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0-04-16 15:26胡小丽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方差

邱 雨 胡小丽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新表述,提出了新概念,做出了新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是党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是关键。而根据专家研究显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从2010前约10%下降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7.60%,“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这一数值将下降到6.20%,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成为共识[1]。安徽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探索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的作用,预测和判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明确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农民增收之间的适配程度,进而为制定与安徽省经济社会环境匹配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对提升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并助力安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跨越刘易斯拐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口数量不足阻滞了人力资本更新速度,提升居民收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是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2]。已有研究主要从健康人力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两个维度探究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健康投资通过对劳动生产率、减少生病天数、劳动后恢复速度等方面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劳动者务工收入[3]。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则通过对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改善,提升劳动人口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激发农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4]。部分学者运用分位数回归、VAR模型等方法综合研究教育和健康对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及经济增长影响,认为健康对贫困人口收入提升作用较之教育更为显著,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5]。对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总量综合考察发现,忽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将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估计有偏,难以得到较为精确的效果[6]。

以上研究为本文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探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研究多利用计量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论性的概括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分结构、长时序的考察。本文研究结论有两个:一是除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之外,将迁移人力资本投资纳入考查范围,较为全面的分结构考察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作用程度;二是结合安徽省1996—2018年度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ECM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动态地研究各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注意考察其滞后的波动特征。本文综合考察安徽省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及迁移人力资本投资状况,探究各要素对安徽省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作用,以期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安徽省农村居民稳定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6—2018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考察,即健康、教育及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张霞等人主张,利用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支出衡量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衡量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支出衡量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分别用HEAL、EDU,TRAN表示[7]。农村居民收入方面,本文选取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指标进行分析,用WAGE表示。由于各项数据跨度年份较大,为增强数据间可比性,本文选取的各项支出及收入指标数据均按照相应年份《安徽省统计年鉴》提供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6年数据为基期进行折算。同时,为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本文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对数变换,记为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①经典回归假设中一个重要假设是var(εi)=η2,即扰动项的同方差性。当模型中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不是常数,称为异方差,记为var(εi)≠var,i≠j。异方差存在时,参数估计值虽然是无偏的,但不是有效的,不存在方差最小性。异方差的消除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另一种是方差稳定性变换。本来采用后者方法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对数变换可以让方差恒定,波动相对稳定,有效消除异方差。表1给出了对数处理后变量的描述统计。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计量方法

VAR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是由Christopher Sims(1980)提出,利用模型中当期变量对所有变量的若干滞后变量进行回归,以此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有效避免了单变量回归无内生性假设的局限。考察一组时间序列变量 y1t,y2t,…,ynt,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p)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其中,

为避免简单的VAR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信息丢失问题,给最终的分析带来偏误,本来采用VECM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分析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关系,即在VAR模型基础上施加协整的约束。

三、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用变量数据为安徽省1996—2018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保证建模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需要检验选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目前,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主要方法有DF(Dickey-Fuller)检验、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和KPSS检验。本文结合模型实际情况及各方法优缺点,采用ADF检验对序列平稳性进行验证。ADF检验将DF检验推广至更一般的情形,该方法原假设H0为时间序列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若检验结果不拒绝原假设H0,则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过程,若检验拒绝原假设则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时间序列的单位根过程会带来伪回归问题,影响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对实际情况的解释力。结合上述假设,本文分别对变量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C,T,K)中,C表示含截距项(0表示无);T表示含趋势项(0表示无);K表示利用SIC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期;D表示一阶差分。

由表2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HEAL拒绝原假设,原始数据序列是平稳的;LNEDU、LNTRAN和LNWAGE不拒绝原假设,这说明其原始数据序列存在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序列。但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一阶差分全部平稳,说明各变量序列均是一阶单整序列,变量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中形成均衡。

2.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确定VAR模型滞后阶数是下一步施加协整约束,建立VECM模型的关键。最优滞后阶数的选择也是保证参数一致性,增强模型解释准确程度的关键。依据似然比检验(LR)、最终预测误差准则(FPE)、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茨准则(SC) ,以及HQ准则,确定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3,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滞后性检验结果

3.Johansen协整检验

由ADF检验可知,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是I(1)单整序列,在长期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为防止伪回归现象,增强模型的可信度,避免直接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带来的偏误,本文采用 Johansen协整检验对上述四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考察各变量之间在长期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4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四个变量之间存在2组协整关系。

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迁移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建立VECM模型探究其长期作用程度。根据前文可知,包含四个变量的无约束VAR模型其最优滞后期数为3,则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最优滞后期为2,根据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建立VECM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估计结果

通过表5结果可以得出,长期中LNHEAL、LNEDU、LNTRAN、LNWAGE及其滞后项的均衡表达式:

