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在机构改革大背景下,全省造林绿化战线队伍稳定、职能扩充,紧扣国家林草局、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点、线、带、片四个区域为重点,全力以赴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营造林面积106.58万公顷,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05%,进一步夯实了湖南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决胜之年。全省造林绿化工作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适应新变化,抓住重点,提升水平,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主动适应造林绿化面临的新变化
职能在转型。这次机构改革,省林业局设置造林绿化处,而不是设置生态修复处,主要是考虑生态修复内容包括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等等,造林绿化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整体上来说也是造林绿化。当前,造林绿化统称大营林口工作,包括绿委、种苗、科外、推广、外资、产业、林场等造林绿化工作。从国家角度来说,大营林口工作从原来的造林绿化转变为生态修复,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再仅仅是营造林的概念,也不仅仅是原来的提供木材资源,而是包括服务生态需求,提升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储备战略资源,为国家发展做好木材战略资源储备;提供森林产品,不仅包括木材,还包括其他具有经济功能的物质产品。要深刻理解造林绿化到生态修复的职能转型。造林绿化的概念与以往有重大区别,区别在目标不同、路径不同,因此选择的方法也不同,生态修复不仅仅是一个“造”的概念。为什么这次机构改革把保护地、草地等都划转到林业部门,就是要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概念,所以这一职能与原来相比是有巨大变化的。原来造林的核心是培育乔木林,是追求木材蓄积量,但现在生态修复的核心是“修”,是恢复,不是单纯的造林,所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建设。
理念在转变。新时代造林绿化不仅仅是造,而是更多注重生态修复,更多地强调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今后,造林绿化工作,要树立大修复和大绿化两个理念,大修复的概念是整个职能的变化,大绿化的概念是管理体制的变化。随着可用于造林的地方越来也少,怎么从造林绿化转到生态修复上来,是要考虑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从理念上发生大的转变。因此,在相关技术规程中提出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造林绿化转换到以自然修复为主,要求我们必须由以造为主转变为以护、育为主,这就是修复的重点,是重大转变。生态廊道、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项目,都要向这个方向转变,要按照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屏障的基本思路去推进,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红线。造林绿化的区域布局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家的思路要从造林绿化向生态修复的转变,这不仅仅要求一线技术人员思路的转变,也要求全体造林绿化战线各级领导干部思路的转变。
要求在转换。一是要按照城乡居民对生态需求的变化来造林造景造绿。造林的重点由原来的山上转到山下,由远山转到近山,由造商品林转变为复合型生态系统修复。比如,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就是造林重点转变的一个体现。不仅是要造林,还要造景,这就要求造林绿化工作人员要掌握园林园艺方面的知识,要掌握美学方面的知识,要掌握树草花等多学科植物配置的知识等。二是要按照生态系统本身的要求来造福。要从生态功能的内在需求来调整造林绿化工作思路,从造向护、育方面转变。三是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产品。这是多层面意义的生态产品,包括木材、油料、竹木、花卉、林下经济等等。
准确把握当前造林绿化工作重点
造林绿化要立足点、线、带、片,抓好“四项修复”,这是当前及下一阶段全省造林绿化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布局,需要持续推进。
构建生态廊道。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灭荒”,要将廊道规划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难利用地、工矿企业退出地等区域,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迅速绿化起来,全面消灭裸露山地,提高林草覆盖率,扩大生态容量。第二步“建群”,要依托生态廊道沿线的林地、湿地、草地和村镇等自然人文资源,按照近自然经营理念,科学规划,完善结构,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建成一系列完整的生物群落。第三步“构网”,实施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措施,将破碎化的生态孤岛通过生态廊道有机连接起来,为动物自由迁徙、植物扬花传粉和生物能量交换提供保障,逐步在全省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落实重点工程。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是全省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支撑,要高度重视,科学实施,抓好落实。要加强长(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按照防护林改革方案部署,突出所造林的公益性、防护性、生态性,着力培育水源涵养林、防风固土林、护岸护滩林等。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改革方案和要求,打造集中连片示范,探索不同治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为“十四五”时期积累经验。要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第一轮延长期补助陆续到期后,要把退耕还林地统一纳入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优先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要争取将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易地扶贫搬迁腾退耕地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耕地等区域纳入工程范围,并对接国土“三调”数据,实行先上图后退耕。要抓好其他营造林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外资造林、造林补助和森林抚育补助、工商资本转型造林等项目实施和规范化管理,全力提升森林生态水平。
启动草原工作。各地特别是草原资源大市(县)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做好原农牧部门草原机构的转隶工作,确保草原工作有人管、有人干。草原工作转隶实质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从草牧业生产向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转变。要选择具有典型草原类型和独特保护价值的集中连片草地,建设一批草原公园和草原自然保护区。利用高山草地的生态景观开展宣传报道、发展旅游休闲业,让更多人感受湖南草原的魅力。
全力提升造林绿化工作水平
从组织领导上促提升。要广泛动员。各市州、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大力倡导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提高公民义务植树参与率,鼓励专业队造林、公司造林、合作社造林和大户造林,打造形式多样、动力多元的造林格局。要凝聚合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充分凝聚造林、产业、外资、林場、种苗、规财、资源、科技等部门的力量,统一规划蓝图,统一数据口径,统一技术标准。造林绿化要紧密围绕林业工作大局,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要严肃考核。充分发挥“湘林杯”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适时聘请第三方对造林绿化成效进行评价,督导各地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造林任务。
从资金投入上促提升。要积极筹措资金。要广泛“争”,在重点生态工程方面争取扩大投入规模、新增投入专项,特别是要从财政切块项目的扶贫资金中争取资金用于造林绿化等生态扶贫领域。要多方“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鼓励林地依法有序流转,努力探索工程项目委托代建、大户承包造林等多种模式,继续支持工商企业转型造林,提高补助标准。要提高使用效益。要科学安排资金,依法依规整合项目,适当集中投入,发挥好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确保资金资源效能。要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造林绿化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使用资金。
从科技支撑上促提升。科学技术是造林绿化的重要支撑,要广泛应用于各环节、各阶段、全过程。要科学选苗育苗。加强主要造林树种、高世代良种、生态修复树种良种选育和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要科学整地栽植。全面推行生态整地,注意清山、整地方式,防止火灾发生和水土流失,积极推广机械整地,提高整地标准。要科学管护经营。优先保证采伐指标,着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中幼林抚育间伐,及时补植补造,巩固造林成果。继续开展封山育林,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促进森林资源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胡长清局长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