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

2020-04-17 16: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1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脉血供血肌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10)

彭珊珊

子宫肌瘤作为妇科临床最常见良性肿瘤,尤其好发于育龄女性,通常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1],与激素分泌情况联系较为紧密。由于生长部位、发生数目、瘤体体积、生长速度等并不完全相同,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通常异质性较强,早期诊断对影像学依赖程度较高。目前B超仍是诊断盆腔肿瘤的常规手段,但由于存在肠道积气、腹型肥胖及肿瘤规模较大等干扰因素[2],其诊断效能不甚稳定,已有较多研究发现能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弥补上述缺陷,精确显示病灶解剖结构。在众多子宫肌瘤治疗方案中,子宫动脉栓塞术仍属于常用策略,术前全面了解肌瘤供血动脉必要性极大,尽管多普勒超声能获得血流信息,但成像效果仍受到上述干扰因素限制,亟待通过MSCT进行改善。MSCT血管成像(已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病变诊断方面获得临床广泛认可[3-4],对迅速无创认识血管结构均表现出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将MSCT子宫动脉成像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诊断,取得一定成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92枚肌瘤)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2~53岁,平均(37.81±6.95)岁;病程为4个月~4年,平均(2.38±0.76)年;单发肌瘤24例,多发肌瘤44例;伴随月经过多49例,贫血30例,尿频19例;肌壁间肌瘤55枚,浆膜下肌瘤27枚,黏膜下肌瘤10枚;最大肌瘤直径为(9.65±2.24)cm。

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及组织学活检结果均符合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者[5];(2)年龄在18~60岁区间内者;(3)具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指征者。排除标准:(1)诊断出恶性子宫肉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其他盆腔肿瘤者;(2)伴有对比剂相关使用禁忌症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公司提供的Brilliance 40排螺旋薄层CT扫描仪,患者排空尿液并取平卧位,嘱其保持平静呼吸,设置电压为120kV,电流为300mAs,准直40mm×0.625mm,螺距1.014,转速0.5s/r,重建层厚0.625mm,先予以常规盆腔平扫(双肾下极平面至耻骨联合下缘平面);采用欧利奇公司提供的Missouri XD2001双筒高压注射器,肘前静脉以4mL/s速率团注碘帕醇注射液(典比乐,生产企业: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320mgI/mL,国药准字H20053388)80~100mL,启动对比剂智能示踪技术,以腹主动脉100Hu信号为触发阈值,对盆腔兴趣区域进行延迟扫描。

1.3 图像分析与观察将影像拷贝至扩展Brilliance工作区,由科内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脱机重建,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评估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病灶与血供特点,并指认瘤体供血动脉归属。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不同类型子宫肌瘤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特点进一步实施χ2分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予以两两比较,检验结果为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肌瘤MSCT影像特征比较MSCT影像中,三种肌瘤肿块低密度、动脉分支增粗出现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浆膜下肌瘤囊变/液化出现率明显高于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均P<0.05),肌壁间肌瘤不均匀强化、血管网包绕出现率明显高于浆膜下肌瘤与黏膜下肌瘤(均P<0.05),见表1。

2.2 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肌瘤供血动脉效能分析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肌瘤供血动脉灵敏度为81.81%,特异度为81.25%,准确度为81.52%,见表2。

3 讨 论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宫体组织,患者预后相对良好,但仍可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贫血、尿频及便秘等症状[6],临床通过影像学对其病情加深了解尤为重要。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的最主要发病类型,通常瘤体被肌层紧密包绕,在影像中多表现为外突的实质性肿块,其假包膜边界相对清晰而内部可见局部钙化[7],诊断相对容易。据相关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在CT下通常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变形、肌壁不规则增厚、结节状肿块等,如肌瘤增长过快或直径≥4cm可导致其内部摄氧与营养供应不充足[8],而导致囊变、液化、玻璃样变等坏死征象,可表现为混杂密度影。本研究中,肌壁间肌瘤多见不均匀强化与血管网包绕,而浆膜下肌瘤多见囊变或液化坏死,这表明不同类型子宫肌瘤间MSCT影像特点存在一定差异,虽能在B超基础上提供充足解剖结构信息,但仍需谨慎避免误诊,尤其黏膜下肌瘤症状不甚典型,需引起高度重视。相关专家提出,黏膜下肌瘤通常在增大的子宫内可见类圆形等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影,由于其增强效果并不均匀,其软组织对比度无法突显[9],应联合磁共振扫描加以确诊。

子宫肌瘤属于典型的富血供型肿瘤,对缺血、缺氧环境相对敏感,血流供应通常由其所在侧方子宫动脉或双侧子宫动脉共同承担,而子宫动脉栓塞术主要通过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人为造成缺血、缺氧;加之激素无法借由循环系统到达肿瘤细胞,可导致其表面激素受体遭到破坏,可模拟出绝经期环境[10],使肿瘤对激素的依赖性降低,最终促使瘤体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使肌瘤萎缩并吸收。相关研究表明,闭经作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多与手术创伤波及卵巢甚至整个盆腔有关[11],因此术前准确分析子宫侧支循环血管网络尤为关键。CTA众多后处理技术中,主要包括以MIP、MPR为代表的二维重建与以VR为代表的三维重建,其后处理操作相对简便,且能良好展现子宫动脉与肌瘤滋养血管的交接、走行特点[12],故影像信息更为丰富。本研究发现,MSCT子宫动脉成像对子宫肌瘤灵敏度为81.81%,特异度为81.25%,准确度为81.52%,提示MSCT子宫动脉成像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诊断供血动脉有较强应用潜力,可为子宫动脉栓塞术提供充足指导。张兰花等[13]运用CTA的三维重建技术,使子宫肌瘤动脉解剖特征得以立体直观显示,尤其在血管细节呈现方面,其成像效果优势明显优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表1 不同肌瘤MSCT影像特点比较[例(%)]

图1-4 子宫浆膜下肌瘤患者,29岁。图1 为MSCT冠状位平扫影像,可见左侧卵巢下方囊性肿块;图2 为MSCT轴位增强扫描影像,可见病灶内部轻度均匀强化;图3 为MSCT 子宫动脉血管成像VR影像,可见左侧子宫动脉供血肌瘤;图4 为图3骨骼解剖移除影像,准确诊断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肌瘤。

表2 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肌瘤供血动脉效能分析(瘤数)

综上所述,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术能在早期较为准确诊断肌瘤供血动脉,可为栓塞术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动脉血供血肌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勘误声明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