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在当下中国,很多孩子是由祖辈带大的。有调查显示,孩子年龄越小,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几率越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家里有个老人,确实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就教育孩子这件事来说,隔代教育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本期,我们就“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展开主题策划,以帮助父母扬长避短,共同实现家庭的教育目标。
每位作者结合家庭教育实际,真实地阐述了隔代教育带来的困惑和烦恼,当然也有快乐与感恩。
通过这个策划,我们想提醒各位父母——
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隔代教育只是亲子教育的补充。
教育孩子,终究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2012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母亲,拥有了一个天使般的小宝贝。我的母亲不远千里来到我的身边,陪伴我度过这段初为人母的时光。
一开始,我充满感激并且幸福感满满。我怀孕后便辞职在家,当时先生经常出差,母亲的到来,无疑令我这个新手妈妈极大地松了一口气。很多产前的担忧、焦虑和不安,都随着母亲的到来逐渐消退。
然而很快,矛盾就产生了。
在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矛盾比较单一,无非是什么时候添加辅食,要不要给配方奶,第一道辅食应该是蛋黄还是米糊等问题。这些矛盾最终是在我的坚持下,都按照我所认定的方式得以实施。代价是我与母亲就如何育儿开始产生隔阂。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与母亲的矛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小到一日三餐的主食到底吃什么——我主张按照北方的饮食习惯,除了大米,也需要增加其他的主食,而我母亲则坚持只有大米才能算主食;大到如何辅导小孩的学习——我主张小学阶段不必追求成绩第一,也不必额外增加作业负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好,而我母亲就沿用我小时候的题海战术。
这些矛盾,就算是同代人也会有,不再能用“老观点、新观点”去说服我母亲,因为有时候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我也是摸索着教育,在我的教育理念尚未被证实有效前,我不能说我的方法就是对的。
加上我开始上班,往往下班后,孩子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我也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只能放手让母亲去管教。
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与母亲的育儿矛盾,往往是以我的妥协与退让结束。代价则是我母亲较为严厉的辅导方式,使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大打折扣,并出现了畏难情绪——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怕被姥姥说,便干脆不做了。
这是最令我痛心的一点。我理解母亲是出于“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生怕孩子将来考不上好学校没有好前途,只是这方法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效。我明知这一点,却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选择了隐忍不发,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主导权。
小孩出生后,在我与母亲长达七年的朝夕相处中,除了比较明显的辅导方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矛盾。这里面,有老一辈对儿女新生活方式的不信任,也有儿女对老一辈旧观念的不尊重。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与母亲有过很激烈的争吵。情绪一上来,两人当着孩子的面就吵,那时候认为孩子小,不会懂。但我错了,孩子是懂的,他明白一向关爱呵护自己的大人因为自己在吵架。他会忽然安静下来,虽然还不懂如何在姥姥和妈妈之間斡旋,但会一下子去抱抱妈妈,一下子去抱抱姥姥,直到那时,我才猛然惊醒。
祖孙俩
有矛盾不可怕,一时间难以沟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看到大人情绪失控,让心智尚不成熟的他理解为这是自己的错。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便再也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同母亲争吵。
然而,一个并不和睦的关系,在日日相伴的家庭成员中,是无法遮掩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便一天更比一天能察觉到妈妈和姥姥之间并不友好的关系。孩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种关系,从不在我面前提到姥姥,偶尔提一次,也会很紧张地看看我的反应。
我心里很愧疚。因为大人没处理好,却让孩子承担这种矛盾引发的后果。唯一庆幸的是,我母亲虽然在教育孩子时严厉,但很注意维护我作为母亲的威信。所以,在孩子看来,姥姥是陪伴他最多的人,也是最在意他学业好坏的人,但他依旧很尊重我这个妈妈的意见。这是我十分感激母亲的一点。
然而最终,我还是决定辞职,请我的母亲回老家安享晚年。
现在我的小家庭人员关系简单,我不再陷于和母亲的各种冲突中。我开始和孩子一起,努力按照尊重、信任、有界限的原则,慢慢成长。
我忽然觉得生活轻松了许多,孩子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时至今日,我仍旧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母亲,有时我依旧会对孩子发火,与母亲的矛盾也依旧存在。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与孩子的关系日渐融洽,我与母亲的矛盾也开始逐渐消退。
能够亲自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是为人父母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幸。我们须尽心尽力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做一对认真、负责的好父母。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