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华,聂 义
(第六师奇台医院妇产科,新疆 昌吉 831800)
子宫肌瘤是我国育龄期女性中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可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1],大部分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影响卵巢功能及血液供应,并因此导致卵巢内分泌状态的紊乱,故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上,多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和逐渐成熟,本研究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将本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4±3.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4±2.82)岁。纳入标准:①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具备手术指征;②两组患者均有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排除恶性病变,月经干净后3~7天实施手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行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下腹正中做切口后行子宫肌瘤探查,肌注缩宫素,切开肌瘤假包膜,将肌瘤完整剔除,逐层缝合切口。同法完整剔除所有可触及子宫肌瘤。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生效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导尿放置导尿管,放置举宫器。腹腔腹探查子宫肌瘤,依次三孔,穿刺针肌注垂体后叶素,电凝钩切开肌瘤假包膜,抓钳钳夹肌瘤,拨棒钝性分离子宫肌层,完整剔除子宫肌瘤,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子宫全层。同法处理其他凸起子宫肌瘤。旋瘤器取出腹腔内肌瘤。
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进行记录评价,包括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体温变化,术后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对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将两组实验结果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n 切口愈合时间 月经恢复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 10 3.1±1.8 28.3±5.15 2.82±1.3对照组 10 6.9±1.2 36.1±5.12 7.24±2.33 t 5.554 3.396 2.645 P 0.000 0.003 0.01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微创手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女性对自己器官形象越来越重视,微创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推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准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体温正常,疼痛轻,进食早,恢复快,腹部不留疤痕,切口美观等优点,术后发生盆腔粘连几率小,对术后再次妊娠影响小,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小,能够有效保持患者子宫结构以及盆地结构的完整,对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最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2]。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恢复慢,术后月经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对患者的盆腔以及生育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伤口小,所以愈合时间短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大且易对子宫组织造成影响,因此月经恢复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更快,预后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