来直接命名的街道地名, 如蔡锷路、朱张渡等; 有些命名则是因为这些名人而起, 如太傅里巷.
城市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一般包括故事、人物、地点.在长沙城南有一条小巷子叫南倒脱靴, 而城西有一条小巷叫西倒脱靴, 命名都来自于“关公战长沙”的历史故事.东汉末年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城, 镇守长沙的太守韩玄命令守将黄忠与关公应战, 但黄忠久战不胜, 使太守不满, 诬其有造反之意, 下令将其处斩.黄忠的好友魏延见状不平, 于是拔刀相助要杀太守韩玄, 韩玄在慌忙中逃跑进一条小巷子时, 有意将一靴子朝南放, 自己却往另一方向跑, 想骗过魏延, 却被识破.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 小巷也因此而得名.通过一个地名, 把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稳定在空间中流传下来, 因其极强的故事性和故事的重量级别, 而传承为一代代的城市记忆.
如长沙落刀嘴、捞刀河的地名也是来自关公战长沙的历史故事.相传关公领兵攻打长沙时, 在紧张的战斗中关公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 落刀之处即为落刀嘴, 捞刀的这条河即为捞刀河.因为此地故事的发生, 用地名的形式以做纪念, 不知此故事者会觉得这个地名较俗, 但若了解到故事背景, 对故事与地名便一定不会忘记了, 捞刀河的命名及其间所发生的历史就这样印刻在了人们心中.
民间故事也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与历史积淀, 人们通过民间故事传达美好的情感与价值观.古时候很多人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 正是通过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将属于此地的记忆世代流传下来.民间传说作为一种故事历代流传下来, 已经成为了城市血脉的一部分.
图1 化龙池街的化龙池
以长沙化龙池为例, 其命名便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 桥曰三元, 街曰鳌背, 池曰化龙.传说这条街边曾经有个铁匠铺, 店主死后葬于井中.有一日店里的小伙计被托梦, 说店主死后变为了一条孽龙, 不几日将会东归大海, 但会造成长沙城涨水被淹, 要小伙计赶快逃命.小伙计为救人, 将一大桶熔化的铁水倒入井中, 井边的地陷了下去, 小伙计和孽龙也一起沉下去了, 长沙城的人们因此而得救.井塌之处变成一口小池塘, 人们为纪念小伙计, 便把池塘命名为“化龙池”(图1).化龙池的地名传 说反应了民间的一种朴素的价值观, 即“舍生取义, 大爱有情”等, 并固化为地名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成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强化记忆.
长沙地名中有一大批地名源自于美丽的传说, 如平地一声雷、回龙山、落刀嘴、宝塔山等; 长沙金线街的地名与吕洞宾和金子有关; 落星田的街名也很有故事性, 讲的是天上掉下来一颗砸星星, 最终惩处了一名“陈世美”式负心汉的故事.古人念书不多, 尽量用故事这种形式来传达“真、善、美”.这些因民间故事而得的地名, 赋予了长沙神秘的文化色彩, 地名承担了文化传达、教化的作用.在城市空间中, 有了故事的介入, 空间将会更具人情味, 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物质空间, 而是一个可以使人与空间进行互动的情感空间.这些多样性城市事件就是城市的一种叙事资源, 应该多在城市空间中挖掘这种有代表性的叙事性强的空间, 来构建城市的叙事风格, 构建城市空间的整体认知, 形成稳定的城市记忆.
故事可以在空间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物质的空间提升成意义的空间, 可以成为促成人与空间之间交流的信息媒介, 让人们获得对空间的心理反应与体验, 这种体验感在纪念性建筑空间中最为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非常喜欢用事件定位空间, 比如“我们经常见面的地儿”, 这里“见面”是一个事件, 即用事件定义了空间.用事件来定位空间会使人有非常清晰的空间印象, 空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人们是先记住事件再记住空间.根据物、场、事原理和环境记忆心理学研究, 人们对环境空间的印象和记忆分为三个层次: 物(object)、场(place)、事(events).人们的记忆内容首先是在环境中发生过什么事情, 其次是发生在哪里, 即环境的场所, 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和细节[6], 而地名中的故事就是区分和记忆空间最好的特征.
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空间中发生的重要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 大多数多样性城市事件要么被遗忘, 要么被新的事件所取代, 只有那些极具流传价值的故事, 才会历经时间的洗礼而存在, 那些存在了几千年的老地名及其中所蕴含的故事, 一定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才会被保留下来.现在许多新城建设, 完全把过去的建筑夷平, 新的城市形态也全然没有历史印记、事件提示.保留传统的城市地名是非常必要的, 它成为一种叙事的线索和解读空间历史的密码, 通过地名人们可以直接解读空间中的故事, 使空间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长沙以古战场与古军营命名大街道: 吊马庄、倒脱靴、马援巷、营盘街、校场坪、协操坪、先锋厅, 从地名可以直接解读出古代长沙城的军中信息.地名成为了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译码, 从中可以解读出城市的历史, 一个城市的气质是由历史点滴积淀而成的.
传统老地名对一个城市的记忆保护, 甚至城市特色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地名的保护中需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是不轻易更换传统地名, 更换地名即意味着某种特定历史的流失.在街巷命名时优先利用传统地名, 尤其是城市在改造、更新时应避免许多老地名的遗失.老地名是一个地方多年历史的最深印记, 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新旧城市、新旧文化历史交替之际, 人们喜欢追求新的东西本无可厚非, 但确实应认识到, 过度的快速化、西化, 会使我们的城市无记忆、无特色、无温情.在更新改造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保护, 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