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安 ,董新元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钢框架腹板开圆孔节点不仅可以实现塑性铰的转移,减缓梁柱焊接节点处的应力,而且腹板开圆孔处还有利于设备安装管线的穿插,降低层高[1-2]。但由于钢梁在腹板开孔处削弱过多,导致构件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故需要对腹板开孔部位进行补强。我国规范[3]针对腹板开圆孔节点提出了在腹板开孔处设置套管、环形加劲肋、环向板等补强措施。杨应华、吴言亮等[4]对钢梁腹板开圆孔处设置钢套管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抗震性能优越,既能满足塑性铰从梁柱焊缝处转移到腹板开孔范围内,又能满足节点承载力的要求。张小林、刘二浩[5]等提出了钢套管加强梁腹板开圆孔梁柱端板连接的削弱型节点形式,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得出了此种节点峰值承载力较高,梁柱焊缝处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塑性铰实现了转移,节点受力较为合理。廖文远、周东华[6]等对腹板开孔节点提出在孔洞处设置人字形加劲肋、圆弧形加劲肋,并运用数值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人字形加劲肋、圆弧形加劲肋较传统的补强方式延性稍差,但节点承载力提高显著,腹板开孔处的变形减小,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要。
可见,通过对削弱部位进行加强,可以提高节点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节点处的等效塑性应力,本文针对腹板开圆孔节点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补强方式:槽形钢板补强,通过在钢梁开孔腹板两侧设置槽钢,一方面使削弱部位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有不影响设备管线的穿插,如图1所示,并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分析其力学性能,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1 槽钢加强腹板开圆孔复合型节点
本文创建了两个节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为RBW-base、RBW-U。分析模型中梁、柱、柱腹板加劲肋、槽钢的截面尺寸见表1。
分析模型均采用Q235钢材,钢材的本构模型采用三线性模型,并考虑钢材强化段的影响,钢材的弹性模量E=2×105N/mm2,屈服强度为 f=294MPa,屈服应变为εy=0.0013,极限强度fu=415MPa,极限应变为 εu=0.22,泊松比v=0.29。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采用solid92单元,并在节点及腹板开孔区域网格划分加密,网格划分尺寸为20mm,其余部分采用稀疏网格,网格尺寸为50mm,减小了计算所需的时间。
柱上下端为铰接,故施加X、Y、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梁柱采用“绑定接触”来模拟焊接。加载方式采用位移加载,单调加载时,位移加载至120mm,共分40个荷载步加载完成,每个荷载步增量为3mm。循环加载时,以层间位移角控制加载,具体加载制度参考美国抗震规范[7]。y
表2为模型 RBW-base、RBW-U的承载力及延性系数。从中可以看出,模型 RBW-U的承载力为 387.41kN,较RBW-base模型提高了88%,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分别提高了 67.6%、138%,延性系数提高了42.86%,增幅效果较为明显,说明在腹板削弱部位设置槽钢,节点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升。
分析模型参数 表1
承载力及延性系数 表2
图2 各模型荷载-位移曲线分布对比
图2为各模型荷载-位移曲线分布对比,从图中可以得出RBW-U模型的峰值承载力、屈服位移、极限位移较基本模型均大幅度提高,当进入弹塑性阶段时,RBW-base荷载-位移曲线出现了明显的突降,刚度退化现象严重,而RBW-U模型在塑性阶段比较平稳,刚度退化速率小,说明加强与削弱复合型节点的刚度较基本模型增加。
图3为各模型加载至0.04rad时的破坏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载至0.04rad时,RBW-base模型在腹板开孔区域由于截面削弱过多,抗剪、抗弯承载力不足,导致腹板发生了严重变形,试件的刚度退化较大,试件破坏,而RBW-U模型加载至0.04rad时,在腹板开孔位置几乎无屈曲变形,孔洞形状变化较小,说明设置槽钢增加了削弱部位的刚度,延迟了构件破坏所需的时间,增加了节点的延性。
图3 各试件破坏模式
图4为各模型的滞回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各模型滞回曲线都较为饱满,无明显的捏拢显现,但模型RBW-U的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显著大于基本模型RBW-base,并且RBW-U的滞回曲线呈纺锤形,无明显迟滞现象,而RBW-base模型滞回曲线呈梭型,加载至后期由于腹板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导致构件刚度退化严重,故滞回曲线发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在地震作用下耗散的能量较小,耗能性能显著低于RBW-U模型。
图5为各试件骨架曲线分布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RBW-U的承载力、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均较基本模型有较大提高,呈线性分布;在弹塑性阶段,RBW-U模型的骨架曲线较基本模型RBW-Bbase几乎呈平直线分布,下降速率较缓,说明试件刚度退化现象得到了控制。
图4 各模型滞回曲线
图5 各试件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两个模型的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构件破坏特征、骨架曲线、滞回曲线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