结合方程(1)、(2)、(3)结果可知,短期中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滞后1期结果对居民当期收入产生正向影响,这说明政府出台政策着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对提升劳动者素质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以及通过大幅度增收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教育与迁移人力资本投资波动在滞后1期对居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这说明教育与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短期内作用不明显。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短期波动在滞后1期对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产生正向影响。农村家庭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家庭过去对于健康的投入也对家庭收入水平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同时,模型中误差修正项(ECM)系数方向表明,当变量之间作用使系统短期内偏离均衡时,农村居民收入的误差修正项具有较强的负项调节作用,居民收入得到积极调整,在长期达到均衡。且从图1VECM模型稳定性检验可知,模型所有的根都在单位圆内,整个系统较为稳定,有效性较好。

图1 VECM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

5.脉冲响应分析

图2 农村各项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由图2可以看出,在教育人力资本投资LNEDU受到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农村居民收入LNWAGE首先表现出负向变化,并在第8期达到最大的负向水平,随后教育投资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居民收入开始回升。这说明农村家庭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滞后性,虽然在短期对收入产生抑制作用,但长期中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居民收入在受到健康人力资本投资LNHEAL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正向效应明显,逐渐上升并在第7期达到最大正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家庭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对农民收入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与改善农村劳动力劳动供给等原因有关,是政府制定政策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农村家庭迁移人力资本投资LNTRAN对收入施加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居民收入一直处于负向水平,且长期以来也无较大的波动,这可能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户籍制度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是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关键。

6.方差分解

利用方差分解在LNHEAL、LNEDU、LNTRAN和LNWAGE不同时期的预测方差基础上,将上述变量分解为对LNWAGE不同冲击解释的部分,分析不同时期各变量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作用关系与强度,本文设定方差分解作用考察至15期。由图3可知,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短期内作用不明显,从第8期开始其贡献率稳定在25%左右;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在长短期对农民收入贡献率都较大,且作用稳定维持在50%左右;迁移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下降,解释能力不足,这可能与上文分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及二元壁垒有关,外部性的影响导致没有对劳动力资源充分配置。

四、结论

本文利用安徽省1996—2018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ECM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一步探究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长短期作用关系,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迁移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影响,迁移人力资本投资由于城乡壁垒等因素对农民增收产生负向作用,这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加作用最强,且较为稳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贡献率次之;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增加解释能力不足,影响作用最小。

五、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领域投资

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安徽省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健康是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力保持良好表现的基础。为提升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以促进居民增收,政府应着力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领域投资。

首先,应增强安徽省农村地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增加资金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基层医疗设施等措施,增强农村居民医疗可及性,改善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收入增加。政府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一定补贴,为农村居民开展定期体检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加强对于疾病的预防。

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体系的人力投入。政府依托相关高校或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并鼓励具有医师和护士资格的人员到农村基层去,可以对服务基层满一定年限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或在职业资格认定、职称的评定、技术的准入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一定加分,缓解农村医疗服务专业人员不足瓶颈。最后,政府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医疗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带动农村居民对自身健康投资的提升,在长期提升家庭收入。

图3 方差分解图

2.完善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

除资金层面的投入,政府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深耕,着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制度设计上的完善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投资意愿。第一,做好落实家庭医生制度推进分级诊疗。通过政府加强监督,完善收费机制,结合居民评价对医生进行考核,并给予绩效激励等方式,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为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第二,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医养融合机构建设,以及安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和推广工作。通过对医养融合机构的优惠措施及报销渠道的打通,加强建设农村地区医养融合机构。同时,加快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补助水平及缴费标准,通过完善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使不同程度失能的农村老人得到照顾,进而促进家庭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有更好的工作表现。第三,加快完善及加强管理新农合制度。通过政府加强监督并畅通市、县医保结算渠道,简化报销流程措施,降低农民看病成本。利用以上措施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有效遏制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通过制度层面障碍的化解,增强农村居民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信心,从而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教育投资在长期内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提升作用,为加大教育因素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保证现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至少达到4%的基础上,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首先,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政府在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桌椅和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基础上,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安排农村教师进行进修、在职培训或到发达地区参与交流,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为农村教育健康长期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其次,要注意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水平。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别促使农村教育骨干力量流失严重。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待遇差距是保证农村教师人才队伍稳定,学生“上好学”,助力教育持续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基础。

最后,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工作干部需要狠抓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加大对农民教育投资意识的培养。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各级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如“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贴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培养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投资意识,通过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增加其发展的内生动力,稳定促进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提升。

4.破除农村劳动力迁移障碍

目前,安徽省农村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增收作用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发挥迁移人力资本的正向作用,重中之重是政府破除农村劳动力迁移障碍,助力降低农村居民迁移成本。

首先,通过农民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方面制度障碍的化解,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以居住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为抓手保证农民工子女在打工地就近入学通道畅通。通过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失业补助、工伤保险,降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风险损害。

其次,做好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从劳动力素质层面化解迁移障碍。省政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省级统筹安排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联合省内职业院校和以海螺集团、马钢集团、国购投资集团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分产业分区域对农民工开展在职培训,打造具有安徽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

最后,着力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并继续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从迁移路径上化解障碍。通过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农民工能够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状况、工资水平等信息,加强劳动力迁移意愿,引导资源充分配置,并加强部分省市火车及公路建设和联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为农民增收服务。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方差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方差越小越好?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